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Graves

2010年
剧情:        尝尽所有的苦涩之后,就该是品尝喜悦的泪水的时候了……姐妹俩劳拉(黛咪·摩尔饰)和詹妮(帕克·波西饰)意识到,她们即将面对的是自己生命中第一个没办法全权地控制和掌握的男人——70多岁的老父亲乔(雷普·汤恩饰)。虽然手头都有一大堆事情等待解决,但两个异常孝顺的女儿还是先后回到了她们长大的老房子,在这里,詹妮和劳拉不得不回避让她们不甚开心的童年记忆,同时还得被迫近距离地审视她们自己目前正在过着的满是坎坷与无奈的生活。在照顾乔上,姐妹俩再次产生了分歧,劳拉觉得乔需要的是全天候的精心照料,但詹妮却拒绝相信她们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

        詹妮在逃避现实方面,似乎总是带有一种强迫性的冲动,而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劳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尝试着想要把她拉回到现实世界当中。与此同时,乔还是一贯地喜欢没事就抱着他一直很珍视的吉他,边弹边唱着好听的蓝调音乐,以前一直过着寡居的生活的他,如今交上了一个新女友——谢莉(艾伦·巴金饰)是一个身染毒瘾的妓女,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地厚颜无耻又无礼。

        随着乔越来越年迈,本来趋于平衡的家庭关系渐渐开始失去控制,两个原本亲密的姐妹,因为不得不为了照顾老父亲而重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紧接着陷入到了紧张、对立与不安当中。劳拉是一个繁忙的环境研究专家,她的工作时间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了,同时她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完全可以说是自顾不暇了;詹妮则在想办法与她那工作狂的丈夫杰克逊(克里斯蒂安·卡玛戈饰)一起孕育一个孩子——她们回到家之后所经历的一切,充满着不可思议、恶作剧和伤害,甚至还在家里的后花园找到了一片被埋藏起来的宝藏,到了最后,詹妮和劳拉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将成为喜悦之泪。

剧情:  贝丝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纽约女孩,她决心要在事业和爱情上双丰收,可是这样的希望有可能只是个遥不可及的奢望。眼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踏入婚姻的殿堂,贝丝甚至觉得那种浪漫的爱情和英俊的男友对于她而言是一种自己无法承担的奢侈品。   数年时间过去了,漂亮的贝丝还是孑然一身。并不是她的要求太高,而是没有那种极为合适的人选,贝丝非常苦恼,她渴望爱情已经太久了。这时,她的妹妹即将结婚的消息从遥远的罗马传到了贝丝的耳朵里,她立即收拾行李,赶到了罗马参加妹妹的婚礼。在罗马,有人告诉贝丝,在广场上有一个非常灵验的许愿池,只要投进去一个硬币并说出自己的愿望,很快便能梦想成真。虽然贝丝觉得这种传说“傻乎乎”的,可是她还是跑到了许愿池边上一探究竟。在那里,她看到了池底静静躺着的一大堆硬币,每一个硬币都是一个人的愿望。淘气的贝丝不禁想,既然投入硬币是能获得爱情的保证,那么拿出硬币又会怎么样呢?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贝丝开玩笑地从许愿池里捞出了几枚硬币。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是立刻就发生了,贝丝发现自己几乎同时和几个帅哥发生了浪漫的关系,他们都是硬币的主人。一个意大利香肠业的巨子,但是他有点小家子气;一个是街头的魔术师,但是他相貌并不能配得上贝丝;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是他的世界里似乎自己自己的绘画;一个是英俊的模特,但是他过分自恋……   只有一个人看起来那么完美——记者尼克。可是他能让贝丝明白生活中的爱情并不是传说,现实的爱情远远没有小说中那么感人和完美么?同样被硬币魔咒击中的尼克对贝丝的爱情是真的么?
