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龙

Carl Ng Ka Lung

有片源
2019年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编辑:大陆)
2011年
2009年
剧情:奥戈是一名土生,他的工作是海关的边检警察,把守着澳门的大门。1999年,随着澳门回归日期的一天天临近。澳门的“土生”们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留在澳门还是去葡萄牙。影片中,奥戈和他的土生朋友们都在为这一问题苦恼着。然而对于奥戈,困扰他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奥戈长着一张东西方混血的脸孔,却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里。在澳门回归前的这一特殊的时候,奥戈越发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最终,奥戈从养父口中知道了自己亲生父亲的消息。奥戈离开了澳门,踏上了葡萄牙这块对他而言陌生的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路。然而,奥戈的生母却在奥戈离开澳门后不久离开了人世。影片的最后,奥戈回到澳门,来到母亲的坟前,久久的凝视着母亲的墓碑。这一刻,奥戈才似乎感觉到,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和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李念是影片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她出生在澳门,小时候因为父母的离异而随做生意的父亲移居中国内地,大学期间爱上了自己的学长马赛。马赛是一名在中国内地留学的澳门土生。马赛毕业之后回到澳门工作,两人相约在澳门相聚。然而,慢慢的马赛却断绝了和李念的联系。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澳门政府聘请了大量内地的普通话老师来澳门任教,教授澳门的政府公务员学习普通话,以便澳门能平稳回归中国。李念借此机会以普通话教师的身份来到澳门,寻找过去的爱人马赛。然而,她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影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露露,则是一个酒吧的陪酒女。露露的家乡在中国内地的一个小山村。她不满意家乡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来到澳门打工,渴望能在澳门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和希望。露露在酒吧认识了奥戈和奥戈的同事彼得。彼得对露露一见钟情,希望露露能跟随自己一起离开澳门,去葡萄牙生活。然而,就在露露准备接受彼得的感情的同时,彼得却因为在澳门的赌场里欠下高利贷无法偿还而被杀害了。露露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无喜无忧,继续着她的生活,等待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1999年12月20日,电视里正在直播澳门回归祖国的仪式。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约而同在这一刻坐在电视机前,注视着这一历史时刻……
2005年
2004年
导赏:陈木胜的《新警察故事》不仅是成龙电影生涯中的一个高峰,也是香港警匪片类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电影剪辑技巧,展现了香港警匪片的成熟与深度。《新警察故事》延续了成龙电影中的经典警察形象,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影片中,成龙饰演的陈国荣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高级督察,但随后他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失败,这一转变打破了传统英雄形象的完美性,为角色增添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影片通过这种人物设定,展现了警察在面对挑战时的脆弱和挣扎,使得角色更加立体,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的叙事模式采用了二元对立和双序列的叙事结构,这在香港警匪片中十分常见。陈国荣与关祖之间的对抗,构成了影片的主线。这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体现了影片的核心主题——正义的实现往往伴随着牺牲与挑战。同时,影片还通过陈国荣的个人经历,如他与女友的感情线,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得叙事更加丰富和多元。《新警察故事》展现了剪辑师邱志伟的高超技艺。影片通过精心的剪辑,使得动作场面更加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力。剪辑不仅连接了影片的各个场景,更是在叙事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例如,影片中陈国荣的失败和之后的自我救赎,都通过剪辑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变化。此外,影片在视听风格上也展现了悲情倾向,这是陈木胜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俯拍镜头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影片传达了一种悲悯的情感。配乐上,小提琴的旋律和女声的吟唱,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悲剧感,使得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之外,也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新警察故事》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商业上的成功,更在于其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陈木胜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了香港警匪片在类型上的成熟,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影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是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牺牲和人性的反思。(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