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培杰

Peijie Ji

有片源
1990年
1987年
剧情: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连续剧,共36集。曾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电视台播出,观众好评如潮,成为经典之作。   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石上记云,当日有两位神仙,偶然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将女娲补天弃而未用的顽石携入红尘,历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一个石头上记载的故事,金玉良缘的命里注定,乾坤里不能扭转的情感寄托,在千古奇书中流淌着一段凄艳委婉的情缘。《红楼梦》用极其精美而准确的文字,把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极其丰富地、极具深刻地描写下来。   电视剧《红楼梦》就是让你看到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如何的腐败、如何堕落,最后又是如何衰亡下去的。通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亡,阐发了“水满则溢,月满则高,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不是人力所能常保的一种“无常”哲理。从不合理的男性中心社会的废墟里发掘出一组纯真、可爱的女性群象。通过宝黛形象把人们的同情引向与社会格格不久的一方,从而抨击了封建“天理”对人类“天性”的摧残。   本片前二十九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七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全剧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以及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种种腐朽罪恶,同时歌颂了真善美和叛逆者朦胧的进步思想。   本片投资巨大,规模空前,人物众多。全剧生动地再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充满矛盾的生活画卷。早在1979年,王扶林导演就有意把古典名著《红楼梦》搬上荧屏。这一设想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红学界的支持。1981年11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编问题。1983年2月成立筹备组,5月成立编剧组,8月成立顾问委员会。1983年12月完成剧本初稿。用了约两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数万名候选人中遴选出一百多名演员。1984年春夏在北京圆明园先后举办了两期红剧演员学习班。让他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己的情趣,最后确定角色。为拍摄的需要,在北京市宣武区按照原著的描绘,设计建造了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1984年2月9日试拍,9月10日正式开机,在安徽黄山拍下了第一组镜头,至1987年上半年完成,先后到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共拍摄了近一万个镜头。 影片目录:   第01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第02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第03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04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05集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第06集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07集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第08集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09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10集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第11集 为争宠姐弟遭魔魇   第12集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13集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第14集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15集 弄唇舌宝玉遭笞挞   第16集 刘姥姥嬉游大观园   第17集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第18集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19集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第20集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21集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22集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23集 慧紫娟情辞试忙玉   第24集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第25集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第26集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27集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第28集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第29集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30集 大观园诸芳流散   第31集 家宅乱误窃通灵   第32集 伤离别探春远嫁   第33集 惊噩耗黛玉魂归   第34集 强英雄凤姐知命   第35集 大厦倾公府末路   第36集 白茫茫厚地高天 ◎花絮    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梅兰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  1927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陆剑芳 贾宝玉-陆剑芬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  1944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周璇 贾宝玉-袁美云 薛宝钗-王丹凤    此时正处于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演员都是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明星。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林黛玉-乐蒂 贾宝玉-任洁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林黛玉-王文娟 贾宝玉-徐玉兰    非常不幸,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片子一拍出来就被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禁。  1975年香港无线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汪明荃 贾宝玉—伍卫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里有个跑龙套的后来成了巨星,他就是扮演蒋玉涵的周润发。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毛舜筠 贾宝玉-伍卫国 薛宝钗-米雪  1977年香港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黛玉-张艾嘉 贾宝玉-林青霞 薛宝钗-米雪    贾宝玉这一角色经常由女生反串,最著名的当数林青霞的这个版本。  1977年香港电影《红楼春上春》:林黛玉-黄杏秀 贾宝玉-张国荣    这是张国荣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三级片。  1978年香港电影《新红楼梦》:林黛玉-周芝明 贾宝玉-凌波  19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陈晓旭 贾宝玉-欧阳奋强    这个版本已经成了大家念念不忘的经典。  1989年北影版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陶慧敏 贾宝玉-夏钦 薛宝钗-傅艺伟 王熙凤-刘晓庆    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版本,当年曾经获得多项金鸡奖,现在也偶尔能在电影频道发现它的影踪。距现在最近的一部《红楼梦》是台湾华视在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由张玉燕饰林黛玉,钟本伟饰贾宝玉。但播出时收视率不高,影响力十分有限。 
1985年
导赏:浓得化不开的云终日缭绕在远处的山头,像杏仙婚姻生活里凝聚不散的阴翳,18岁妙龄的她被许配给6岁的丈夫,被迫承担起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职责。“黔北山区,终年雾雨、阴冷潮湿。这里世世代代流行着大媳妇、小丈夫的婚配制度。畸型的婚姻、落后的习俗、残酷的族规,如同没有阳光的天气,使人的精神也变得扭曲。”《良家妇女》中的农村是富有隐喻意义的原始乡野,这里被高山隔绝于外界,远离时代主流生活和中心都市,因袭着沉重的文化传统和风俗规约,身处其中的人们重复着世代一成不变的生活样式。女人的自由和欲望在这里被视如草芥,并面临着欲望外显时的死亡威胁——“沉潭”仪式。可正是在这密不透风的权威话语之下,她和开炳的爱情轰轰烈烈地发生了。因此,影片呈现出一组“权威-欲望”的核心矛盾,一面是极力的压制,一面是逃逸的渴望,无形的对撞不断在这个村庄里积郁酝酿。为了表现这个矛盾,影片设置了“疯女人”和杏仙的命运对照,“疯女人”出逃失败,欲望被遏制,最终精神失常,她被权威的大手无情拨弄,完成了女性对传统文明的一次献祭。杏仙则更幸运,她在五娘的帮助下,成功逃出了闭锁乡村,实现了对“娜拉出走”这一经典母题的演绎。面对人物关系上的极致戏剧张力,导演的处理手法却是富有诗情的。黄健中在读《良家妇女》小说时认为,“婚姻是残酷的,但生活的表面是平和的。他不写激烈,但我能感觉到一种激烈,这是蕴藏在妇女心底里的激烈。”电影延续了小说里的整体风格,整个村庄是淡雅的、含蓄的和诗意的,没有声嘶力竭的挣扎和惊天动地的反抗,在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性统摄下抵达了女性自由的命题。影片经常和谢飞导演的《湘女潇潇》进行并置讨论,与后者为潇潇赋予了从始而终的悲剧命运不同,黄健中导演为被禁锢的女性提供了较为乐观的出路。一个觉醒了的女性,涉过湍流激水,翻过层峦叠嶂,迈向了人生的自由。(编辑:王梓苡)
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