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

Geng Li

有片源
2018年
2017年
2011年
导赏:电影《蛋炒饭》和蛋炒饭一样属于小成本,它操作相对简单,可是味道不简单,营养一点不差。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北京胡同,讲述了王大卫、李红兵、苏茉莉三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影片通过三个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以及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奋斗。影片的结构与《阿甘正传》相似,通过主人公王大卫的“傻劲儿”和执着,串联起一系列历史事件,穿插了不少纪录片画面。如尼克松访华、改革开放后的下海潮、电器购买热潮、邓丽君时代、长江第一漂、“超女”时代等。明星脸”的使用更是大胆、幽默:“冯小刚”因不满在看电影时吻戏被打断而当场发誓以后自己做导演;“周杰伦”《双节棍》的灵感居然是王大卫的随性小曲;“周笔畅”表演过程中台下粉丝却都是“玉米”……还有“膳仿”饭庄、“美国友人询问板砖”、“生男生女都一样”歌星的歌友会、“依然范特正CD”等挪用时代元素的情节设计让观众捧腹。片中黄渤扮演的御厨后人王大卫,是个脑子慢、缺心眼的“傻子”,说话也有些不利落。他的“傻”只是他不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已,其实他懂得情感也珍惜人情。他从小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父亲一样做出天下最好吃的蛋炒饭,在之后的成长经历中,他虽然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亲人的离去、爱情的遥不可及和友情的背叛,但他仍然怀着这个单纯得在世人看来愚不可及的愿望,成就了自己处事的原则和信念,最终做出了失传已久的御膳蛋炒饭,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爱情与事业。这坚持做蛋炒饭的梦想,象征着他对于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本真的坚持。黄渤的出色演绎将角色的真诚和善良刻画入骨,使大卫这个角色充满了生命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编辑:明慧)
2009年
剧情: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潘粤明饰)接到紧急任务,政治部张主任要求他率舞美队天安门进行布置装修,以供新中国开国典礼使用。 长期的战乱失修使天安门的破败荒凉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此时距开国大典只有短短的28天,而抗敌剧社舞美队此前从来没有这种大型建筑的翻建经验。面对这样一个几乎 "不可完成的任务",田震英和他的队员小马列(徐啸力)、小野(大塚匡将饰)、双喜(信鹏饰)、老郭(白琳饰)等没有畏怯退缩,为新中国奋斗、完成好任务去见毛主席的质朴信念,让这些这些从浴血战火中走来的战士充满激情和勇气,庄严地立下了军令状。 自进驻天安门工地之日起,舞美队便如同战士进入了阵地般兴奋,以倒计时紧张状态冲刺。天安门破败陈旧的触目惊心,不仅没有让舞美队畏难沮丧,反而让他们充满改天换地的火热激情。很快,舞美队拿出了一个最能表达革命胜利豪情的天安门改修方案,以红色为主基调、巨大红五星和斧头镰刀放置在天安门楼顶,城楼上插编红旗。田震英带领队友们干劲十足地付诸了实施,清理垃圾,粉刷城墙,大量购买红布制作红旗,制作巨大红五星…… 在繁重辛苦的工作中,这些纯朴战士依然乐观欢快,对共和国美好明天的憧憬,让他们充满热情和幻想。纯朴憨厚的双喜,一次偶尔从望远镜中看到了一个拉手风琴的美丽女教师(郭柯宇),自此,这个梦幻般的美丽女孩让他念念不忘。 然而,随着工程的推进,设计方案过于突出革命主题带来的直白浅陋、与天安门的原有风格不相协调的缺点显露出来。参加工程的部队战士和前来围观建设的背景市民议论纷纷,舞美队员感受到了这些批评的压力,性格火爆的小马列为此与批评他们的参建部队战士,在天安门城楼顶上打架。田震英为制止这场斗殴,从城楼工程架上失足摔下,头部受伤。舞美队里一片沮丧情绪。 面对人们的尖锐批评,田震英和队员们开始了反思。舞美队统一了思想,痛快承认失败,坚决从头再来。舞美队员们群策群力总结教训,发奋努力探讨新思路,在大家的激励下,舞美队的美工、日本籍战士小野灵感闪现,端出了一个以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八个超大红灯笼为核心元素的崭新设计方案。这个新方案,得到了上级的赞赏和批准。 说干就干,田震英与队员们立即开始寻找制作灯笼的工匠。北京市民并对天安门翻修工作给予了热情支持,北京东城的"彩子程"、西城的"彩子宋"、南城的"彩子郝"和北城的 "彩子黄"四家名震京城的灯笼店主动承接了这个制作灯笼任务。四大灯笼店历史上第一次联手,高手齐聚竭尽所能,终于制作出了八个漂亮的大灯笼。这八个灯笼在人们敲锣打鼓的欢送下,被拉到了天安门城楼上。但是,灯笼挂上后,人们却痛苦地发现,在平地上显得巨大的八个灯笼,在宏阔的天安门城楼廊柱间显得那么小巧,无法相衬。 又一次失败,而这次失败更为严重。