崔立新

有片源
2011年
大震撼
大震撼

导演/编剧/

导演:崔立新/
类型:剧情/
剧情:破旧中巴车抛锚在终点站前最后一个山口的盘山公路上。12岁的女孩向红果急着赶回小学上课,便告别奶奶、弟弟下车步行返回。探亲心切,名叫步兵的24岁女士官也与这个山里女孩徒步翻越山岗。两个人都爱好舞蹈,这段结伴同行演变成了欢快动人的画面。这画面深深打动了深爱并研究汉文化的外国女孩东方·德纳芙。她也背上行李,追赶上那两个舞动在山岗上的女孩子拍了些照片。车窗里,弟弟流露出也想着跟上去的神情。奶奶哄劝说:咱们一老一小,翻不动山岗,还是待在车里,等车修好再走吧,刚才姐姐不也是这么给你说的? 另一面山腰的新修隧道前,一辆警用吉普车停靠在岔路口长途终点站牌前。车上下来中年警官老张和青年女警官凌红岩以及她解送的女犯人傅若兰。傅若兰临近分娩期,凌警官奉命送她回家生产,待哺乳期后再回监狱继续服刑。她自己也顺便回城与新婚不久的丈夫小聚一下。警官老张掉头驶去隧道方向,去办其他公务。艾青竹老师一边与大路上的步兵招手致谢,一边搭手接应自己学生过河。突然一股水柱在她们身后冲天而起,顶起的沙石和鱼儿散落河床以及她们身上,师生俩惊得目瞪口呆。 地震,这时候爆发了,时间是下午2:28。艾老师和向红果在惊慌失措中,跑到了隧道躲避。反应机敏的步兵则攀爬附近较低矮的山岗,同时拼命摆手招呼向红果和她的老师,不要往隧道躲避。隧道那一端,警官凌红岩眼看着那辆老迈的中巴车在最后一个盘山路口被滑坡的山石撞翻下山坡。她只好拽起女犯人傅若兰返身躲去隧道口。此时,东方·德纳芙刚刚走近小学校。校舍里开始有学生跌爬出来,惊恐地哭喊乱叫。有村民嘶喊着往小学这边跑来,试图拯救自己上学的孩子。东方·德纳芙用身体护着两个孩子躲避在安全死角里。一根房梁斜压在她的肩背上,血从她头部渗下来,滴落到孩子脸上。她在成功获救之后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凌警官手臂受伤,傅若兰因为婚姻家庭的不幸,让她走上了犯罪道路,并且因为曾经的阴影,异常害怕黑暗。滑坡的山石把跌落山沟里的中巴车埋起大半。烟雾中,没有人爬出。因为惦记洞那头的奶奶和弟弟,无论被埋受伤的艾老师怎么劝阻,向红果总是本能往隧道那头跑去,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险中。余震中,一块大石头挡在了艾老师和她之间,她也受伤昏迷过去。 警官老张奔去学校,开始指挥混乱的人们开展正确的方式救援。步兵在独自救助艾老师和向红果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去找人救援,并且受艾老师之托去学校看看孩子们的情况。一名李姓男教师刚把一个孩子从废墟里抱出来,残垣倒塌,瞬间把他吞噬进去。警官老张只来得及抓住他一只手,却无法拖出人来,就看见那只手在大地震颤中无力地松开来,垂下去。孩子们哭叫:李老师……翌日拂晓,几组空降兵飞机编队隆隆掠过,巨大的轰鸣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异常震撼。步兵有气无力地睁开迷蒙的眼睛,循声望去。顿时激动不已。广播在播报着这场重大灾难的新闻……步兵第一次弄清了事件概貌。通讯恢复,步兵征得上级同意,就地参与救援工作飞机编队的巨大轰鸣声也让警官凌红岩振奋不已,她拨打丈夫的电话,没有信号。她关掉电源说:节约最后一节电池,关键时候用。想想办法出去弄点吃的,临产的时候,孩子不能没有营养。 第三天早上,绝望的艾青竹老师看到洞口出现了步兵对她笑着的脸,一下子泪流满面。步兵宽慰艾青竹说自己留下来,寻找救援向红果,让她放心回去,那么多小学校的孩子们等待着老师的回归。 艾青竹看到学校夷为平地,昏倒下去。随后,艾老师坚定地守候在小学校,等待每一个拯救出的学生,无论生死,她都给他们擦拭第一把脸。在这场灾难中,艾竹青的医生丈夫为了救一个孩子,不幸牺牲,他们唯一的孩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向红果以为生命即将终结时,步兵及时赶到,并最终将她救出了隧道。   老汉偶然在东方·德纳芙的相机看到了女儿照片,得知女儿就在隧道附近,立刻带着黑色狼犬整装出发。老兵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就这样救出的她妈妈。最后,在老兵、东方·德纳芙带领的志愿者,以及艾竹青一行救援队,成功将步兵、向红果以及傅若兰母子救出,严重受伤的凌警官却在帮傅若兰接生之后,永远闭上了眼睛。帐篷小学,艾青竹老师给学生们上震后的第一堂课:学生们起立喊她老师妈妈辛苦啦!向红果朗诵她的作文《爱》:电台热线转告向红果同学,爱着她的父母亲已经回到家乡加入进志愿者的行列,过些日子就回来看她东方·德纳芙一直奔走在四川灾区,在这里,她成了无数中国人的朋友,包括步兵的老爸。傅若兰安心待在营地帐篷里哺育女儿,母女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她给女儿说:爸爸不定哪天就会推门进来的。
山喜鹊
山喜鹊