2009年
剧情:  我们第一次看到苏茜·萨蒙(西尔莎·罗南饰)时,她已经死去并进入天堂了……当她从这个异常陌生又奇怪的地方向下张望的时候,以一种14岁的女孩所能发出的纯净且活泼的声音,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难以忘怀且充满着希望的故事。   在她死后几个星期的时间里,苏茜始终注视着那个没有她照样运转着的世界,她在学校的朋友们不断地交换着她失踪的传闻,她的家人从没有放弃过找到她的希望,杀死她的邻居乔治·哈维(史坦利·图齐饰)正在努力地销毁证据,准备实施下一次谋杀。   随后,她的尸体终于被发现了,可是侦破行动却一直没有进展……苏茜难过地发现,自己仅仅离开了几个月,爸爸杰克(马克·沃尔伯格饰)和妈妈阿比盖尔(蕾切尔·薇姿饰)的婚姻就因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渐渐开始扭曲,还有她的姐姐琳赛(罗丝·麦克莱弗饰),不断地尝试着想要变得强大起来,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不堪重负,最后是她的小弟弟巴克利(克里斯蒂安·托马斯·阿什代尔饰),他正在拼命领会再也见不到苏茜的真正含义。   与此同时,苏茜也在这个充满着自由和快乐的神奇的地方不断地探索着,她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看起来很像是学校的操场……这里还有提供意见的顾问,专门帮助那些初来乍到的新人,安排他们和朋友住在同一个房间里。苏茜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体验,不管是什么,只要她能想到,马上就会出现在她面前——只除了一点,那就是重返人间,回到家人身边。   伴随着同情、渴望以及随后而至的理解,苏茜注视着那些她所爱的人已经在慢慢地克服悲痛,开始修整自己——她的父亲杰克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尝试,他要用计将杀死女儿的凶手引出来;还有琳赛,这个勇敢的女孩完成的是一系列大胆的非凡举动……最后是苏茜生前喜欢过的那个男孩,他决定忘记过去,继续生活。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华美到令人惊讶、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悲伤故事,同时又传达出了难以置信的希望。本来萨蒙一家所面对的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经历,最终却转变成了一个充满悬念、趣味性的灵魂之旅,全部都是围绕着爱、记忆、快乐、天堂和复原展开的。
2008年
剧情:影片简介:   一切都发生得很突然,没有预警,没有征兆,散布速度之快更是让人没办法提防,几乎在转瞬间,就遍布了美国主要城市的各个角落,到处弥漫着古怪且可怕的死亡气息,这是一种惊人的破坏力,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和迹象可循……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猛?完全摧毁了人类在行为上的自控能力?人类不再具备逃避危险和伤害的本能,也不再能够意识到刀会刺死自己、火会烧死自己、水会淹死自己。没有前因,更没有后果,就这么发生了,有人说这是一场恐怖分子的袭击,有人说是失败的生物实验导致的,也有人说这可能是一件比魔鬼还可怕的武器,或者是一种失去了控制的病毒?可是人类甚至猜不透它的传播途径--水?还是空气?   所以说,目前的状况对于在费城的一所高中做老师的艾略特·摩尔来说,他最需要做的不是挖掘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的根源,而是要趁着自己还有残留的理智,从这个神秘却致命的环境中逃出来,即使他和妻子阿尔玛正处在婚姻危机中,但在灾难面前,一切争执都应该暂且不提。艾略特与阿尔玛以最快的速度上路,先是坐火车,然后自己开车,与他们一起的还有艾略特在学校的朋友--数学老师朱利安和他8岁的女儿杰丝,一路驱车赶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场,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那里,希望可以避开这种恐怖且呈持续增长气势的袭击。然而,他们也很快就意识到,无论你逃到哪里,无论你是谁,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因为那个可怕的隐形杀手是不会放过任何人的……直到艾略特窥视到了隐藏在表相下的事实真相后,渐渐了解了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足以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力量,他决定放手一搏,帮助他那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幸存下来。 幕后制作: 【又见奈特·沙马兰】   影片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灵异第六感》和《天兆》的印度裔恐怖片专业户M.