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文

Lianwen Chong

有片源
1987年
梦想家
梦想家

导演/

导演:从连文/
主演:陈大明/陶玉玲/
播放正片
1985年
剧情: 县人民代表司马寿仙写的小说《小巷名流》就要发表了。老成持重的省刊编辑高风专程来找他商量修改,这使司马寿仙的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昨天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川西某县城古井小巷,传说是司马相如同卓文君私奔后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住着三户人家--开工艺美术社卖花圈的司马寿仙;唱过戏,当过姨太太,现在卖旧衣物的卓寡妇;靠杀狗为生的邋遢汉牛三。这三户人家虽同住一巷,却互相哧之以鼻,老死不相往来。"文革"、"一打三反"运动把他们卷入了同一个学习班。至于罪名吗,司马寿仙卖花圈牟取"暴利";牛三酒后闹事,妨碍游行队伍;卓寡妇则被勒令交代暗娼问题。学习班负责人何癞子百般刁难、侮辱卓寡妇,司马寿仙巧妙地利用县革委会王主任和何癞子之间的矛盾,略施小计,为卓寡妇胡诌了一份"嫖客"名单,将王主任大名排列其中,使王主任大为恼火,将何癞子撤职。他们三人同时从学习班"毕业"。然而,生活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境况凄惨的卓氏母女还时常受到流氓的欺凌。牛三挺身而出,维护了她们的尊严。卓寡妇深深同情牛三从小失去双亲的孤苦命运,对牛三的仗义勇为非常感激,他决定将女儿丁香嫁给牛三。这主意得到了司马寿仙的支持。如花似玉的丁香被川剧团导演看中,要她参加地区样板戏汇演,这使丁香喜出望外。革委会主任亲自录取,更使卓寡妇十分高兴。然而,司马寿仙带回的消息却把母女俩打懵了:王主任是以丁香嫁给他儿子作为交换条件的!司马寿仙终于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锦囊妙计:让丁香同牛三先圆房,待丁香当了演员,再捅出圆房之事,生米煮成熟饭,王主任也无可奈何。面临绝境的卓寡妇只得同意司马寿仙的"馊"点子。圆房之夜,丁香像寻求保护神般地扑向牛三的怀抱,却被牛三推开。他走了,到河南去寻找被他打跑了的老婆去了。丁香终于登上了舞台。可悲的是,她第一天演完李铁梅刚卸下妆,就被王主任父子糟踏了。从此,卓寡妇住进了疯人院。十年过去了,小城容颜一新。往昔的辛酸虽已过去,但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和痛楚。入夜,高编辑和司马寿仙还在文君古井旁久久徘徊着……
1982年
导赏:陆小雅和她的丈夫、著名导演从连文联合执导了两部影片,一部是1980年的反腐法制题材影片《法庭内外》,一部就是这部拍摄于1982年的,反映新旧两代人观念冲突的影片《我在他们中间》,站在新时期黄昏与黎明的交界线,他们敏锐捕捉到“新”之潮流可能引发的新问题,因而他们的电影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影片设置了横纵两条线索,纵向上,展现了以李厂长为代表的守旧派与追求自由恋爱、拥抱新思潮的女工之间的尖锐对立;横向上,则对比了思想僵化、强调铁腕管理的李厂长与那些与青年工人水乳交融、采取灵活管理手段的罗厂长。一方面,影片主要聚焦于一位女厂长,赋予了女性获得权力和彰显能力的身份,但同时她也是影片中的被改造者,与她形成参照的是另一位成功的男厂长,这或许包含了一丝矛盾性。但如果考察陆小雅的作品序列,会发现她对于父权保持着较为宽容的态度:《法庭内外》里身居高位的父亲看到儿子将会被判刑,也坚持不干扰法庭意见;《我在他们中间》里的保守势力是个古板的女厂长,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个性豁达的是个男厂长;《红衣少女》中开明的、认同女儿新观点的父亲;《红与白》中坚持调查真相的父亲,都让影片呈现出秩序的稳定和不容置疑。这与陆小雅的父亲不无关系,“她有一位非常开明的父亲。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但在高中时突然决定不参加高考,而去了长影的演员训练班学习表演。父亲对于她的选择表达了充分的尊重。”因此,虽然陆小雅的影片投射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但却不曾与父权进行激烈抗衡,她往往采取一种改良主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此外,影片并没有像同时期其它影片一样对李厂长持全然批判态度,而是采用了中庸调和的妥协方式。最后双方的握手言和,并非是以“新”完全取代“旧”为结,而是通过双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的,李厂长学会接受新思想,女工们也学习李厂长身上的一丝不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上,与陆小雅自己的思想经历有关,她认为,“我们这代妇女潜意识还是受了很多的禁锢,这个禁锢肯定影响我的创作,它不可能放得开。现代女性的生活、从小的教育、生长的环境会给她们带来更自由宽阔的天地。数字技术为她们带来很好的便利条件,物质文明又会给她们带来更多的资金资助,社会对女性的认识也有很多变化。”正是在对“新”的适度开放和对“旧”的适度坚持中,陆小雅为新旧夹缝中的两代人提供了一条平和的出路。(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