导演/

导演:崔立新/邱秉钊/
主演:姚心蕊/姜山/
类型:剧情/
2010年
战火中的军鞋
战火中的军鞋

导演/

导演:崔立新/
主演:张竞达/王瑞/张昊/
类型:战争/
2008年
门神下的婚约
门神下的婚约

导演/

导演:崔立新/
主演:柴铭洋/孙梅竞/
类型:剧情/
剧情:山里的姑娘洛叶考上了大学,面对乡亲们的祝贺,洛叶的母亲愁肠百结,不知道从哪里给女儿筹措这笔。 妹妹洛红高兴地跑去村口,等待出山卖泥人回来的大林。她知道大林一直深深地爱着姐姐。大林愿意卖泥人慢慢资助洛叶读完四年大学。洛叶愿意大学毕业回乡教书,嫁给大林。这纸契约写在了随手撕下的印有门神的纸上。晚上姐妹俩躺在床上说悄悄话。妹妹问姐姐大学毕业后会做什么。姐姐说不知道,反正能出去上大学就是好的。妹妹神往着省城那样的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子。两个山里女孩子怀着不同心情想象着各自心里的大城市。 像许多农村大学生一样,在拮据屈辱的景况下,洛叶努力学习,渐渐明朗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大林在牵挂和思念中辛勤地捏着传统泥人,一月月积攒着钱给洛叶寄去。天真活泼的洛红放学后常常过来帮他打下手。虽然她不喜欢学习,对捏泥人却机灵得很。大林偷偷捏了一个洛叶珍藏着,让洛红翻出来取笑了他一番。 以省钱为由,洛叶暑假的时候没有回家。大林决定下个月给洛叶的学费不通过邮局寄了,他要亲手送去。大林有些想洛叶了。洛红听说了,闹着也要跟去。大林不忍拒绝她的要求。省城之行给大林带来沉重的心事。洛叶对他的冷淡让他感到一丝屈辱和忧虑。回来的路上,心细的洛红为姐姐赔不是,安慰他。偶然的机会。洛叶陷入了同学巩飞的爱情旋涡。尽管她凭着理智努力约束自己,最终还是难以自拔。勤工俭学加上助学金,基本满足了洛叶学杂费支出。她把大林寄来的学费一点点存起来,不再使用。洛红中学毕业,回来帮助大林一块挣钱为姐姐提供学费。大四临近,洛叶心神不定。大林一家加快了娶亲的各项准备。巩飞揽着依偎在怀里的洛叶说愿意给她一笔钱,让她回村加倍偿还大林供给她的一切费用。洛叶拒绝了。她不能从一个男人那里赎出来再卖到另一个男人那里。另外大林也不会接受,他不是一个商人。寒假回去。洛叶提出毕业后暂时不想考虑结婚,打算继续读硕士。希望以此让大林知难而退。大林咬咬牙同意了,并且答应继续供她读完硕士。 大林这会儿在为一份信念而抗争。毕业的时候,大林没有等来未婚妻洛叶,却等来了一封解除婚约的信和几万元钱的汇款。大林爹和乡亲们鼓励大林拿着婚约去告洛叶去。看着矛盾着的洛红,大林没有这样做。担心影响不好的洛叶在巩飞的建议下,无奈回乡诉诸法律。大林败诉,门神上的婚约属买卖交易,违反了婚姻法,不予承认。大林心冷得撕碎了门神。洛叶走的时候,大林还是把钱还给了她,说他为她做那些无怨无毁,权当是替自己了却了没能念大学的愿望吧。只是希望洛叶别忘了当年许下的另一个愿,回来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洛叶说她忘不了。大林掏出一个泥人送给洛叶。说他四年里一直用这种方式寄托着他的爱情,泥人旧了就再捏一个,在他心里,洛叶永远是鲜活的。洛叶感动得泪眼迷朦。但是她接过来端详着说,这个泥人不是我,倒像是妹妹洛红。大林奇怪地看着,什么时候捏成了洛红呢?