奈特·沙马兰,这一次,他再度讲述了一个拥有闪电般的快节奏、一下一下敲打你的心脏、还兼具了疯狂偏执妄想的惊悚故事,中心内容是关于一个家庭的,他们需要逃离一种没办法说明、无法阻挠的恐怖袭击,因为其威胁的目标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还有人性最为基本的潜意识:生存的本能。近几年来,沙马兰通过连续几部故事层次丰富、结合了悬疑惊悚幽默等多种元素的电影长片,早就成为塑造了当代电影神话的优秀电影人之一,自从他凭借着一部非常有创造力的鬼故事--《灵异第六感》首次亮相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后,就靠着一部又一部吸引人的现代恐怖电影稳步前进着,每一次,沙马兰都想借助电影的形式,去探索一种很有煽动力、与人性有关的秘密,获得了评论界声声喝彩的同时,在票房上也是收入颇丰。   如今,到了这部《灭顶之灾》,奈特·沙马兰再次奉献出一个他最为擅长、看似精简朴素却加倍折磨人的惊悚故事,探讨的是如何在灾难与痛苦中维持住求生的欲望,当你的潜意识中不再有“死亡”二字的存在,将会带来什么样可怕的结果?回归影片的本源,属于最快速、最直接的人类基本: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们一路逃亡,追在他们身后的是没有名字、不知道具体模样的巨大灾难。沙马兰大胆地提供了一个让你挥之不去、萦绕心头的画面--这确实是一场重大的灾变,可是却并非由人类引发的,而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于是一个疑问也伴随而出:当人类自我保护的主要本能完全进入了一个错位的状态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好在这部影片还带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思考,那就是在人类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爱与无私仍然是我们能够存活下去的力量。   有的时候,灵感总是迸发于一瞬间,奈特·沙马兰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正开着车行驶在新泽西乡下的小路上,看到的满眼尽是青葱繁荣的绿色世界,他回忆道:“我那时是要去纽约……天气很好,两旁的树枝甚至伸到了高速公路上,一派和谐安康的宁静。这个时候,我的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会不会有一天,大自然不再眷顾我们呢?’很快,《灭顶之灾》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就在我的脑海里有了大概的轮廓和形式,连基本会牵扯在其中的角色也一并想好了。那种感觉应该怎么描述呢,总之就是那种不受打扰的一气呵成,因为我觉得电影和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交互影响的,不过这里最占优秀的,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故事框架。”   即使只是处在制作一部电影的最初期--光有灵感、还未动笔,奈特·沙马兰却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想拍摄的是一部拥有着特殊风格的作品,他说:“至少我知道自己想要看到的,是那种令人兴奋、纯粹、充满活力的动态电影。” 【重回古典风格】   本来,由奈特·沙马兰亲自创作的剧本初稿已经具备了程度相当大的紧张感,但是当20世纪福克斯公司确定成为影片的发行商时,他们却建议沙马兰应该进一步挖掘故事的本质,最好可以让影片被定位R级,这就需要他尝试以前从未碰触过、更加恐怖紧张的极端情感--说实话,沙马兰对20世纪福克斯的态度多多少少感到有点吃惊,因为出于商业考虑,很少会有电影公司主动要求自己发行的作品最好是R级,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更有“钱”景的PG-13级,但他对于公司给了自己这么大的自由,可以发挥和推动想象力,还是觉得挺兴奋的:“其实早在我开始思考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的时候,就觉得R级是最适合它的分类,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忌讳的元素,我的意思是,你能想象的出来PG-13的《驱魔人》是个什么样子吗?”制片人巴里·门德尔(Barry Mendel)对此表示同意:“《灭顶之灾》里包含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主题,很有沙马兰惯有的风格,所以20世纪福克斯破天荒地允许我们将影片拍成R级,同时也表示不会给我们任何形式的限制。”另一位制片人山姆·莫瑟(Sam Mercer)则补充道:“这部影片包含了许多超现实的情感元素,将本来趋于传统的电影类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里面讲述的故事提出了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人类,我们是不是将自然环境糟蹋得太狠了?”   