离国大典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而天安门装修方案的核心元素灯大灯笼却没有着落。影响开国典礼如期举行的巨大压力,让舞美队众人几乎陷入了绝望。正当他们焦虑万分之时,传来了一个信息,有一位因灯笼制作工艺受到过清朝皇上御笔嘉奖的御用蔺姓工匠还有后人留在北京城里。而只有这个蔺姓后人,或许可以制作舞美队需要的超大型灯笼。 绝处逢生,田震英和队友喜出望外。他们四出探访,找到了那位御用蔺姓工匠的后人--年逾古稀的老蔺。老蔺生活境遇落魄,且早已收山不做灯笼了。田震英和队友想尽各种方法,恳切动员老蔺出山,甚至下跪请求做老蔺的徒弟,终于感动了老蔺。 老蔺出山了,他使出了自己的祖传灯笼制作绝技,带领徒弟和舞美队员夜以继日地赶做大灯笼,为此还无偿地献出了自家祖传珍藏的竹中极品 "苦慈"竹。终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所需超大尺寸的灯笼制作成功了。而此时已是九月三十日晚上了。 舞美队在规定的短短二十八天时间里,完成了天安门布置装修这个艰巨的任务。张主任欣慰而感慨,表扬他们说,了不起,他们成功地为新中国搭建了一个最大的舞台。 夜色中,装修布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在灯火辉映下美丽非凡,刚挂上的大灯笼,与天安门城楼那么协调地融为一体,仿佛自然天生。而双喜曾苦苦寻找的美丽女教师也带着孩子们来到天安门工地,拉琴唱歌,慰问工地上的战士。双喜和战友们邀请女教师和孩子们登上城楼参观,天安门城楼上下一片欢声笑语。 这时,一道紧急命令传来,天安门城楼已被中央警卫团接管,他们必须在三十分钟内撤出天安门。舞美队队员们难掩伤感而惆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付出那么多热情和心血的天安门。而让他们更舔惆怅的是,当年因思想左翼从日本来中国参加革命的战友小野,这时接到了让他回国的通知,战友依依惜别。 张主任没有忘记这些劳苦功高的部下,他颁给了田震英一个开国典礼的工作人员证,让他代表全体舞美队员登上天安门,完成他们见到毛主席的共同愿望。 1949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毛主席等新中国领导人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城楼上的人群欢呼着涌向毛主席,田震英被人群推挤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慈祥地与他身边的人一一握手,而恪守于工作人员不能与领袖握手的纪律,田震英只能将自己的双手扭放在身后,眼睁睁地看着毛主席从面前走过。看着毛主席的伟岸背影,田震英百感交集,他肃然立正,向着自己敬爱的领袖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毛主席站在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六十年后,已经白发苍苍的田震英和老伴--当年的美丽女教师,相互搀扶着来到天安门前拍照留念。面对孙子为他没能与毛主席握上手的抱屈,他自豪地说:“可是我们的灯笼在这上面挂了六十年,六十年啊!”
剧情: 故事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隋朝,著名的好色皇帝隋炀帝为搜罗美女,在奸臣宇文化的怂恿下举办大隋小姐大赛,一时间,各路奇形怪状、欲登龙床的女子趋之若鹜。宇文化趁机下手,将送了重贿的不靠谱女子朱小小内定花魁。另一民女姚盈盈在继父的逼迫之下也来参赛,倾国倾城之貌令举座皆惊,宇文化将其扣住欲自己享用,不料有人密报炀帝,圣旨突降,要将姚封为冠军,火速送京。宇文化无奈,心生一计,让朱小小顶替姚盈盈,又故意选善良老实却武艺平平的侍卫熊赳赳护送,再派人途中劫走假大隋小姐,让熊赳赳顶缸。 可怜的熊赳赳一路之上虽已发现丫鬟队中的姚盈盈身份蹊跷,并暗暗情丝撩动,还是中了奸计。为天衣无缝,宇文化又将咸菜贩子牛楚楚也打成熊赳赳的同党,准备一同杀了,蒙骗炀帝。千钧一发之际,姚盈盈和牛妻赶到牢房,放跑两人。怎奈追兵马上赶到,两人走投无路之下,纵身跳入一个山洞,谁知这洞底竟是千年不化的寒冰,两人被急速冷冻。 时空变幻,转眼已是1431年3个月18天21个小时之后,寒冰洞被发掘,阴错阳差之下,熊赳赳、牛楚楚两人从融冰中复活,来到现实的北京。神奇的是这里也有长相性格一模一样的朱小小和姚盈盈。只不过两人现在一个是前卫的网络作家,一个是自闭羞涩的普通白领,并且对两人信誓旦旦的隋朝往事全无记忆。好在心地善良的白领姚盈盈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两人,并教会了两人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事宜。仍然没头没脑的朱小小又给了两人一份偷拍艳照、要挟事主的工作。熊赳赳、牛楚楚不得不融入了这个社会。但出于对古代姚盈盈的念念不忘,熊赳赳无时不在想着重返隋朝,机会终于来临,他们遇到了一个发明了时光穿梭机的疯狂科学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白领姚盈盈收到了熊赳赳留给她的一封情真意切的血书和古代姚盈盈掉落的响铃,恍惚间,她一直不相信的前世今生都涌上心头。而这时,熊赳赳已和牛楚楚以及被他们说动的朱小小一起,借助神奇的时光穿梭机重返大隋……
2006年
