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

Honglei Sun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侍神令》是一部改编自游戏《阴阳师》的奇幻电影,由陈坤、周迅、陈伟霆等领衔主演,讲述了穿行于人妖两界的阴阳师晴明与一众妖怪缔结契约,共同守护平京城的故事。影片采用了东方传统神话中的阴阳师设定,充满了神秘与魔幻的色彩。剧情紧凑,通过晴明与他守护的妖之间的战斗,展现出不同妖的个性以及他们与晴明的羁绊。“同生共死,绝不背叛”的口号在影片中充分体现,侍神与主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打动人心。在角色塑造上,陈坤在影片中饰演的晴明是一位外冷内热的阴阳师,他成功地将晴明的复杂性格展现出来。陈坤将角色的高深莫测、优雅从容表现得非常到位。他对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面对与小妖、恶妖之间的复杂关系时,他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与内敛的演技展现了晴明内心的挣扎与坚持。周迅饰演的百旎与陈坤之间的互动是电影的亮点之一。她将百旎的神秘感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与陈坤的对手戏中,他们之间的默契感十足。她赋予了角色一种坚强但柔情似水的气质,尤其是在面对晴明时,两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被她诠释得恰到好处。沈月饰演的神乐灵动活泼,对主人忠诚,做事勇敢,屈楚萧饰演的金吾卫袁博雅刚正不阿,他们欢喜冤家的组合为影片带来不少乐趣。影片还有一个出彩的角色“鬼赤”,他和袁博雅的相遇是在比武场上,最后袁博雅对鬼赤的手下留情,让鬼赤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影片中最温馨的场景是一切灾难还没有来临之前的傍晚,小妖们在庭院各司其职,晴明、袁博雅、神乐在桃花树下把酒言欢。在影片的最后为了阻挡慈沐的进犯,一众小妖进行断桥,鬼赤为了保护袁博雅而掉下悬崖,虽然他们之间没有侍神的羁绊,但他们的感情在那一刻也让不少观众感到动容。影片在视觉效果上表现出色,构建了一个奇幻诡谲的妖界,特效精致,尤其是以镰鼬和雪女为代表的小妖神态活灵活现,每一根毛发都极富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片的场景设计也十分精美,不论是阴阳寮、郊外森林,还是妖域的四层红楼、晴明的山间庭院,都展现出了绝美的画面。服装造型上,影片充分运用了古代服饰元素,每个角色的服饰都精心设计,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影片的整体风格。(编辑:王晶)
2014年
导赏:《触不可及》是导演赵宝刚的电影处女作,诠释了一段发生在民国时期跨越70年的旷世绝恋。影片无论从美学角度和叙事方式,还是精神内核与时代内核都没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发掘每一处的闪光点,其中最明显的对画面空间的探索,从影片一开场,夜上海的屠杀,灯光和雨水的光泽,衣冠楚楚的型男靓女,穿着西装或旗袍的躯体在子弹中挣扎,充盈着大上海式的暴力美学。还有女主角的舞蹈教室,作为一处贯穿全场反复出现的重要场景,这里是大上海接收养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送别革命姐妹“影子”的庄严灵堂,是禁闭宁待少女时代的囚笼,是点燃一场时代爱火的伊甸园,是袭击日本侵略者的屠戮场,是一对恋人温馨满屋的新房,也曾是他们遥望思念的守望台,更是他们青春的终点,另一段人生的起点,影片给这间二层洋房赋予了太多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爱恨情仇,酸苦悲欢,生死离别,以至让观众每次看到它都能产生强烈的感慨,这是国产电影中非常鲜有的空间美学。电影中的一大亮点当属于探戈舞与交响乐,影片巧妙的将战争背景与爱情元素巧妙结合,通过探戈舞作为情感的载体与交流。探戈舞的明快节奏与战火纷飞的场面巧妙卡点,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感。探戈舞曲每一次响起都是主角情感与故事发展的更进一步。孙红雷细腻的情感表达,也为傅经年这个角色注入生机与活力。看到影子自我牺牲时的无奈,完成潜伏任务的坚定与从容,得知与宁待可以长相守的肆意大笑,活蹦乱跳,以及最后为了心中的家国情怀放弃感情的无奈与遗憾,每一种情绪都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影片中对宁待名字的解释也颇有深意,宁静的宁,等待的待。宁静的等待正是对于战争时期的爱情一种美好的愿景与诠释,他们想长相厮守,但是总有现实的无奈,而在影片的最后,当最后一次探戈舞曲的响起,墓碑上出现一步之间与片名触不可及呼应。他们的距离那么近却又那么远,这也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对现在的美好爱情更加珍惜。
2012年
导赏:电影《我愿意》是一部商业属性较强的揭示现代女性生存与文化困境的佳作,影片以大龄剩女唐微微的择偶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当代女性在追求爱情、事业与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惑。影片《我愿意》改编自同名小说,但相较于原著的细腻描绘,电影版在叙事风格上更加倾向于商业化与娱乐化,浮华的视觉效果与紧凑的剧情推进,营造出了了一种既熟悉又略带夸张的都市情感氛围。这种处理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著的文学深度,却也赋予了电影更为广泛的受众基础与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如影片中一系列奇葩相亲对象的出现,为影片增添了诸多笑料与看点。