剧情: 湘江之战,红一方面军伤亡过半。红军总部下令,部队只能带走正团职以上的重伤员和自己能够跟得上队伍的轻伤号转移,大批失去战斗力的基层军官和士兵就地安置在同情革命的老乡家里。谁都知道,红军走后,这意味着九死一生。于是许多人想方设法跟着队伍走。伤员们说: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腿部负伤的红八军团某部副团长昏迷中也被安置在一户人家,苏醒后,他拄着拐杖坚持找到了宿营在河边的一支卫生队营地,清洗绷带的女卫生员一把抓住他的手,使他没有昏倒河里。收与不收,这让卫生队十分矛盾。副团长拿出剩余的安置费和三天前安置他时配发的药品,交给卫生队,作为计划外自己的伙食和治疗用药。他寄希望于身体在安置费和配发药品用完之前康复,回归战斗部队,不然就在下一次与敌人接触时战死沙场。 几天的特别相处,有儒将气质的副团长使女卫生员有了一种牵挂,但是这一晚,独自行军的副团长却迟迟不见归营。第二天中午也未见到副团长的踪影和他沿途应该画的宣传画。女卫生员掩饰着内心的惦念看护着其他伤号随队行军。下午,卫生队遭到空袭,吓跑了一些雇佣来的民夫担架员。空袭过后,女卫生员负责的三副担架也跑了两个人,她安排另外两副担架跟上队伍走,自己设法追回来一个,一边做工作,一边和他抬上担架吃力地行进。敌机再次低空飞过的时候,那个民夫还是逃了。伤员拒绝女卫生员背负他走。副团长这时拄着拐出现在她面前。两个人抬着担架坚持行进。副团长说出了自己寻找自己团队未果的实情。女卫生员指责他不辞而别:我给你换过药,就会有一份牵挂,你知道吗?谴责声中,副团长听出了一份特殊的柔情。两个人说话多起来。 副团长说了自己怎样从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到投笔从戎当上了军人。女卫生员说了自己怎样从地主家里逃出来,跟上红军。部队筹集粮草得罪了土豪劣绅,黎明时分,一股地主武装偷袭了兵力空虚的营地。副团长和部分警卫战士阻击敌人,掩护卫生队趁夜色转移。头部负伤后,单枪匹马滚下山沟。女卫生员和同事们筹粮归来的路上,听到情况后,请命去寻找救护副团长,两个人凭着隐约的号声追赶队伍。二人世界里感情逐渐升温。女卫生员掏出筹粮时设法儿为他搞到的纸张,副团长画的一幅红军扩红宣传画的地理背景,却引起了两人关系的危机。原来他们的家乡是同一个地方。副团长的地主父亲就是女卫生员一家的冤家对头。女卫生员母女沦落到他家做下人受尽了虐待欺压,从小送去城里上学读书的大少爷就是副团长。彼此的情感被家族的仇恨隔阂开来。两个人的交往变成了纯粹工作性质的例行公事。 两个人在不断的矛盾、冲突、理解、关爱、别扭中中追赶队伍。不幸遭到土匪的洗劫。没有钱物,但是土匪知道了副团长的军阶职位。他们拿不定注意:该交给红军赎钱,还是交给国军请赏,才能拿到合算的银两。于是先带着人走,找到国军堵击红军的地方,再看情况决定。两个人沿途与土匪展开心理较量和宣传攻势。与劫匪斗智斗勇的日子里,两个人彼此靠近了。副团长完成了为女卫生员画的肖像。女卫生员说画得俊俏了,但不太像自己,倒是留在宣传壁画里的女卫生员更像她。副团长愕然,说没有画她呀。女卫生员说这幅漂亮的是他眼里的她,而那幅不是画她的才是他心里的她。副团长说是不是那时候开始爱上她的?女卫生员说这一幅她也喜欢,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郑重送给副团长收藏。乌江临近。心理动摇了的匪首决定,把命运权交给天意。 