2004年
2001年
苦茶香
苦茶香

演员(饰 郑刚)/

导演:吴兵/
播放正片
导赏:《苦茶香》的故事正如片名中的“茶”一样:当苦味被冲淡之后,就会产生沁人心脾的茶香,生活与人生亦是如此。影片中,“茶”被多次提及,“茶”代表着悠然、平淡、有韵味、有内涵的生活方式,它是影片中的情节发展重要道具与人物情感的象征,也体现着影片人物关系的情感定位。影片的叙事风格如“茶”般纯净而朴素,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镜头也以固定镜头为主,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地、舒缓的、平静的勾勒出两位知识分子退休后的老年的生活样态。这样“黄昏恋”的故事,并没有表现为两个老人之间复杂的家庭、伦理、情感纠葛,而是成为了对人性、情感与时代变迁深刻反思的载体。影片通过两个老人从陌生到相知,再到短暂相守与最终淡然分离的过程,展现了老年人对爱情纯真而执着的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变迁时,那份既坚韧又无奈的心境。电影《苦茶香》虽然是聚焦于老人的生活,但内涵其仍然能够跨越年龄的界限。它深刻触及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真理。影片中的故事除了是老年人生活的缩影,也是对现代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剖析。吕中与于文仲两位著名演员饰演了影片中两位退休的知识分子,在演绎爱情时,情感表达非常细腻与克制,欲言又止,恰到好处。两位“孤独”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不是依附,而是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享受生命。即便最终面临分离,那份曾经拥有过的美好与温暖,也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慰藉。(编辑:婧怡)
2000年
导赏:《西洋镜》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1905年,任景丰和刘京伦拍摄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近百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展示了电影初次传入中国时被称为“西洋镜”的社会风貌,也讲述了中国电影诞生的历史。中国电影一经问世,就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人看电影的状态也独具一格,有的人拎着鸟笼、携着茶饮就来看电影了。再看影片本身,戏曲、相声、婚嫁、长城下的万里山河,这是影片《西洋镜》中刘京伦在片末放映的片子。实际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也正是出自丰泰照相馆的、拍摄谭鑫培舞戏的一段影像。导演以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群老北京普通市民悠闲自得的生活。摄影术,这个神奇的观察世界的工具,推使本就隐隐渴望改变的中国人骤然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从平静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凭借对新颖娱乐形式的敏感和热爱,拍出了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导演在开篇就展示了刘京伦流连忘返于留声机的画面,但他不止于此,对照相术的熟练操控、对西洋活动影像的钻研,都凸显出一个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灵性。当刘京伦闯入雷门那半圆形的新式舞台上时,《工厂大门》的投影照在刘京伦脸上、背上,被活动影像包围的他慌手慌脚地伸手企图抓到银幕上正在移动的“人”,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真切感知到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的面貌。回到照相馆后,刘京伦在自己搭建的简陋“洞穴”中,用煤油灯投影贴片小人,再利用脚踏车发电,最后将试验出的原理改良成幻灯片式的放映机,终使图片动了起来。摄影在拍摄刘京伦“揭秘”电影奥秘的时候,采用奇妙的角度,以俏皮的拍摄巧思来表现刘京伦第一次看见活动照相机时的疑惑与不解,刘京伦将脸凑到镜头前端详,此时的画面是照相机镜头中因为不断靠近而被凸透镜反射变形的脸,正如影像与现实“记录-被记录”的关系一样,真假难辨、虚实难分。此外,影片的光影色调也极为考究,比如,导演选择以古典主义的油画式打光,来凸显谭小姐的儒雅与明媚。可以说,导演以一个“迷影”的身份,向古老的中国溯源,在中西方文明映射彼此的同时,又反映了上世纪初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平民生活的琐碎细节,是一部兼具观赏娱乐性和文献价值的佳作。(编辑:王斯笳)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