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陋夫

有片源
1982年
剧情:  1934年,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北上后,边区县委遭到破坏,县委委员程昆叛变投敌。一天夜里,县委联络员华姑在程昆带领的匪兵追赶下无路可走,舍身跳崖,幸被急于寻找地方党组织的红军营长关复兴率领的小分队所救。在革命群众兰嫂、吴大爹的护理下,华姑的伤很快就痊愈了。为早日找到地下党组织,华姑与老关带着小分队四处奔走,几个接头地点都被破坏,他们到最后的接头地点山神庙联系时,中了敌人埋伏。在战斗中,老关的腿部负伤,华姑不顾深秋的寒冷,撕下内衣为他包扎。他们在艰苦的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都把爱情埋在心底。为摆脱困境,华姑下山去搞粮食,并联系了树奎领导的游击队的人,了解到山下的敌情。他们乘镇长家办喜事之机,混进镇去,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原边区特委书记沈继先叛变后,特委组织部长老秦虎口脱险。在小分队胜利而归的晚上,老秦找到了这支红军队伍。老秦领导山上的同志组成新特委,华姑担任了新特委联络员。她迅速恢复了各地的党组织,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由于紧张的战斗,华姑与老关很少见面,新特委领导老秦始终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决定为他们举行婚礼。新婚之日,交通员送来上级党派人送来的情报。为尽快接来上级党的代表,华姑没顾上喝喜酒就匆匆下了山。不料,这个情报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华姑和树奎游击队的6人全都被捕。在敌人软硬兼施的审问面前,华姑坚贞不屈。为搜索新特委,敌人一方面放走华姑,另一方面在杀害游击队同志时搞了假枪毙,让游击队内的叛徒景余混上山。景余陷害华姑,当众诬蔑她是叛徒,使华姑有口难辩。在敌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新特委不得不对华姑进行审查。兰嫂经常关心华姑,使她得到很大的宽慰。新特委派老关带小分队下山进一步弄清景余的情况,并设法铲除叛徒程昆。没料到,在老关带队下山的第二天早上,程昆竟率敌乘虚而入。原来,景余回山后,很快将新特委转移到老岭山的情报送给了敌人。在危急时刻,华姑挺身而出引走了敌人,使山上的同志脱离了险境,叛徒程昆在绝望中打死了华姑。此时,老秦率领山上的同志与山下赶来的小分队包围了敌人。经过激战,全歼了敌人。叛徒程昆、景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关营长率领这支队伍又奔赴新的战场。
剧情:1928年,江西双塔镇。东塔、西塔打冤家,结下世代冤仇。为报杀父之仇,侠女凤妹子奉西塔八仙会之命,和众乡勇偷运武器,在列车上他们遭到乘警查缉,幸遇东塔青年郎中赵泉生帮助,平安脱险。分别时,凤妹子将家传的银项圈送给赵泉生,并邀他西塔相会。 赵泉生为报父仇,从小外出学艺当上郎中,又参加了革命。他奉党的指示回到双塔镇,发动群众,举行武装暴动。他回到东塔,与姐姐玉莲久别重逢,玉莲盼望弟弟去报杀父之仇。赵泉生找到东塔地下党员赵天兴,讲述了自己的使命,赵天兴让他去西塔找独臂老人张万安。他在西塔巧遇凤妹子,并和张万安取得联系。赵泉生得知八仙会要打冤家,便与张万安组织祀堂,鞭炮社工友举行罢工,制止了一场械斗。八仙会大师兄铁拐李对凤妹子垂涎已久,见凤妹子对郎中格外热情,醋意大发。借罢工之机,欲除掉泉生,凤妹子挺身而出,救了泉生。为防止铁拐李再毒手,凤妹子夜送赵泉生回家。竹林中,凤妹子向赵泉生倾吐衷情。她得知赵泉生是杀害父亲的东塔人,而杀害泉生父亲的恰恰是哥哥冬瓜,她痛苦地要回银项圈,挥泪离去。凤妹子和泉生分手后,被八仙会传讯,她据理力争,使众头人无言以对,逼婚的铁拐李也遭到严词拒绝。八仙会头子张果老为干掉赵泉生,设计借刀杀人,函告镇长赵望春说赵泉生是共产党。狡猾的赵望春也向送信人密告了赵泉生的活动地点。 铁拐李和冬瓜准备暗害赵泉生,不料冬瓜被蛇咬伤,事败被抓。铁拐李狼狈逃回西塔,告诉凤妹子赵泉生抓走冬瓜要报父仇,还煽动乡勇到林中械斗。凤妹子赶到古庙,看到泉生正为冬瓜治伤,深为感动,重新燃起爱情之火,并当众戳穿铁拐李的阴谋。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赵望春感觉不妙,与八仙会头人密谋反共。泉生也前往西塔组织工农乡友,准备武装暴动,返回时,他遭到铁拐李和乡勇的伏击,危在旦夕。凤妹子闻讯赶到,击毙了乡勇,救出赵泉生,但她在返家途中,被铁拐李捉到团防局。在团防局成立会上,赵望春宣读处死通共分子赵玉莲、冬瓜的告示。 屋内,铁拐李逼迫凤妹子成亲,凤妹子奋力反抗。这时,游击队旋风支队政委许茶英和赵泉生率支队打进镇内,经过激烈的战斗,铁拐李被击毙,众头人全部落网。
1978年
剧情: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使我根据地遭到很大的破坏。方征奉地委指示经过五龙镇等地前往敌占区烽火山,组织新县委,领导群众坚持武装斗争。敌保安大队长孟复堂伙同敌五龙镇留守处处长贾虎,从叛徒那里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奉命到处悬赏缉拿方征。护送方征的女交通员看到通缉令,怕方征出危险,便独自去何家庄接头,不料她要找的郑大妈已被捕,她按照郑大妈牺牲前的暗语嘱咐,到黄树岭找锯锅匠范国祥接头。哪知范国祥已经叛变投敌,也正在到处找方征,女交通员正要和范国祥接头,却被一个石匠冲散了。由于暂时接不上头,方征的通讯员罗小明产生了急躁情绪。方征为了教育罗小明,给他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征负了重伤,一位女交通员护送她过封锁线时,女交通员的孩子的哭声引来追捕的敌人。女交通员为了保护方征,毅然将孩子放在山上将敌人引开。后来,方征设法从一个老乡家里,找到了当时被孟复堂踢下山的孩子,取名纪英,收为养女。罗小明听后深受教育。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六年前护送方征的就是现在的这位女交通员。女交通员在黄树岭没接上头,就带领方征来找基本群众宋大伯商量过白云关的办法。他们巧妙地利用敌连长朱喜才让宋大伯送他的地主老爹到五龙镇的机会,扣住老地主,装扮成伪兵,闯过了白云关。孟复堂闻此讯,授意范国祥和朱喜才,设下新的圈套。女交通员和方征等三人路过基本群众凤仙家时,得知了五龙镇药铺老赵的线索,女交通员决定进镇去找老赵设法过九龙河。不料老赵也早被范国祥出卖,当女交通员来到中药铺,发现接头人不是老赵,而是范国祥时,她判断出范国祥是叛徒,并机智地骗过了他。与此同时,蒋军连长朱喜才扮作百姓摸到凤仙家,正要逮捕方征时,被我县委派出寻找方征的武工队高队长发现。原来高队长就是路上和女交通员几次碰过头的石匠。高队长打死了朱喜才,让方征上船过河,不料被已等在河边的叛徒范国祥和一名特务发现。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范国祥和特务被打死。但是由于范国祥的枪声,引来了孟复堂和贾虎带领的匪兵。紧急关头,交通员把方征等人送上了船,自己把敌人引到另一个方向,当敌人追上她时,她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方征看到眼前发生的情景,她从女交通员的言行中,终于认出这位连姓名也没留下的女交通员就是纪英的妈妈。
1964年
1963年
1959年
导赏:电影《前哨》由广布道尔基执导,是一部1959年上映的反特片。影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主题:反特与保密意识:电影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背景,讲述了我军侦察机关与美蒋特务组织之间的激烈斗争。影片中,特务组织“404”潜入东南沿海小镇,企图盗窃我军的重要军事情报。这一情节突出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反特斗争的紧迫性。影片通过展现侦察员如何与特务斗智斗勇,强调了国家机密的重要性以及保密意识的必要性。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哨》通过侦察员与特务之间的斗争,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侦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了高度的机智和勇敢,最终成功挫败了特务的阴谋。影片通过正反两方的鲜明对比,传递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让观众感受到正义的力量。牺牲与奉献精神:影片中的侦察员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展现了高度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牺牲,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影片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那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智慧与勇气:电影中的侦察员们不仅有勇气,更有智慧。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布局,成功地识破了特务的伪装,最终将敌人一网打尽。影片通过侦察员们的行动,展现了智慧与勇气相结合的力量,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不仅要勇敢,更要智勇双全。总体而言,《前哨》通过反特故事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正义与邪恶、牺牲与奉献、智慧与勇气等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现实,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1958年
新的一课
新的一课