他提出与副团长比试枪法:如果匪首赢了,就遵照副团长的意愿,放走女卫生员,只把他自己交给国军请赏;如果副团长赢了,则留下女卫生员做人质,放他回红军,拿钱来赎人。在女卫生员的故意干扰下,匪首子弹走偏,把放人回红军的机会给了副团长。副团长把子弹射向了天空,击落一只山膺,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于是按照游戏规则,女卫生员回归红军。但是,她不走。深为敬佩和感动的匪首容许她再陪副团长一个晚上,翌日天亮必须离开。他们也要押送副团长去国军那里。晚上,劫匪与他们共进篝火晚餐。几个土匪因为兴奋喝得酩酊大醉。女卫生员忽然发现捆绑自己的绳索是虚系的,她悄悄抖落开手,戳醒副团长,转过身来,帮他解开绳扣,结果也是松的。两个人于是悄然离开。匪首半睁开眼睛目送他们远去,鼾声再起,融入同伙儿睡眠中。循着枪声找到乌江战场。两个人立刻奔赴各自的战斗岗位。炮火硝烟中一边跑一边大声倾吐了彼此的爱慕和胜利后的约定。
2007年
剧情: 电视台纪录片编导扈丰(绰号由老扈衍变成老酷),醉心于纯艺术片创作、疏于挣钱务实,家里的日子日益贫困。在出版社做编辑的妻子小雯严肃提出要与老酷离婚。 老酷净身出户,重新过起漂泊的日子,立刻陷于生存困境,才尝到平时当甩手掌柜、不思虑家庭经济的被动。连点儿私房钱都没攒下的老酷,当下之急是夜里安身的一张床。 事实上,老婆这次看似果决的离婚通牒,很大一部分意图是给丈夫下一剂猛药,让他醒悟,回到居家过日子的轨道上来。 老酷心知肚明,看着电视圈儿里的同行个个置房买车的,他其实也羡慕,可是让他心动的选题总是那些个很难挣到钱的题材。他常常为此舍了栏目的稳定收入,与同道朋友去弄一段时间自己喜欢的片子,兜里没钱了才回来拍栏目那些个应景东西。搞的家里单位都对他怨声载道。所以他始终处在矛盾当中,一点儿也不怨恨老婆,更不敢得罪制片人。 今天更是没辙了,无奈腆着脸给制片人打电话,指望恩赐个现成的选题,先弄出点儿拍摄经费,应应急。但是遭到制片人一通指责,没有得逞。人家不惯他这毛病。 失落无比的老酷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道从哪里弄一笔钱应付眼前的危机。他的偶然介入,搅扰了祁小柯从过街天桥上跳下去的计划。 孤独、贫困和遗传疾病使漂泊京城的女孩祁小柯打算提前结束掉自己注定活不了多久的生命,以回避病痛的折磨、绝望的煎熬和化疗带来容貌的毁弃。她拒绝治疗的理由除了缺钱以外,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什么都没了,不能再没了这头黑发。她不愿像当年妈妈那样,死得丑陋,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敢让见。这件事给祁小柯留下了一生的阴影。 病入膏肓的祁小柯放弃治疗,等待死亡的最后一个月,让职业嗅觉灵敏的老酷圈定为绝佳的纪录片选题,立刻得到制片人的赞赏和大力支持,指望以这个真实记录生命死亡过程的片子角逐年度大奖。老酷终于撞上一个既有创作价值又能挣到可观片酬的选题。他立刻从栏目里领到前期拍摄经费和摄像器材,连蒙带骗地进驻祁小柯租住的一居室小家,顺便还解决了无处栖身的尴尬处境。 几经周折,老酷慢慢渗透进祁小柯的生活中,让她稀里糊涂地与自己达成拍摄协议,条件是老酷不得干涉祁小柯的正常生活和自由。老酷正中下怀,开始了客观记录式的影片拍摄。 