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直

Shih Lu

有片源
1993年
导赏: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由滕文骥执导,张洪量、陈红主演,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以细腻多样的音乐编排、自然诗意的影像风格和民族风情的独特展示为观众呈现一个情感丰富、波澜壮阔的影像世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影像风格自然而富有诗意,陈红饰演的江雪身着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服饰,展示了大量不同民族的积极生存状态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呈现与多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使本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视觉盛宴。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以横移长镜头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一幅民族风情画卷,大全景下巍峨壮丽的雪山与广袤无垠的草原展示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和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色,移动摄影记录下藏族青年雄姿勃发的向上生命力,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婚礼习俗与民族服饰亦一一呈现。《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音乐总监由罗大佑担纲,主题曲与插曲悠扬动人且富于民族风情,展示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情感细腻,旋律不仅动人更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通过巧妙的变奏和重复推进情节发展与情绪升温,加深了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五朵梅送别江雪与黄钟时,终于唱起的花儿悠长婉转又散尽离别的忧愁;黄钟被关在门外为取悦江雪而唱的《青春舞曲》轻快甜蜜,配合两人在阳光下相视而笑的场景令人心生愉悦;卓玛救起黄钟在草原上随口哼唱的藏族民歌清澈嘹亮,拥有净澈心灵的力量;黄钟得知买买提杀了情敌巴依后被处死的悲惨结局后,《半个月亮爬上来》的轻声复杳,唱尽两对情人被迫分离的怅惘与哀伤;黄钟与江雪重逢后轻柔温暖的管弦乐,与绿草如茵、阳光明媚的场景渲染温馨宁静的氛围,而影片结尾《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吟唱将影片引向情感高潮,曲调哀伤而庄重,令人感受到黄钟痛失所爱的无奈与对爱人的深深怀念。各个民族对江雪与黄钟这对命运多舛又感人至深的情侣所给予的无私帮助,各民族之间的善良友爱传递了民族团结和大爱无疆的精神。(编辑:刘若能)
1968年
1966年
导赏:胡金铨,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武侠片导演,若攀援武侠片,胡金铨导演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他开创了当代武侠电影的形态,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武侠电影之父”,他的美学观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后进的创作者。《龙门客栈》是胡金铨电影中的佳作,不仅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很好的成就。电影《龙门客栈》作为武侠题材的佳作,既传承了武侠经典的元素,又在剧情和人物刻画上进行了创新。影片中的武打场面、角色性格、情感纠葛,都融合了经典武侠元素,同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在剧作结构上,本片是比较典型的“九本戏”的形式,即用片段串联的方式来结构故事。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场景的铺排、节奏的把握以及连续的小高潮的设置。比如《龙门客栈》中萧少兹首次出场的一场戏,动作性、趣味性、戏剧性都很强,但是从总体的故事结构来看,这场戏仅起到了塑造人物的作用,与故事主线的关系有些游离。后来吴掌柜的出现才真正建立起了萧少兹同故事主体的关系。这使情节发展不是很顺畅,但是因为场景本身的动作性、戏剧性又很强,所以并不会带来拖沓和沉闷感。在武打场面中,影片保留了武侠电影的精髓,通过华丽的动作和紧张的节奏,营造出激烈的战斗氛围。同时,影片也在武打场面中加入了创新的元素,通过动作设计和特效效果,呈现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战斗画面,使经典武侠得以焕发新的活力。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港台武侠电影中典型的武打方式是刀剑对决式,比较重视武打的真实性。胡金铨电影的武打设计便“受到京剧武戏的影响,有京剧‘开打’的明显痕迹”,“在京剧武戏的风格化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银幕的真实感、现场感及其奇异效果”。虽然胡金铨已经开始自觉地追求武打的银幕表现效果,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龙门客栈》的武打动作更多的是表现出了真实和程式化的特点,奇异化的效果还是有限的。在这个武侠世界中,侠义精神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影片中的许仙和杨不悔,以及其他武林高手,都秉持着侠义情怀,不惜付出代价来保护弱者,反抗邪恶势力。而风清扬、岳不群和张三丰等高手,也是以侠义为准则,保护武林正道,维护江湖的公平和正义。在电影中,权臣金国栋企图通过掌握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权力的渴望和背后的政治斗争,在影片中得到了展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了现实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引发了观众对于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影片通过不同角色的选择和抉择,探讨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如何面对道德困境和权力的考验。电影《龙门客栈》通过武侠世界的构建和角色性格的碰撞,不仅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江湖,这种融合了武侠精神和现实意义的影片,无疑将持续激发观众的热情和思考,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