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木

有片源
2009年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

导演/编剧/

导演:金铁木/
主演:王新源/席赛兰/
播放正片
剧情: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一个僧人走出了城门。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印度。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玄奘四天五夜没有进水;在风声鹤唳的峡谷,玄奘遭遇强盗;在幽暗阴森的城堡,玄奘不得已卷入一场谋杀……然而,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智慧,玄奘终于抵达印度。 在古老的印度,玄奘不仅废寝忘食地学习,而且周游了整个印度土地。在印度的宗教辩论会上,玄奘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他不仅被尊为佛教大师,而且受到了印度最高统治者无上的尊崇。    但是,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玄奘依然返回故土——大唐。    返回大唐之后,玄奘开始了庞大的佛经翻译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仅撰写了“稀世奇书”——《大唐西域记》,而且将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往印度。    翻译佛经期间,玄奘在长安的慈恩寺修建了大雁塔。今天,大雁塔已经成为陕西西安市的标志。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玄奘下葬的时候,长安城空巷,百万人护送。大唐的高宗皇帝感叹:“朕失国宝矣。”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而且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公元七世纪,他以坚定的意志征服了丝绸之路。玄奘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现代探险家的先驱。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今天,玄奘已经成为中印两个大国之间友好的化身。印度历史学家Ali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英国历史学家Smith说,“对于印度历史来说,怎样评估玄奘都不为过。”  玄奘留给中华民族的,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作家鲁迅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2006年
圆明园
圆明园

导演/编剧/

导演:金铁木/薛继军/
播放正片
导赏:《圆明园》是一部优秀的科教片,导演金铁木利用实景拍摄和情景还原的方法讲述“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故事,通过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视角,观众们得以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与这座倾注大量心血的皇家园林的往事。《圆明园》的叙事手法介于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为了增添可看性,导演选择了情景重现的方式讲述与皇帝们有关的故事,郎世宁和康熙等群众演员的选择更是以贴近历史人物作为标准,为影片内容的真实性增加更多充满趣味的脚注。其中,圆明园里买卖街的还原就借助了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的回忆录,皇帝化妆成文人在买卖街采购,体验平民的生活。为了取悦皇帝的家人,扮演小偷的太监遭遇严刑拷打,一时间传教士们惊讶的表情和太监的叫喊声与轻松的配乐剪辑在一起,将怪诞扭曲的皇室生活介绍给观众。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经过了英法联军的破坏和之后的“木劫”、“石劫”、“土劫”已经沦为彻底的废墟,在讲述圆明园的兴衰历史时,通过《圆明园四十景图》、样式雷烫样、郎世宁的宫廷绘画、英法联军从军人士的通信和日记、旧址重访结合三维仿真电影动画技术展现了一个超乎人们想像的圆明园。低沉的旁边将圆明园的兴衰及历史和演员们的表演串联起来,客观反映了统治了中国两个世纪的爱新觉罗家族兴衰的玄机。《圆明园》以园林的命运为中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遭受到的耻辱和浩劫结合在一起,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对青少年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编辑:刘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