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Li Li

有片源
1984年
导赏: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美是没有阶级性的。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自此,一个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中国电影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当时的流行词)是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故事背景虽然集中于生产性的纺织工厂,但是“时尚”超越了“劳动”成为女性共同体的内核,无论是劳模、大学生还是乡下人,阶层的差异被对时尚的追逐所擦抹。《街上流行红裙子》对时尚的敏感度不仅仅是在以“红裙子”为首的时装上,影片的片头引入也是别具特色:一双手敲击着键盘,在当时最尖端、最科技、最时尚的电脑屏幕上,打出了“明年……将流行什么”,此时节奏不断加强的背景音乐也提示着一种“时代感”,由此引起了对“街上流行红裙子”的主题叙述。影片围绕模范女工陶星儿的思想变化,将人们对心灵美、行为美的追求与对外在美的追求结合起来,反映了纺织女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时代进程中新旧思想之间的斗争,再现了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感受与认识而逐渐得以完善的过程。
剧情: 人生是美好的,柑桔是甜的,但柑桔树却患有一种被人认为是不治之症的黄龙病。科学是严谨的,但不是静止的,被誉为土专家的林州果园植保员陈春鸣,敢于向困难挑战,并认为,世界上没有不治之症,只是还没有找到治疗的办法。她在研究和探索根治黄龙病过程中,表现出当代青年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和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专门从事柑桔黄龙病研究的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杜新禾,也是当代青年的一位代表,了慕名来到林州果园拜春鸣为师,把自己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和春鸣一起探索和研究根治黄龙病的办法。在疫情恶化的时候,小杜也并无它策,只能吹,病树被判了死刑。那斧虽是吹在病树上,却疼在果农们的心上。对果树有特殊感情的春鸣悲痛万分,小杜对她不能理解,当热心关怀青年成长的果园老支书周老伯春鸣的家史讲给小杜后,小杜才开始理解这位姑娘对果树的感情。他和春鸣一道,采用了有效的方法,控制了病树病情的发展。共同事业的理想使小杜和春鸣建立了真挚的爱情。不幸的是,这位纯洁的姑娘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遗传病--共济失调症。年过花甲的外婆和唯一的亲人春鸣相依为命,外婆视春鸣如掌上明珠,并终日为她的病情担心,春鸣在无意中发现了母亲的病历卡,知道了自己患有不治之症,便拒绝了小杜真挚的爱情,使小杜陷入茫然之中。由于过度劳累,春鸣的病终于突发了,小杜恍然大悟,他理解了春鸣。医院急诊室外,小杜以春鸣爱人的名义在"病危通知"上签了名。病中的春鸣知道这件事后更加痛苦,她违心地否认她对小杜的爱情,她恳求小杜,恳求小杜的父亲,不要为她操心。小杜的父亲、省医院院长、遗传病专家杜泉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经过他的认真治疗,春鸣的病情逐渐好转起来。病树上的酸果变甜了,虽然黄龙病还没有彻底根治,但胜利终归是属于强者的。小小竹排在明媚的阳光下,载着一对年轻人奔向美好的未来。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