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宇

有片源
2016年
2014年
亡命徒
亡命徒

导演/

导演:杨浩宇/
主演:杨奇鸣/
类型:动作/惊悚/
2010年
2009年
导赏:《风声》是一部典型的谍战片,选择“谍战题材+密室逃脱”的场景设定,同时将“谁是老鬼”的这一悬念贯穿作品始终,影片通过精炼的镜头、凌厉的剪辑,将几天几夜的生死博弈讲得波诡云谲又荡气回肠。正是这短短两个小时的生死博弈,让观众感知到风起云涌间的家国信念与民族情怀。作为一部谍战片,《风声》不同于战争片的刀刃相见和纪录片的强烈叙事,它是以人物的内心战斗为主线。《风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立体。李宁玉表面上清高孤傲、处变不惊,崇尚精神自由却崩溃于武田的“精神审问”。吴志国外表霸气阴冷、暴躁专横,实则是一颗坚持信仰的铁血顽石,为了保护同志舍身入险,扛过常人难以忍受的酷刑。而对于反派人物的塑造也更加多面,特务处处长王田香本来是一个阿谀奉承、暴虐成性的走狗形象,但是观众还是能通过细微的脸部表情和寥寥数语的台词,看出他在极力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怯懦。此外,导演还运用了多种摄影手法,如长镜头、特写、跟踪镜头等,来展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影片整体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倒叙和闪回的方式,逐步揭示故事的真相。在画面上给人一种极度的压抑感,仿佛沉溺在深海里,周遭都是不可名状的恐惧和无法诉说的悲壮。昏黄色的色彩基调展现出一片肮脏、浑浊、绝望和相互猜疑的革命世界。光影的魅力是这部影片的精华,例如在审讯场景中,强烈的侧光和背光突出了角色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状态。影片精湛的制作质量为其迎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风声》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信仰”、关于“黎明”的民族寓言,影片在最后一刻用顾晓梦之死揭示了“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编辑:赵敏)
2007年
导赏:影片《我的左手》根据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战士”称号的独臂英雄丁晓兵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导演陈国星在创作上力求创新,采用反英雄化叙事塑造人物,影片着重描写一个英雄还原成普通人的过程,通过展现人物的身体困境呈现非完美化的英雄形象。胡小军因为在战斗中失去右臂,身体上的缺陷使他具备两重困境,其一是面对私生活的困境,如何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其二是面对战士时的困境,系鞋带、打背包、压子弹等难以完成的训练,凸显人物在残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显示出人物在困境当中的坚持,重新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完成了重要的人生过程。为了展现英雄人物的平民化叙事,影片将英雄主义个人化,人物的选择完全基于人物个性化的情感和动机。在战斗失去右臂之后,胡小军面临退役和继续服役的选择,他毅然决然坚持服役,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他不愿意回去当副师级干部,而是留在部队一线当连指导员,这是他个人的选择;胡小军爱上了医生范晓春,面临着与其他健全的军人竞争,他并未因残疾而自卑或退缩,而是充满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种种此类个人选择在胡小军身上体现了民族精神,人物的自尊、倔强和坚持通过细节呈现出来,凸显了人物的个体性。影片不仅展现胡小军的英雄事迹,还深入挖掘他与战友、母亲和范春晓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情感的交织与碰撞,展现出一个更加立体、多维的人物形象,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共鸣力。在战争中,有两位战友为胡小军牺牲过生命,致使胡小军在之后忍痛不抛弃战士,即使让全连失去荣誉都在所不惜,体现了他血气方刚的一面。而在与母亲相处和对范春晓的苦恋与追求的过程中,更多展现的是人物柔情的一面,挖掘出人物真善美的特性,体现了导演的情感取向和个体关怀。演员马跃因为饰演胡小军这一角色被丁晓兵原型部队聘任为荣誉指导员,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第一次。(编辑: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