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

Bin Xu

有片源
2018年
2013年
2010年
2006年
等到天亮
等到天亮

摄影/

导演:石建都/
类型:剧情/惊悚/
2003年
同喜同喜
同喜同喜

摄影/

导演:石建都/
主演:张棪琰/陈慧娟/
类型:喜剧/剧情/
2002年
导赏:影片为现实主义题材,以打工妹为叙述对象展现快速发展的社会景观和城市面貌,通过讲述人物从初入大城市的懵懂、格格不入到之后的逐渐成熟与自我追求,表现人物的人格成长和心理成长。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随处可见的巨型广告牌,富丽堂皇的餐馆装潢,大城市的名号和外观均在向人抛出诱惑,然而不可揣测的人心和日益劳累的奔波让生活于其中的人疲倦不堪,每一个穿梭其中的人都被裹挟在都市洪流之中,乡愁成了最后的精神寄托与精神劝慰。乡愁一词是入城之人对故乡的思念,弥散着淡淡的哀伤,既体现了人物入城之后的无所适从和多重坎坷,又体现出城乡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和人员流动的变化,导演俞钟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当下的社会和社会之中的人物状态。影片透露出散文诗的美学风格,无论是极具散文意味的片名,还是影片所使用的人物旁白、画面色彩和镜头切换等视听语言均呈现出含蓄内敛的主题。同时影片叙事情节平淡,人物之间无激烈冲突,平实的剧作结构强化了影片缓慢舒畅的风格,而影片中意象的使用使影片意旨的传达更具寓言化和符号化,成为理解影片主题和人物情绪状态最重要的要点。影片以鱼作为贯穿全片始终的意象,鱼的外形轻盈灵动代表着细妹自身,而它憧憬大海的内在神韵代表着细妹的内在追求,可谓鱼就是细妹的化身,细妹就是一条来广州寻找大海的鱼,但广州的大海充斥着鱼群,细妹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导演以“鱼水论”描摹着广州现实的世态风貌。影片最后细妹放生了一直饲养的小鱼,任其在大海中畅游,此时的小鱼是细妹内心寻求自由的外化,细妹在经历人情冷暖之后更加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想如小鱼一样四海遨游。(编辑:张苏慧)
2001年
2000年
导赏:电影《无声的河》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教育意义与社会影响力。影片构建了一个富有张力的叙事空间——无声空间。故事通过实习教师文治与一群聋哑学生的互动,展现了无声世界中爱与希望的涌动,这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下人文关怀与教育公平理念的生动诠释。《无声的河》巧妙地避开了传统主旋律影片可能陷入的宏大叙事与说教模式,转而聚焦于微观层面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爱,沟通心灵,不一定需要语言或声音。电影以“无声”为媒介,传达出“大爱无声”。影片以实习教师文治这一角色,巧妙地搭建了观众与聋哑世界之间的桥梁,让观众在无声的画面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心灵的触动。影片深刻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潜能挖掘的重视。文治没有将聋哑学生视为弱势群体,而是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理解、倾听他们的梦想与需求。他鼓励学生们追求各自的梦想,无论是成为警察、画家、明星,还是仅仅渴望倾听音乐的那一刻,都展现了人性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个人潜能的释放,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此外,电影还通过其媒介的独特叙事方式,引导观众反思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与态度,倡导更加包容、理解与支持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与尊重中绽放光彩。同时也向社会发出了加强特殊儿童知识普及、树立正确特殊儿童观的强烈呼唤。影片中的聋哑学生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多彩的梦想。(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