奈特·沙马兰一直有个想法,他希望《灭顶之灾》可以具备一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所特有的偏执的惊悚电影的风格,那个时候的电影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焦虑感,就好像“世界末日”随时有可能降临似的刺骨的恐惧,巧妙地质疑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否是健全的: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群鸟》中报复的乌鸦到因为原子武器而产生异变的《哥斯拉》,以及非常有侵略性的外星植物进攻的《天外魔花》--导演是唐·西格尔(Don Siegel)……还有许多类似的经典传奇恐怖片,延伸了观众对于创造一个勇敢的新世界的畏缩,甚至不敢想象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那就是地球仍然存在,可是人类已经消失了。   与此同时,奈特·沙马兰还认为,影片的故事动力应该属于一种具有弥漫性和渗透性的不确定和恐惧,所以他决定让里面的人类以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死亡,借此来推动整个内容的前进方向,沙马兰说:“这正是《灭顶之灾》的恐怖之处,人们开始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无法解释说明的行为总是最让人感到烦扰。影片中包含的皆是一些充满了忌讳的行为,毕竟,躲避伤害的本能,本来就是各类物种得以延续的基本,保护自我的同时,也要保护彼此。但是,如果你不再具有这样的防卫功能,生命开始转瞬即逝……整个世界很快就会完全颠倒过来,在这样一场不可逆转的灾难之中,人类要如何自保呢?”   兼具了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三重身份,奈特·沙马兰只能给自己不断地施加压力,让影片讲述的那个故事尽量紧凑。为了增加神秘感,沙马兰并没有明确“灭顶之灾”的原因或起源,仅仅是稍微做了一下暗示,表示其很可能来自于大自然环境的后座力,继而对人类的心智产生了影响,沙马兰说:“《灭顶之灾》绝对称得上是对道德良心的一种检验,至少我认为观众自己会从中得到答案,所以根本无需在影片中进行明确的交待,因为观众会从角色的言谈行为当中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人类确实应该为这一切负上责任,大自然终于决定反击了。”   一直以来,奈特·沙马兰都要求自己的作品能够释放出一种震撼的影响力,并以此闻名于电影工业,在结局处设置一个巧妙绝伦的设计……在沙马兰的想象力中,他认为《灭顶之灾》的所有内容应该发生在36个小时之内,从第一股灾难爆发一直到高潮、结局,没有任何啰嗦或绕弯,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观众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沙马兰笑着说:“我对这种描述‘世界末日’的电影类型,天生就有一种好感,因为创作这样的故事,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在和观众下棋,必须要出奇制胜、后发先至,他们越是期望如此,你越要逆着他们。不过,有的时候你玩再多的花样,也要先把故事讲好,就拿这部影片举例,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不说,其实里面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想要努力地生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算是一种恒久不变的目标。反正我的目的就是制作一部快节奏的作品,然后在里面设置一个你之前从未想到过会发生的情况。”   与奈特·沙马兰之前的电影作品比较相似,《灭顶之灾》中同样安置了一个影响范围非常巨大的灾变,只不过讲述的方式就要相对亲密许多。在面对这场威胁到全人类的危机的时候,两个主要的人物成了受关注的焦点,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是老师,女的是医生,他们周围的世界正在以一种疯狂的速度进行着自我毁灭,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逃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保护和照顾彼此,沙马兰继续说:“对于我来说,故事灵感永远都是塑角色的催化剂,然后再适当地加进一些有关信仰、爱和生存的主题,从精神和情感两方面让角色变得更加丰满。两位主角艾略特和阿尔玛,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没什么区别,结婚多年,早已将习惯当成了爱……当灾难突然而至的时候,他们之间脆弱的联系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花絮: ·M.奈特·沙马兰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是将马克·沃尔伯格当成了假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