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生

Te Sheng Wang

有片源
1993年
1988年
导赏:《黄土坡的婆姨们》是由著名作家马烽、孙谦共同编剧,董克娜导演的农村题材影片。影片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关注农村的现实,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任不应忘记土地,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带领村里女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女性角色常绿叶,为大多数劳力外出打工的农村地区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影片极具地方色彩,窑洞、高跷等农村生活场景和生活习俗的刻画始终提醒着观众,人与故土的关系。在反映农村的变革时,马烽、孙谦着重描写人与人之间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的变化,用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景展示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片中的常绿叶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青年农民的形象,在面对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时,她自觉地放弃了能使个人获得更为优越生活条件的道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带领广大农民集体富裕这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在描绘新一代青年农民形象的同时,马烽、孙谦还描写了大量向着更加文明、富裕生活迈进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个性特征又涵蕴丰富,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农村具有代表性、倾向性的现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时代剪影,共同反映了影片创作时期的风貌。常绿叶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有牲口、有本事的男人们都外出赚钱,土地撂荒的严重情况下,带领村里的妇女、老人成立联合体,靠科学种田,立足于土地共同致富,探索了规模经营的道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影片成功反映了农民在致富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成功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编辑:方舟)
1985年
导赏:《相思女子客店》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动塑造,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张观音和乔三腊作为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分别代表了改革力量和保守势力,他们的命运和斗争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张观音是一位明快直爽、勇于担当的女性改革者形象,她既不是“具有非凡能力的英雄”,更不是“纯洁无瑕的观音大佛”。她对待改革事业充满执着与创造性,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挑战旧有的制度和观念。在工农兵宿食店的改革中,她不仅以科学的态度按经济规律办事,提升服务质量,还懂得照顾人心,对同事和顾客都展现出温婉诚挚的一面,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与爱戴。而乔三腊是影片中的反角,她依仗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公社书记的老婆,横行霸道,唯利是图,恶毒刻薄。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网,对张观音进行打压和排挤,甚至不惜造谣诽谤。她代表了那些阻碍改革、维护旧有制度和观念的旧势力和保守思想,其存在和行为不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片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背景环境设定在南方某偏远山区的工农兵宿食店,经济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保守,而工农兵宿食店则是这一地区的重要服务设施,承载着过往旅客的食宿需求。这一环境为影片的冲突和变革提供了天然的舞台。在乔三腊管理下的工农兵宿食店脏乱不堪,管理松散,服务态度恶劣。张观音敢于挑战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通过考试聘用年轻服务员,辞退混饭吃的干部家属,整顿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使客店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仅赢得了旅客、店员的好评,也触动了乔三腊所代表的旧势力。由此,电影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社会改革中客观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