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

Jianxin Huang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深海危机》不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反恐动作片,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大国外交与国际秩序责任感的影片。本片通过紧张刺激的叙事结构、真实的大国外交背景、震撼人心的动作视效以及精妙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深海救援行动。影片采用了多线索交织的叙事结构,将核武专家的突然遇害、神秘舰船的浮出水面、以及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等事件巧妙串联。随着故事的推进,每一个悬念都如同深海中的暗流,不断激发观众对剧情细节的推理欲。在视听语言方面,影片中的动作视效堪称一流。深海救援、舰艇对峙、海底爆破等场面,所有物体的运行轨迹都通过先进的CG技术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影片开头以建模透视形式展现的驱逐舰、护卫舰、歼击机、新型武装直升机等各种军备器材,更是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影片大量铺陈指挥官作战方案的做法,展现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战争形态。为了还原真实的海战形态,影片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采用真实、专业的军事顾问和枪械顾问,保证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海军战士的高标准。同时,影片的音效也极具震撼力,无论是深海中的回声,还是舰艇对峙时的紧张氛围,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此外,《深海危机》还深刻展现了大国在外交与国际秩序中的责任感。当恐怖分子的阴谋威胁到沿海数十个国家的安全时,中国国家反恐中心和军方迅速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更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影片中的这种大国担当,无疑是对国际社会的一次深刻启示。(编辑:王斯笳)
2022年
2021年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2019年
导赏:陈建斌自编自导的《第十一回》并非一部简单的喜剧之作,承袭了前作《一个勺子》的深刻与多元,巧妙融合了悬疑的紧张、黑色的幽默、爱情的细腻以及寓言的深邃,构成了一部极具先锋探索精神和实验色彩的现实主义力作。主角马福礼与金财铃的人生轨迹,既独特又普遍,他们的日常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深藏着惊心动魄的非凡故事。陈建斌导演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揭露“拖拉机杀人案”真相的传统路径,转而采用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手法:通过马福礼个人回忆的交织、梦境的奇幻展现、旧案宗的重新解读、胡昆汀导演基于“合理想象”的改编、舞台上演员们的戏剧化演绎,以及贾梅怡运用代入法进行的心理剖析与实地调查,层层剥离表面的迷雾,不断推翻既有的假设,最终构建出一个虽未经证实却极具说服力的故事框架。电影将叙事空间开放给观众,鼓励每一位观影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去体会那份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复杂美感,感叹于生活的诡谲多变与超乎想象的荒诞。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展现了比任何剧本都更为超现实的人生百态,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多面与复杂,以及许多事情真相的不可知性。电影中大鹏饰演的舞台剧导演歪打正着表述出的:舞台只是在还原生活中可能发生过的一种状态,但是生活同时,可能也在每个人心中有着另一重真相!但是最终,真相如何,对于被内卷大潮淹没的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哪一种?你愿意陪着谁一起走下去!又如电影的亮点台词“信念,信念”依次从马福礼、胡昆汀、贾梅怡口中说出,情绪也随之一步步铺垫起来,最后利用金财铃之口总结出充分的肯定,周迅精湛地演绎出台词:“好,信念”,她眼神中的希望与面上淡淡的微笑仿若黎明曙光直击人心。正如我们的人生轨迹错综复杂,各种人物与事件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即便我们试图置身事外,它们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顽固地缠绕着我们,不由分说地将我们卷入一个又一个漩涡之中,无尽地周旋与挣扎,当最终有朝一日能够从这片混沌与困境中奋力挣脱,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回望这一切时,那份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或许正是陈建斌导演通过《第十一回》这部电影所渴望传达的核心。(编辑:明慧)
2018年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编辑:大陆)
2014年
2013年
导赏:《愤怒的小孩》是2013年黄雷执导的喜剧电影,风格轻松幽默,暖色影调营造了一个温馨而纯粹的儿童世界,爷爷与小傲、兰兰在阳光下嬉戏的手持摄影美好而天真。影片视角童真而独特,以古灵精怪的淘气包小傲作为叙事主体,呈现孩童视角之下的世界,将小傲置于一个典型的虽衣食无忧但缺乏关爱和陪伴的现代家庭中,正如小傲所言“爸爸妈妈只要工作,不管我们,小孩就愤怒了”,以小傲父母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为他以离家出走这一极端形式表达愤怒和反抗形成呼应。“愤怒的小孩”作为弹珠的名字,亦成为反抗和护身的武器,不仅契合片名,更成为全片的情感线索。影片的冒险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而不乏童趣的烂漫,兰兰与小傲的结识丰富了叙事层次,两人躲避危险时增添了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色彩,两人结伴而行、相互支持的友情亦令人倍感温馨,小傲也因着这一次冒险的经历,从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保护他人、有担当的小英雄。小傲的出逃和对兰兰追捕双线并行,兰兰的身世也吸引观众一同去探寻真相。在冒险途中,不乏人间的温情与善意,与老爷爷的奇遇是本片的亮点之一,外表严肃的老爷爷却热心善良,不仅为孩子提供庇护,还在危难之间发挥了关键作用。给小傲洗冷水澡的情节妙趣横生,三人轻松而温馨的相处片段再次将观众带回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愤怒的小孩》在天真烂漫的童趣气息之下,不乏对现代亲子关系的深刻思考。小傲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疏于关心的不满和试探爱意,而兰兰的悲惨遭遇则使观众同情不已,她对家的找寻那样执着,催人泪下。呼吁家长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重视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关心、支持、陪伴与爱。孩童对于亲情的深切眷恋和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们充满无限勇气克服困难,找寻家的方向。(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