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有片源
2009年
马兰花
马兰花

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姚光华/
类型:剧情/动画/
导赏:近十年来,中国动画行业如同破茧成蝶,经历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其发展历程堪称辉煌。《宝莲灯》以其深邃的情感与精良的制作初露锋芒,而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更是以幽默风趣的剧情和鲜明的角色设定赢得了广泛的儿童市场。直至《马兰花》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正式步入了一个叫做又叫好的新时代,它不仅在国内市场掀起波澜,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马兰花》作为一部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的动画电影,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影片不仅保留了原舞台剧那份纯真无邪的童话色彩,还通过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和视觉特效,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影片中的环保、生存、和谐等主题,不仅贴近当下社会热点,也体现了全球共通的价值追求,使得《马兰花》成为了一部跨越国界、触动心灵的佳作。在角色塑造上,《马兰花》同样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主角马郎与小兰的形象设计,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又保留了传统动画的纯真与美好,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特别是反角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老猫角色的转变,不仅让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教育意义,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而新设定的藤妖角色,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强大的能力,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此外,《马兰花》在音乐、画面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悠扬动听的配乐、细腻逼真的画面效果,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些元素的完美融合,使得《马兰花》成为了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动画电影佳作。它不仅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社会的思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编辑:张昕一)
2004年
钢琴梦
钢琴梦

剪辑/

导演:韩君倩/
类型:纪录/
导赏:电影纪录片《钢琴梦》讲述的是一个母亲辞职到北京陪读的故事。故事本身“望子成龙”的表层语义,客观上要求《钢琴梦》的编导在“梦”的阐释上找到自己的新意。该片区别于几十年来我国纪录电影的“大叙事”,影片选题上的“小人物”取向,与“新纪录运动”基于真相主义的“状态迷恋”不谋而合,影片编导在选择人物生活和把握“有意义”的事件方面体现了电影纪录片创作者特有的敏锐和准确,这种选择体现在前期的跟踪拍摄,也体现在后期制作中影片编导对浩如烟海的素材的择取。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人物的生活和状态在影片中自然地构成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索。而从影片叙事而言,它们却体现出一种非常态的特质,这些“非常态”的人物生活故事,成为影片叙事的一个个戏剧性元素,推动着人物命运的发展和母子二人生活的自然深入,从而使影片既有共时纬度上的状态展示,又在历时纬度上使影片叙事一波三折,使本片作为一部纯粹的纪录电影,在形态上体现出剧情片的某些气质。揣摩《钢琴梦》在叙事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观念和所采用的一些手法,并非意味着它本身在叙事形态和手法上有什么突破,而在于影片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创作者在表达自己独特的关怀时“拿来”所用的态度。不同创作观念的糅合体现和多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使影片《钢琴梦》在总体形态上体现出一种中性的美,它可以是“真实电影”的,也可以是“直接电影”的,甚至还可能是剧情片的,但无不服务于影片叙事走向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其实,纪录影视本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否彰现了或“新纪录”或“新再现”、或“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美学观念,而在于它关注世道良心、纪录社会万象的独特功能,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编辑:张昕一)
1987年
1984年
1954年
剧情:1947年春天,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当时,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主动撤出延安,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7月间,我军为了诱敌北进,猛扑榆林城。这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便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那里设立了粮站。到那里领粮的部队很多,粮站的粮食眼看供应不上了。曹区长、区委金书记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去催粮。路途中,运粮队遇上敌机空袭,幸亏石得富镇静地指挥防空,才没有遭到大损失。这件事得到同路的葛专员称赞。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他特别提醒他们不但要管好粮站,还要照顾全面,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千万不能让群众遭到损失。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另外找村里的石永公、疤虎、二木匠等人协助石得富。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区干部就下乡去检查备战工作。战争形势迅速发展着,北上的敌人已经逼近邻县绥德。当时人心惶惶,石永公开始动摇,地主又乘机放火破坏,而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怎样妥善地处理这些粮食呢?石得富便到离粮站30多里的镇川堡 支前委员会去请示葛专员。镇川堡当时正在紧张撤退中,从榆林南下的敌人已到堡外的河对岸。石得富见到了葛专员。葛专员指示石得富当夜发给野战军一百石粮食,剩下的必须在天亮前全部疏散到大路以北。最后,他告诉石得富:“虽然敌人几乎占了所有的县城,但毛主席仍然留在陕北……胜利很快就会到来的。”这消息给石得富很大的鼓舞,当下他便赶回沙家店。那一夜,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石得富等人在粮站里一夜未睡,等待着部队来运粮。天明前,接到葛专员的紧急通知,才知道运粮队因道路被山洪隔断不能来了,让他们就地动员群众疏散粮食。就在这一夜里,敌人占领了镇川堡并决定明日经沙家店进犯乌龙铺。饥饿的敌人到处搜刮粮食,并准备抢劫沙家店粮站。黎明,敌人的前哨部队已经接近村口,但是粮站里还有80多石粮食来不及疏散。石得富领导大家埋好地雷,即上山准备扰乱敌人。在最危急的时候,曹区长带领游击队前来支援,终于击退了企图抢粮的敌人。石得富等人连夜又下山去疏散粮食,疏散不及的,就在当地埋下。又过了紧张的一夜,粮食刚疏散完毕,敌人就进了村,疤虎在掩护粮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石得富忙着掩护石永公撤退,又赶回粮站找到石永公来不及拿走的粮账,当他刚把粮账掩藏在村外的悬崖下时,不幸受伤被敌人抓住了。敌军中粮食恐慌已到极点,匪军官以为抓住了石得富就能找到粮食,因此,加倍酷刑毒打逼问粮食去处。但是他们除了被石得富痛骂之外,一无所得。石得富虽受重伤,但仍坚持斗争。当夜,他便跟一起被捕的群众,杀死哨兵,逃出了虎口。当他来到悬崖下面,发现粮账依然埋在地下时,心里便像落下一块大石头。这时我军已开始了猛烈的反攻。石得富在沙家店山顶的战场上,见到了金书记和石永公等人。他把自己奋不顾身保存下来的粮账,小心地交给了金书记。西北战役终于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它给全国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具有革命传统的陕北人民,又一次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