演员/

导演:王逸/
主演:浦克/马陋夫/尉骞/
类型:剧情/
东风
东风

演员/

导演:广布道尔基/
类型:剧情/
她爱上了故乡
她爱上了故乡

演员/

导演:黄粲/张其/
主演:林汝为/马陋夫/
类型:剧情/
1957年
剧情:怀着快乐的心情,年轻女教师林月英来到了南庄小学。在这里,她和她的母亲,该校校长沈淑严一块儿工作生活,她感到很幸福。她敬爱母亲。愿意把母亲那种为培养祖国下一代而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沈校长希望并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根深蒂固地相信“不严则不成器”的信条,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的惟一方法,但由于对“严”的信念,沈校长忽略了对学生的热情帮助,她把她的教育信条言传身教地传给了女儿。林月英接教五年级的课程,一开始就出现了乱子,调皮学生王大毛大闹课堂。处分不顶用,严厉的责备他当耳旁风,怎么办?月英左右思量,反复探讨,最后,她终于醒悟,不能单靠处分来教育学生,重要的是循循善诱和热情帮助。她这样做了,在她的帮助下,王大毛果然渐渐有了进步。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大毛被张科长、吴主任诬指为偷窃钢笔的人。事情提到校务会议上讨论,沈校长不问情由,偏听偏信,武断地决定开除王大毛,以维护校誉,严肃校风。月英、陈伟和一些教师都不同意这种处理;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正反映了沈校长的主观和在新事物面前却步不前的态度和作风。于是,月英和母亲进行了辩论,母亲坚持己见,王大毛还是被开除了。事情最后弄清钢笔不是王大毛偷的,而是他拾到的,当时他就要送回去,不料他的好意被诬为偷窃。真相大白,沈校长非常难过,她惭愧、悲观,觉得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探讨精神,墨守成规,却步不前了。在情绪低抑中,她递交了辞职书,不告而去……但这位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地为培养祖国下一代而献出自己毕生精力的老校长,真的会在生活面前退缩吗?她真的割舍得下她心爱的事业?不会的,在同志们诚意的挽留下,她重又回到学校,与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地工作。母女二人也取得了谅解,继续过着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