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朋

Peng Hu

有片源
1980年
1965年
剧情: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带领游击队下山,营救江姐。她拦劫了押送江姐去重庆的囚车,但狡猾的敌人已将江姐从水路押走,囚车里是可耻的叛徒甫志高,双枪老太婆当即处决了这个卑鄙的家伙。   江姐被押往重庆,敌人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获得重庆地下党的线索。无数次的审讯,日日夜夜的酷刑,江姐的身体被摧残着,但是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反击了敌人,保卫了党组织。   在监狱中,许云峰和江姐还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49年4月,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了南京。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加紧迫害被囚在重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把许云峰囚在一座阴森的地牢里,企图将他和狱中的其他难友隔离开来。解放军日益逼近四川,敌人预谋屠杀狱中的共产党人,狱中的党组织积极地策划着越狱行动。    为了尽快与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在狱中做杂工的老犯人、疯老头华子良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华子良在15年前是华蓥山区的党委书记,被捕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利用陪法场的机会,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下来。华子良借与敌人一起去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把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带回狱中,交给江姐。许云峰虽然被禁锢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但他用尽全力,日以继夜地用带着镣铐的手,挖开了狱墙的砖石,为同志们越狱突围准备了洞口。   敌人在死亡前夕疯狂屠杀政治犯,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狱,与前来接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这时,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1962年
槐树庄
槐树庄

演员/

导演:王苹/
主演:胡朋/孔芮/葛振邦/
播放正片
1959年
1958年
深山里的菊花
深山里的菊花

演员/

导演:凌子风/
主演:陈立中/胡朋/田方/
类型:剧情/
1954年
土地
土地

演员/

导演:水华/
播放正片
1953年
1950年
导赏:电影《白毛女》作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奠基之作,由王滨与水华联合执导,于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这部影片不仅承载着延安文艺的精神血脉,更以革命现实主义手法重构民间传说,成为中国电影从战时宣传迈向艺术经典的里程碑。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个人悲剧升华为阶级叙事的宏大史诗,通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辩证结构,构建了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革命寓言。影片的创作根源可追溯至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传说。贺敬之等艺术家将民间善恶观转化为新旧社会的对照叙事。1950年电影改编时,王滨与水华延续了集体创作传统:他们邀请熟悉河北农村的作家杨润身加入编剧,并深入平山县采风,使地主逼债、农民自杀等情节具有泥土般的真实质感。这种从传说到歌剧再到电影的演变,实则是知识分子对民间资源的提炼与重构,体现了“大众文艺”运动中艺术与政治的深度结合。导演创造性地解决了歌剧改编的难题。一方面保留《北风吹》等经典唱段,将民歌融入叙事肌理,形成“歌唱故事片”的独特样式;另一方面通过电影写实性弥补舞台局限:例如,开场的田园牧歌长镜头,远山、麦浪、牧羊人赵大叔的民歌以视觉符号构建阶级压迫前的和谐幻象。而田华饰演的喜儿从天真少女到“白毛仙姑”的蜕变,依靠肢体语言多于唱词。被黄世仁凌辱后,她撕碎红头绳的哑剧式表演,将个体屈辱转化为阶级仇恨的视觉宣言。这种美学实践,既延续了秧歌剧的民间活力,又吸纳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表现力,使影片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的范本。至今,《白毛女》仍以多重艺术形式延续生命,其根本魅力在于用电影语法将地方传说淬炼为人类共通的抗争寓言。当喜儿在朝阳中褪去白发,镜头缓缓升向解放军的红旗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性的重生,更是一个民族通过艺术对自身命运的寓言式书写。王滨与水华的伟大成就,正是让政治叙事在歌声与蒙太奇中获得了永恒的诗意。(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