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卓

Zhuo Tan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末路狂花钱》是乌日娜的电影执导首作,影片讲述了人到中年勤俭持家半辈子的贾有为,意外得知脑瘤,在10天狂化100万的逗趣故事。影片以轻松的表达讲述关于生命的道理。或许在影片开播之际,不少观众对误诊的结局提前做出了预判,甚至会觉得落入模版剧情的俗套。但是导演对主题的抒发层层递进,影片讲到花钱计划之初,身为大哥的贾有为不忘当年四个兄弟的情谊,在误会多年后,再次相聚依旧可以看到年少的炽热,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相处的单纯底色。电影中贾有为患病前后节俭与阔绰的鲜明对比,以及前期奢靡虚度后期展开系列正经事的对比都反映了人物角色的成长与变化。影片以“误诊”作为助推器,四兄弟在狂花钱的道路上,逐渐重拾自我,贾有为勇敢追爱,许大力奔赴梦想,在四兄弟的经历中,告诉观众金钱并非生活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与身边人的情感情谊。影片还有一大亮点,是东北特色地域梗的融入,让影片竖立起独树一帜的“东北喜剧”风格。出租车司机帮忙抓奸,比“当事人”还着急!一脚油门踩下去,一追到底。一开口即是freestyle:“今天这钱必须花一下子”“我看你像个王八犊子”,喜剧氛围飙升。贾有为将“瞅你咋地”落实到行动上,兄弟们紧随其后,说干就干。完美诠释了东北豪迈爽朗的人文特色。电影中小沈阳时隔15年致敬《不差钱》名句,上演回忆杀。董宝石跨界演员,上演心思细腻,不善表达的单亲父亲,将说不出口的爱,通过儿子最喜欢的方式勇敢表达,演技备受称赞。与此同时,董宝石演唱的同名歌曲,熟悉的RAP配方与影片轻松欢愉的叙事风格遥相呼应。《末路狂花钱》最终以7.08亿的票房,在2024五一档脱颖而出,带来了不俗的表现。(编辑:王晶)
2022年
2021年
导赏:《出拳吧,妈妈》是唐晓白导演创作于2021年的拳击题材电影。影片由谭卓主演,讲述了一个女拳击手为儿子也为自己而战的热血故事,塑造了女性的身体之美,极大彰显了女性强大的精神力量。尽管两性议题近年来日益引发大众的关注与讨论,一个具有独立意志和主体性的女性角色在电影大银幕上依然罕见。《出拳吧,妈妈》从女性本身出发,塑造了一个看似颓丧、实则坚毅的女拳击手形象,她并不完美,却足够迷人。导演唐晓白希望观众能够从白杨身上看到女性身上的独立和进步,“她们有进取的力量和独立的思考,我想展示当下中国女性强悍的一面。”白杨她坐过牢,却也厌倦生活中的逢迎与丑恶,她并不温柔贤良,甚至要不断学习控制体内的愤怒和暴力。影片展现了一个年轻女性适应母亲身份、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她们会饱尝艰辛,也难逃困惑和挣扎,这些生命中的褶皱恰恰是本片期望书写与探讨的论题。女拳击手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能够以一种剧烈的痛感同时呈现女性身体与意志的强大。在《出拳吧,妈妈》中,身体与精神不再构成二元对立的两分关系,而是通过一次次的拳击训练互相影响、交融合一。训练塑造着白杨的身体,汗水流淌,疼痛提醒着身体的在场,精神意志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锻造。而几乎全部由女性组成的的主创团队、演员谭卓为出演白杨所接受的四个月正规拳击训练,更使现实与电影产生了交汇。在镜头下难分谭卓与白杨,现实中与影像中都闪烁着动人的女性力量。《出拳吧,妈妈》从女性创作者真诚的生命感受出发,从身体角度切入女性的生存与精神境况,在完成性别书写的同时歌颂爱,为性别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编辑:铠兰)
2019年
2018年
导赏: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严谨的情节结构设置、丰满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折射,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又一力作。《我不是药神》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经过,情节起承转合、结构严密,前半部分夹杂喜剧风格,为沉重而深刻的影片基调带来轻松的一笔,同时亦有对现实问题的折射,颇具黑色幽默意味。