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妮

Ni Jia

有片源
2017年
1996年
导赏:这是一部真正意义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的影片,长征中的所有重要事件、重要战役都一一表现。例如湘江之战,在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很少被表现,该片开篇就是湘江之战的惨烈场面,把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呈现出来。该片也直面了中共党内的分歧和斗争,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毛泽东的作用并将红军的领导权交还他,而后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过程,难能可贵。影片在影像处理上也非常出色。激烈的战斗、行军场景,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史诗性的格局,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中,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温婉细腻的人物情感相穿插,伟大领袖领导艺术的卓尔不凡与无数普通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相辉映,刚中带柔、苦中掺喜。该片没有一味向观众兜售战争的苦难与悲壮,而是用大篇幅诠释每一个角色作为普通人在特殊时期以怎样最真实、最寻常的方式活着。影片对平凡人日常表现的刻画,让观众一改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铁血生硬甚至教条刻板的冷印象,即使是孩童去观看,也不会有抵触感和排斥感。这正是影片最难能可贵之处。铁血男儿、温情女性,革命领袖、普通战士,都是《长征》的主角。电影没有刻意突出领袖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分外强调英雄主义,而把大量的镜头放在长征中的普通红军战士身上,让观众深深体会到,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伟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无数红军战士的忘我牺牲和不懈坚持。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我要求的是史与诗的结合。影片中的“史”是为了全景式地表现长征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类壮举,因为我想以后象这样大规模拍长征的机会不会多了,既然我有这个机会,就有责任表现出长征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而“诗”,则是将历史升华,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或者说,史与诗是一种实与虚,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别样的韵味。
1993年
剧情: 正当缉毒警官卫龙在珠宝店为女友李华华挑选订婚戒指时,李华华在海边,被一群贩毒分子绑架。为报复缉毒警官,毒贩们给李华华注射毒品,在李华华处于迷乱兴奋时,毒贩头目将其强暴。得到情报后,卫龙率队冲入匪窝,卫龙和李华华的姐姐缉毒警察李南南等与毒贩展开激烈的枪战。卫龙救出痛不欲生的华华,由于毒贩头目的诬陷,华华被拘审,卫龙由此与华华分手。5年后,华华在其父李正的公司任公关经理,与父亲最信任的董事刘风共事。由于华华有头痛病后遗症,常常要靠刘风提供的药品治疗。刘风在一次与香港的贩毒分子进行毒品交易时,被李正发现,刘风当场枪杀了李正,华华再次陷入这场复杂的案件之中。卫龙为破获这伙武装贩毒集团,又与华华相遇。由于以前的恋情,使卫龙在破案中屡遭困扰,刘风也进一步栽赃陷害华华,华华没有识破刘风的真面目,几乎委身于他。一天,华华看到了刘风背上的胎记,认出刘风正是5年前强暴她的恶棍,顿时,与刘风拚死搏斗,遭到了刘风手下人的毒打,华华趁雨夜逃出刘风的别墅,向姐姐求援。由于误解很深,华华又一次离开了已经得到报告的卫龙,只身前往虎穴刺杀刘风,最终成为人质。李华华复仇心切,只身追赶刘风,在火车站,展开了激烈的枪战。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在公安干警的追击下,逃进火车站。当他们惊魂未定时,3辆火车堵住了他们的去路,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站满了车头,一场搏杀后,刘风及情妇终于落入法网。两年后,猛警威龙和辣椒妹李华华终于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