老酷和小雯的离婚在冷战中僵持拖延,这其实是双方婚姻危机的一段最好的缓冲休整时间,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是老酷耍赖不离,小雯不依不饶。 祁小柯当然不知道老酷和电视台是利用她来赚钱。老酷也不知道祁小柯内心深处需要有个人来陪伴孤独。他忍受着良心的煎熬,漠视病痛和贫困中挣扎的祁小柯,坚持客观冷静的拍摄…… 出版社的编辑们为市场销路困扰,绞尽脑汁地抓畅销书。小雯也不能例外,编辑之余还自己根据市场卖点写作关于北漂群落的书籍。 朝夕相处的拍摄,不可避免地让老酷与祁小柯之间有了情感的碰撞,使一出游戏式的闹剧悄悄起了变化,这深深影响了他的客观拍摄。 女人的直觉让小雯开始刺探老酷的行踪,并且不动声色地会见祁小柯这个潜在的情敌,同时让对方毫无觉察地成了自己这本商业书籍里的素材。她自己也开始咀嚼反思过去的婚姻与爱情。 开始对老酷有了好感的祁小柯,忽然一天发现了老酷拍摄的真正动机。 事情败露了的老酷,也不打算再继续下去这种欺骗别人也折磨自己的拍摄,默默收拾器材打道回府。 伤心的祁小柯激起了她要挫败老酷如意算盘的斗志,主动与老酷签定了正式拍摄协议。两个人展开了时间的较量。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外地激发了生命奇迹的出现。祁小柯超越了医生关于她还能活一个月的预言,一下子打乱了老酷的拍摄计划,导致制片人难以承受拍摄周期延长、资金超支过大的压力,收回了老酷的摄像器材,责令他改弦更张。 祁小柯胜利了。失败了的老酷由衷地替她欣慰。两个人的心复杂地走近了。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其实是共同生活在相依为命的精神世界里,尽管老酷还在努力恪守着男人那点儿尊严和道德上对妻子小雯的忠诚。 不能再提供给这个小家经济上的微弱帮助,也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工作理由,老酷尽量躲避着祁小柯,四处混饭找辙儿,不愿意从经济原本就陷入困境的祁小柯碗里分一羹汤。 小雯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捐弃前嫌,主动给老酷提供私有资金,并把家里的小DV摄像机送给他继续拍摄这个生命毁灭的题材。她不愿意老酷前功尽弃。 后来因种种变故,老酷的拍摄还是不能克制地偏离了市场原则,拍摄也融入了无法超越的情感色彩。但是,偶然的机会,制片人还是从中看到了市场价值。决定重新提供资金、和专业备的支持,让老酷克制感情,职业化地完成拍摄。 但是老酷放弃了。 老酷和祁小柯过了一段没有功利的二人生活,贫穷但幸福,短暂却值得永远怀念。一天,她平静地死去,依就长发飘然。老酷把她安葬在她的母亲墓旁。 妻子小雯认真观看了老酷拍摄祁小柯的全部录像带,完成了畅销书的写作。并且重新接纳了丈夫,为了他是一个重情薄利的男人。 忽然一天,老酷看到了署名小雯的书讯。十分恼怒。 小雯说稿费抵了你给祁小柯处理丧仪的费用,还有你几个月来应该负担的房贷。你不挣钱,我总得想法儿维持这个家的经济运转。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老酷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