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

Bing Bao

有片源
2012年
导赏:《箭士柳白猿》是徐浩峰导演的又一部武侠力作,它不仅延续了徐浩峰作品中一贯的硬派武侠风格,更在动作设计、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既充满传统武侠韵味又具有现代电影质感的佳作。徐浩峰在《箭士柳白猿》中,将传统武侠精神的核心——“公道”与“正义”——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影片中的柳白猿,作为武林仲裁人,其使命是维护武林的“公道”,而这种“公道”并非简单的善恶评判,而是一种对平衡与秩序的坚守。四只箭一个正方,一般深浅,这不仅是柳白猿仲裁的标志,更是其内心坚守的公道的象征。徐浩峰在动作设计上一直坚持“实打”的理念,追求动作的真实感和力量感。在《箭士柳白猿》中,这种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影片中的打斗场面摒弃了以往武侠电影中常见的威亚和特技,而是通过演员的真实表演和精准的动作设计,展现出冷兵器时代的真实打斗状态。同时,徐浩峰在动作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意元素,使影片的动作场面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例如,影片中柳白猿与匡一民的生死对决,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箭与枪、内心与事业、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对话。箭代表了内心,枪代表了事业,这场对决不仅是两位武林高手之间的较量,更是对逝去的文化传统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感叹。《箭士柳白猿》不仅是一部武侠动作片,更是一部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影片通过对民国初年武林世界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武林人士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传统武林文化的逐渐衰落。徐浩峰通过影片表达了对逝去武林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影片中的北方山脉、古村落等场景,以及传统武馆文化、武术礼仪等元素的呈现,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质感。徐皓峰在《箭士柳白猿》中完成了对武侠电影基因的重组。他摒弃了金庸式的江湖浪漫,消解了古龙式的悬疑叙事,却以存在主义笔触叩问武者宿命。当柳白猿将断箭供于神龛,这个充满宗教隐喻的镜头,既是武者对传统的告别仪式,也是导演为逝去武林书写的安魂曲。(编辑:赵敏)
2010年
杂技小院
杂技小院

演员/

导演:汪志勇/
主演:刘玉玺/薄冰/
播放正片
晏阳初
晏阳初

演员/

导演:刘继忠/
主演:薄冰/周昕毅/
播放正片
2008年
导赏:《一年到头》以春运为背景,将“回家过年”这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纽带作为主线,通过几个普通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矛盾和人性的光辉。陈刚饰演的张国栋,是一个典型的小包工头形象,他勤劳朴实,为了生活奔波,虽然有些神经大条,造成了一些麻烦,但不失善良和责任感。白老师是退休的中学校长,典型的城市知识分子,他温文尔雅、受人尊敬,内心孤独渴望亲情。李家梁,农村出身的主治医师,身陷职业医闹,想要回家为老人过寿受阻于妻儿,其形象立体而真实。影片用寥寥几个角色,勾勒出了一幅跨越多行业的群像画卷。在轻喜剧电影的表层之下,蕴含着诸多引人谴责与深刻反思的社会现象:无良装修队违背信用与职业操守的行为、农民工辛勤付出后却难以讨回薪资的辛酸、混淆视听的职业医闹事件、医药行业内部关于奖金与回扣的不正之风、学生升学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空巢老人孤独无助的生活状态……呼吁在春运时节众人归家的时刻,社会道德与优良品质也回归到大众身边。导演王竞在《一年到头》中精心编织了一个多线索交织的叙事网络,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面临各异境遇的角色汇聚一堂,巧妙地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安排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穿插着诙谐幽默与讽刺批判的元素,成功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时空、故事线的转换上,王竞导演多次利用相似的元素——如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巧妙地将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故事线连接起来,使得画面转换流畅自然,充满动感。当包工头张国栋与农民工兄弟“文明讨薪”成功后,燕京日报记者为他们拍摄的合影,下一秒出现在外科大夫李家梁所看的燕京日报上,两条原本平行的人物线索因此交汇,充满巧思。此外,影片部分场景还采用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真实捕捉了新千年春运期间的壮观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股汹涌澎湃的回家大潮之中,与每个归心似箭的旅客情感共鸣。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属于每一个在春运路上奔波、渴望回家的中国人的深情篇章。(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