这些相亲对象,有的物质至上,有的性格古怪,他们无一不反映出当代社会中某些扭曲的价值观与婚恋观念,进一步加深了影片对现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批判与反思。李冰冰饰演的主角唐微微是一位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独当一面的女性精英。唐微微单身多年,尽管相亲经历丰富,却始终未能找到心仪的伴侣。这一设定为影片铺设了一条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线索,也在探索情感的过程中反映都市现代女性在爱情选择上的观点与原则。唐微微的单身并非出于挑剔,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过往情感的难以释怀,这种情感上的“未亡人”状态,成为了她追求新爱情的巨大障碍。孙红雷饰演的杨年华不同于那些只看重外表或物质的相亲对象,而是以一种更为真实、坦诚的态度接近唐微微。杨年华看到了她卸下光环后的真实与脆弱,这种基于理解与尊重的爱情,成为了影片情感升华的关键。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段顺其自然的三角恋情节悄然展开,在这样的叙事空间中影片探讨了爱情中的选择、忠诚与牺牲等深刻主题。(编辑:婧怡)
导赏:《毒战》是由杜琪峰执导,孙红雷与古天乐共同出演的电影。影片以缉毒警察阻止毒贩制毒、贩毒为切入点,通过虚构的“津海”和“粤江”两地警方的联动,讲述了毒品的危害和缉毒警察在工作中遇到的危险。在这部影片中,孙红雷和古天乐的对手戏十分精彩。在角色设定上,孙红雷饰演的缉毒队长通过卧底的方式成功打入制毒团伙内部,并利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与大毒枭进行博弈。孙红雷在警察和卧底之间切换自如,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古天乐则出演亡命毒贩,通过假装做警方线人想要争取获得宽大处理,最终怂恿贩毒团伙成员和警方枪战,阴险狠毒的一面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毒战》出现了几场较大场面的警匪对战场面。从“警方突击制毒工厂”和“学校门口枪战”两场重要戏份来看,杜琪峰在这部作品中再次运用了镜头快速切换技巧,将警匪对峙场面表现的既真实又震撼。郭涛、李菁等人多种口径武器的熟练切换和互相掩护撤退更是体现了制毒分子的彪悍和训练有素。在“学校门口枪战”一幕中,毒贩们将汽车当作掩体,持续向警察射击,杜琪峰在每个人被击毙前设置了一些小动作,凸显了这些狂徒的性格特。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紧扣禁毒主题,用大篇幅还原了司机毒驾、毒贩体内藏毒的后果以及缉毒警察为了获取毒枭信任试毒后强烈的身体反应,杜琪峰将毒品的危害具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大家在远离毒品的同时更在心中增添了对缉毒警察的敬佩之情。在影片的结尾,古天乐饰演的毒枭被固定在注射床上执行了死刑,也为自己罪恶的一生画上了句号。(编辑:方舟)
导赏:电影《边境风云》是导演程耳于2012年推出的一部极具风格化的类型突破之作。影片里的人物甚至没有名字,只有毒贩、妻子、警察这样的身份造型,但剧情发展非常紧张刺激,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毒枭的反叛、警察与毒贩的激烈交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人屏息凝神,仿佛亲身置身于那片风云变幻的边境之地。程耳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环形叙事结构,将故事分为四个章节:“狗”、“往事”、“女儿”和“往事”。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常规,通过不同时间线的交叉与重叠,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故事框架。类似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和昆丁·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独立章节的演绎方式瓦解了观众对设定主角必须贯穿全本的认知,将“犯罪题材”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切割和重组,是对商业类型的内在颠覆。而在局部段落中,更是不拘一格使用电影蒙太奇,如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在准备反叛毒老大儿子之时,画面通过寺院诵经、毒枭潜伏、手下伏击等时空点的交叉剪切,快速切换,将时间的紧迫感和空间的压迫感最大化,将一场紧张刺激的反叛行动展现得像一场仪式,不见血腥却尽显残酷。程耳贯彻了自己的极简风格,画面干净简练,大量使用对称构图,形成视觉美感。对台词惜字如金,只用一些关键的话语承载必要的支点作用,通过大量的场景切换和人物间眼神的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这种没有语言的氛围反而展现出更高层次的情绪。如影片结尾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在机场一言未发,仅凭微表情就完成了情节的剧变,让观众在无声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影片片尾响起由程耳本人作词的歌曲《最后的晚餐》,“他们说这是最后的晚餐,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愿意,只有我们故意,这才会是最后的晚餐”,渲染了影片的主题,把在国境边界、善恶边缘游走的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表露无遗,产生了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编辑:路明慧)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