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特伟
Te Wei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4年
胡僧
艺术指导
/
导演:
陆成法
/
类型:
动画
/
奇幻
/
经典
/
古装
/
短片
/
导赏:
《胡僧》是一部中国传统动画短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画卷。胡僧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短视只会带来灾难,而善良和智慧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在胡僧的黑驴悠悠地驮着他走向雪原深处的背影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作为一部寓言性质的动画,《胡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创作者历来将道德美置于重要位置,道德美也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重要美学风格之一。不止于内容,《胡僧》在形式上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例如,通过装饰线条来勾勒角色的面部表情,将店小二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善于吸收美术传统并进行创新是我国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之一。此外,中国动画还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美,《胡僧》中对于雪景的创作体现出一种人与景合二为一的韵味。这种情景交融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表达方式。事实上,自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我国动画艺术家首先就是要树立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的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形成本民族的传统特色。《胡僧》创作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处于变革求存中。外部的美日动画快速占据市场,电影公司停止收购,完全把美影厂置于陌生的市场压力之下。内部的资金缺乏,人才的流失,以及设备的陈旧老化是摆在创作群面前的最主要问题,此时的美影厂可谓是内忧外患。但《胡僧》依旧以精美的制作和超高的水准在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赵敏)
1988年
山水情
导演
/
导演:
马克宣
/
阎善春
/
特伟
/
播放正片
导赏: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以其深刻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陶醉的山水画面而广受赞誉,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巅峰绝唱。细腻的情节描绘,微妙的场景浮现,勾勒出精深的老庄哲学。把人物作为主体,山水既是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又是借以传情的导体,这比单纯的人物画或风景画要难得多。片中许多充满象征意味的元素:琴、琴声、风、风声、鹰、风雪、烟、雨、山川……文士出场的时候没有任何道具,除了那张琴。甚至在他晕倒在地时,他也抱着那张琴。我们可以认为,那把琴是文士某种精神品质的物化,而最后他将它赠送给小伙计,是表达了一种传承关系:通过教导弹琴,文士将自己的精神品质传给了小伙计。文士在渡河时,在最后离开走向茫茫前途时,除了水墨画出的重重山峦,还有呼呼的风响彻耳际,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喻,象征着文士所要面对的处境,反衬了文士的品质。至于翱翔天空的飞鹰,“有志比天高”正是其本体。导演想要让片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具体的中国式的比喻、指代,并且这些指代都非常自然、鲜明。而文士的造型,得体而准确,在总体设计上对古代文人的形象有较好的把握。文士身上那件白披风就用得十分之好。色调素雅、线条简洁,随风而动的衣褶,增添了人物的飘逸感,这种飘逸又与山川的空灵形成意趣、格调上的统一,给人以和谐之美。他的慈祥、沉静、冷峻,又给人以傲骨清风,意态高远的某种神韵。这叫人想起也许老人的生活经历中有过怀才不遇,有过仕途失意,有过难以告人的尘世抗争,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在这部只有十八分钟的动画里,我们只能就影片所表现的这一古代人物的生活片断,给以符合规定情境和历史条件的品评。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艺术方式表现。《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以及蕴含的民族精神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在是中国电影史中最珍贵的艺术瑰宝。(编辑:明慧)
1985年
金猴降妖
导演
/
编剧
/
导演:
严定宪
/
特伟
/
林文肖
/
播放正片
导赏:
