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山征彦

Yukihiko Kageyama

2014年
2012年
导赏:《心战》由陈翊恒执导,任达华与张家辉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是一部深入探讨犯罪心理的电影。与传统犯罪片不同,《心战》不仅仅局限于展现犯罪过程,更是将镜头聚焦于犯罪者复杂的心理状态。试图通过抽丝剥茧的层层推理,展现他们在犯罪的全过程心境,关注变化及其发生的原因。为求真实可信,在制作过程中影片团队邀请了犯罪心理学专家为角色进行心理刻画,专业性一流。影片剧情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剧情细致地描绘了主角李良从妻子自杀后的悔恨与自责到演变为帮助他人“解脱”的动机。生动地刻画出李良自我道德感的扭曲与自我欺骗,行同情之名的犯罪行凶。他以“救赎”之名,合理化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却未曾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将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随着剧情推进,揭晓他也不过是幕后黑手——叶永禾操纵的棋子。这一反转震撼之余也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弱点和生命尺度的深刻反思。当人们困于自责、痛苦、心理创伤时,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人生而痛苦,但尽管历经痛苦,生命的裁决权永远只属于我们自身。无人能置于道德制高点替别人裁决生命的存灭。影片开头“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深刻揭示了其主题。不仅是对角色心理状态的精准写照,也成为了贯穿全片的精神隐喻。无论是李良还是背后的真凶,行凶都是在不断放大自身的痛苦,迷失黑暗中。《心战》将心理悬疑与犯罪片的元素巧妙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与叙事风格。在暗黑沉郁的色调与紧张的氛围营造下,塑造出角色内心的复杂与扭曲,于是成功打造出一部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深刻哲思的影片。(编辑:颜诗雨)
2011年
2008年
墙之魇
墙之魇

演员/

导演:林志儒/
类型:惊悚/
剧情:一个叫阿贞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叫阿义的男人,时空背景是台湾的50年代。阿贞夜半起床尿尿,却发现隔墙的厨房里,不断传出另一个男人的喘息声。她起身步 步逼近厨房。一只手突然从背后捂住她正要尖叫的嘴,那只手的主人也发出喘息声。声音的主人正是她刚新婚的老公,老公说他在厨房的墙里面藏着一个男人,那人是他的老师。老师是一个日本人,叫木村昭平。他在太平洋战争前夕,来到台湾鼓吹社会主义革命,对于日本发动战争感到不满与羞愧。他启蒙了玻璃工人阿义等一群人。阿义原本对世界、对时局 、对阶级压迫一无所知,自此追随木村进行革命行动,并把木村当成神一般崇拜。国民政府迁台后,对左派人士布下天罗地网,准备逃进森林与野兽共存亡的木村,接受了阿义的建议,藏身在阿义家中厨房的一道墙。木村透过墙上的裂缝,眼睁睁地看着国民政府的特务定期将阿义架走,几天后返家的阿义满身血迹爬滚进家门。婚后不久的阿义又被特务架走,第一次遇到这种恐怖事情的阿贞,以为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公了。在绝望与恐惧中,她在深夜里把老师从墙里放了出来。没想到,老师却爬滚到阿贞的身上。老公回来后很快就发现老师与老婆间的秘密,但他选择隐忍不发。阿义为了理想、为了他心中的神,他相信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久候阿义的愤怒与暴力不至的阿贞,却发现自己怀孕了,也察觉老公对她采取冷战态度。阿贞开始伤害自己、情绪即将崩溃。墙后的老师亲眼目睹这一切后,像野兽发狂般地破墙冲出阿义的家,想要以死了结。老公冲出去追赶老师,阿贞的羊水冲了出来。这四个人的命运在这个夜黑风高之日,发生了天崩地裂的大逆转……
2005年
宁静夏日
宁静夏日

演员/

导演:藤田修平/
主演:荫山征彦/常枫/
类型:剧情/
经过
经过

演员/

导演:郑文堂/
类型:剧情/
剧情: 人生缺憾,一碗承受。资深作家李东横的缺憾,在他路过天桥,看到天桥底下一个拉琴卖艺的老人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因为恋人吴以思的离去,李东横的世界从此变得苍白无力,连参加老同学的聚会,李东横都提不起兴致,尽管李东横的到来给同学们带来不小的惊喜,但李东横还是黯然离开,独自踽踽于午夜的街头。台北故宫博物馆退休老人阿超伯一生的故事,是李东横笔下写作的题材。阿超伯是抗战时期押运宝物来到台湾的。提起半个世纪以前的往事,阿超伯的绵绵回忆,为李东横揭开了一段辛酸的往事,更为李东横走进历史、走进苏东坡的《寒食帖》开启引领之门。“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南方岛屿?只是因为战争?还是……”成了李东横写作的开头。阿超伯的故事除了是李东横创作的题材以外,还是阿静童年最深沉的记忆。在阿静的童年记忆里,阿超伯常常骑车带她去一个山洞、一个整齐摆放着抗战时期从大陆运到台湾的宝物的山洞。在那个神秘、幽深的山洞里,阿静喜欢上历史、文物研究、更为苏东坡的《寒食帖》而感慨、痴迷。阿静喜欢李东横,喜欢李东横的专注、稳重和成熟。因为李东横的世界仍然被吴以思占驻,阿静一时还难以被李东横所接受,尽管阿静不停地做着各种努力。然而,阿静的努力越强烈,带来的痛苦也就越难熬,直到故宫博物馆里来了一个日本朋友岛英一郎,阿静内心的痛苦才算有了排遣的地方。岛英一郎第二次出现在博物馆、留恋于苏东坡的《寒食帖》前时,引起了阿静的注意,注意的原因是岛英一郎手里信封上的邮票,和学姐吴以思寄给李东横的信所用的邮票一样,都是四分之一的《寒食帖》。因为《寒食帖》,因为苏东坡流放黄州时留下的苦涩诗意、以及颠沛流离的人生际遇,岛英一郎和阿静在午夜的街头大醉而归。岛英一郎从《寒食帖》中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岛英一郎带着对阿静和李东横的真挚感谢启程返回日本。在岛英一郎送给阿静的歌中,阿静明显感受到友善的表达、安静的向往。岛英一郎走了,阿静痛苦的心安静下来,李东横的创作趋于尾声。在李东横的创作中,用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这里有一个在山中的博物馆,她原来只是想暂时经过这个岛屿。可是,命运却让她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