后半部分则充满矛盾的戏剧张力;结尾的处理即彰显情与法的交融,亦传递了温暖而坚实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程勇的判决“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押送的警察说的那句“开慢一点”,无数受益的病人沿街相送,摘下了口罩向他表示敬意和感激,这一画面使人潸然泪下,程勇虽然面临法律的制裁,但他的灵魂却得到了救赎,为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痛苦的生命带来了光明的希望。《我不是药神》成功而深刻地塑造了典型性人物群像,虽处困境之中,其具有的高尚人格和勇敢坚韧的人性光辉亦值得讴歌。程勇作为影片核心人物,实现了唯利是图的小商贩到“药神”英雄的成长转变和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出于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到与病患群体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他逐渐意识到手中的药是生机和希望,经过假药贩子的威胁和内心的挣扎,吕受益自杀的悲剧唤醒了他,他决定再次扛起了责任与使命。即使知道自己会面临牢狱之灾,但为了无数患者“生”的希望,他毅然选择牺牲,他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缺,犹豫退缩和趋利避害本性这种人性的复杂,让他的形象更为真实而深刻。率直而以身殉法的孤独少年黄毛、不顾世俗眼光而坚强生活的思慧、保有人的尊严的吕受益,他们既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疾病面前的脆弱无力、死亡边缘的挣扎,也展现了病患群体在现实与困境中所体现的对生的渴望与温情的力量、顽强和坚忍的人性伟大之处。《我不是药神》聚焦于白血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折射了高价药的社会议题,病患群体的齐心协力以小见大,实现了“生命最为可贵”的正向价值传递,兼具艺术表现的成功和现实意义的深刻,在人人皆有的“生老病死”的隐忧之下,再次弘扬了温暖坚实的生命力量。(编辑:刘若能) 
2017年
导赏:影片《暴裂无声》是导演忻钰坤的第二部长片,延续了前作《心迷宫》犯罪悬疑的影片类型,为加强影片的悬疑叙事,导演采用非线性叙事组织故事情节,以哑巴张保民寻子为主线、昌万年煤矿案和律师徐文杰寻女为两条辅线加强故事表达,并且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碎片化和多次回环反复的情节片段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和复杂性。同时影片采用了省略的悬疑叙事技巧,影片最大的悬疑点在于儿子张磊无故失踪,他是否被杀这一情节被导演省略,从而引起观众好奇与猜想,为解决这一疑点,导演先是在开头用石头隐喻张磊的生命,石头的倒塌便暗示着生命的终结,而后在结尾又将屠夫儿子作为真相的引路人,借助墙壁上的画揭示真相,从而使悬疑得到解决,但张磊究竟被藏在何处,导演始终没有给出答案,这一叙事手法加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考究和回味。影片通过昌万年、徐文杰和张保民三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关系,揭示了成人世界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强化了阶层分化的社会现实,将底层人群的愤怒与无奈、中产阶层的自私与冷漠、食利者阶层的残忍与暴虐呈现在银幕之上。张保民作为底层的失语者,只能一次次以身犯险,用主动或被动的身体暴力接近儿子失踪的悲惨真相,在无声的反抗中挣扎;徐文杰作为一名中产律师,本是正义的化身,却在面对昌万年的威胁和自身利益的考量时,选择了沉默和妥协,陷入了人性的黑暗面,成为了一个自私自利、知法犯法的利己主义者;而煤矿老板昌万年作为食物链的顶端,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将掠夺与剥削视为生存法则,运用权力和金钱压制他人。三种不同阶层的人物动机与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多面与复杂,表现了底层人物的失语困境与阶层僵化的社会痼疾,进而对食利者阶层泯灭良知的行为加以控诉。(编辑:州文)
2013年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