《金猴降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代表作之一,其成熟的叙事手段、中式古典美学风格与精巧的细节设置使其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中的一座高峰。“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影片在改编上将叙事重心从白骨精转移至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之上,白骨精变为绝对的恶,她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挑起师徒二人的矛盾。唐僧慈悲却不明真相,孙悟空果敢、明辨是非却需受紧箍咒之折磨。这使得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意义更为深远。当时,用旁白串联动画电影内容的手段是较为常见的,这有助于交代故事背景信息,但无疑会使影片画面流于形式,使画面的叙事与传情功能分离。在本片中,导演有意弱化了旁白叙述在影片表意上的占比,减少直接描述,探索画面本身的叙事功能。影片仅在开头介绍了唐僧师徒四人集合的过程,在故事主体层层展开时,也仅配以少量必要性台词,人物的行为与心理状态都诉诸于面部表情与外部环境氛围。孙悟空扭曲的五官使其被紧箍咒折磨的痛苦变得真实可感,与白骨精的精彩打斗亦缭乱了观众的双眼。用色上,本片也颇为考究。深红色的洞穴暗示了白骨精的邪恶,蓝绿色的花果山则充满了野趣与自由。影片延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中式意境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蓝色与绿色相接,层峦叠嶂的山丘下是师徒四人渺小的身影,颇具中式水墨画的写意特征。孙悟空在深蓝色的夜中独坐山头,明月照亮了他孤独的背影,胸中之惆怅与对师傅等人的思念不言自明,暗合中式含蓄之美。角色在构型上多与戏曲元素遥相呼应。白骨精一变为一个丧夫的女人,她白巾缠头,与越剧《血手印》中的人物形象相仿。除了贴近中式美学,本片也在风格化方面有所创新。白骨精变身时以巨石为载体,以水为镜,她的身影在墨蓝色的水镜上不断如幽灵般变幻、扭曲,虚与实的边界变得不可捉摸,影片也因此披上一层表现主义的神秘面纱。(编辑:铠兰)
1963年
牧笛
导演
/
编剧
/
导演:
特伟
/
钱家骏
/
播放正片
导赏:
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片。从历史的角度以及现实的层面来看,中国的水墨动画无疑是一朵震惊世界影坛的奇葩。她是中国艺术家在“西洋卡通”的领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勇敢攀登的一个高峰。中国的动画片艺术家们首先在取材上选择了最能发挥水墨画特色的题材,影片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充满了田园诗情的内容,中国辽阔的山河抚育了一代代伟大的艺术家,是长在艺术家骨子里的艺术精髓。
1960年
小蝌蚪找妈妈
导演
/
艺术指导
/
导演:
特伟
/
钱家骏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开创了水墨动画之路,是中国民族动画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积累、沉淀之体现,该片简练写意,神形并茂,气韵生动。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蕖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
1956年
骄傲的将军
导演
/
导演:
特伟
/
播放正片
剧情:
从前有个将军得胜归来,在庆功会上受到文武百官的赞扬。他洋洋得意,随手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抛向空中 ,又轻轻接在手里,面不改色。接着 ,他又扯满强弓,对准飞檐下的风铃,连发连中,观者个个喝彩。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食客恭维说:“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从此,将军不再练武,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早晨号兵吹号,将军用靴子打他。公鸡报晓,将军又把它塞进酒坛里。数月后,将军已大腹便便,一百多斤的石担,他也举不起来,拉弓射雁时,箭到半空就飘落下来,将军完全蜕化了 。但是在他过生日时,门人食客们还 给他送来 “天下第一英雄”的金匾。正当大家给他祝寿之际,敌兵进攻了 ,将军慌忙应战,可是他的枪已经锈坏,箭壶也成了老鼠窝。他手下的官兵也都跑光了。敌兵很快攻进城来,将军只好束手就擒。 《骄傲的将军》的编剧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家华君武,导演是特伟和李克弱。 1955年春成立该片摄制组。艺术家们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远赴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辛勤工作,到1956年才完成这部二十多分钟的动画片。 该片在创作上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因素。片中音乐大量运用京剧锣鼓,主要人物造型也采用了京剧脸谱: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许多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动画设计师们依照演员的表演设计的。比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在庆功宴上迎接他。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地迈进来。那情形和京剧中霸王出场无二样。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抛铜鼎、射风铃,用力时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听得食客师爷一句“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后的放声大笑;还有师爷那无时无处不在的奉承、献媚都以动画片特有的夸张形式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 《骄傲的将军》在场景安排上强调舞台感和空间感,颇有特色。将军府的亭台楼榭,百官祝寿、美女献舞的厅堂富丽堂皇、色彩浓重,宛然戏剧大幕乍启。而村野小童玩耍的茅草屋,将军与平民比试箭法的水面则清新自然,恰似微风拂面,芦絮片片、稻香阵阵。 另外,影片把“临阵磨枪”这个成语非常巧妙地诠释了一番。将军得胜后沉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伴他征战的枪搁置在架上,被蜘蛛网围了个密密麻麻。眼看他日渐发福,武功日渐退化,举个一百多斤的石担也把他的脸色屏成酱爆猪肝。待敌军逼到家门口,才慌忙叫手下去取武器。此时的枪已锈蚀成废铁,再磨也无济于事。将军只好束手就擒,怎么也骄傲不起来了。 《骄傲的将军》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在中国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