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e Willared

2009年
剧情: 美国,一个让许多人充满希望的地方,只是,你往往要为你心里的这份希望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些人能够经过一个漫长的官僚过程而获得合法的公民身份,但是另一些人则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从而被排挤在任何事物都明码标价的这个国家之外,这时候,性、暴力与背叛,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有些人慢慢的排着队,等待着加入美国国籍的许可,而有些人则更愿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洛杉矶的移民海关执法局,麦克斯·布罗根(哈里森·福特饰)向民众许诺会保护这个国家的边境,并且保证成千上万合法入境的人都能找到更好的生活,不过现实却并非如此,在一起非法移民的调查案件中,麦克斯·布罗根发现了移民问题远比自己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他与他在移民局的搭档哈米德·巴赫(克利夫·柯蒂斯饰)一起处理了几起移民纠纷,其中包括牵扯到他本身的一起移民案件,在这起案件中,他认识了移民辩护律师丹尼丝·弗兰克尔(艾什莉·贾德饰)。   移民局里,麦克斯·布罗根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有因为涉及移民相关的煽动性而被FBI关注的高中女生、墨西哥工厂的技术工人、通过出卖肉体希望获得绿卡的女演员、希望建立自己事业的勤奋音乐家、一个因为家里一心入美国国籍而被卷入两种不同文化的韩国少年、因为孩子而被驱逐出镜的单亲妈妈……麦克斯在对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最初对自己这份工作的看法……
2008年
剧情:30岁,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来说,都是一个既敏感又尴尬的年纪,在一家大型的连锁超市中做经理助理的道格即是如此。说实话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可是他却乐于以此帮助他那做护士的妻子养家糊口,争取早日住上他们期望已久的芝加哥市郊的大房子,走进中产阶级的行列。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道格所在的连锁超市打算在当地开一所更大的店铺,正好有一个经理的空缺……对于道格来说,这就是等待了许久的“晋升”,他马上提出了工作申请,就连老板都说,他肯定能够稳操胜券。可就在这个时候,与道格在同一家超市供职、新来的助理理查德也瞄准了这个工作机会。一份工作两人争,本来没什么相干的人突然变成了竞争对手,让他们没做准备就走上了敌对的战场。   理查德是那种典型的加拿大人,和善到让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他产生恨意,但攸关工作以及未来的生活,道格也只好放手一搏了。巧的是,理查德也做如是想,于是两个人就在超市当中展开了明争暗斗。   其实道格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坦荡荡,他总是将不利于自己的顾客评价卡偷偷藏起来销毁,同时还在简历上做了手脚;而他的对手理查德,以前是个喜欢酗酒的酒鬼,现在则对大麻产生了依赖。理查德的妻子是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人,这个对丈夫失望透了的女人已经做好回老家的打算了,为了挽回妻子,理查德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份工作。当然,道格也不会拱手将工作机会相让的,他要在妻子殷切的目光中取胜,然后过上他们一直奢望的市郊生活。两人都想利用对方的弱点,这使得他们从单纯的对抗变成了互相仇视,极尽刁难、抱怨、伤害之能事,用上了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所有肮脏、阴险、卑鄙的把戏,早就把所谓的公平竞争抛到脑后去了……那么,这份工作最终会花落谁家呢?
一句话评论 影片的风格和之前由斯蒂夫·康拉德做编剧的《天气预报员》很相似,都是用持续不断的趣味性配以俏皮话和让人不安的搞怪行为,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喜剧风貌。 ——《电视导刊》 充满幽默的同时又给人一种陌生感,影片是继《四十岁的老处男》之后最优秀的一部喜剧作品。 ——《大话电影》 也许你会对影片中讲述的那个故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但体会到的却是从未有过的快乐。 ——《配角在线》 如果不出意外,影片很可能会受到人道主义者的唾骂。 ——《好莱坞报道》 一部充满了奇思妙想小众喜剧,满是各种各样古怪且搞笑的讽刺与嘲弄。 ——《娱周》 幕后制作:   【从编剧到导演】   一直以来,斯蒂夫·康拉德(Steve Conrad)最擅长的就是在自己创作的故事中制造轻松、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喜剧氛围,比如由他担任编剧的《天气预报员》和《当幸福来敲门》,不过在这部《升职》中,康拉德又多了另一个身份--电影导演,他说:“影片的拍摄周期差不多是30天吧,对于一部纯粹的喜剧来说,时间是有点长……之所以有了制作这样一个故事的想法,还源于有一天我和老婆一起上街去买东西,我在停车场等她出来--顺便说一句,我们居住的社区,很像影片中西恩·威廉·斯科特的角色所在的地方。等待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所以当不远处争吵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眼光定格在了那里。原来有几个人站在人行道上,其中的一个就是我所在停车场的超市经理,而正在承受他的愤怒的那个人,显然就是他的助理。那位助理具体因为什么事而引来了一场责骂,我就不多做描述了,反正看到这一切的我突生一种感慨:生命就是这样,只要你工作,就得为老板卖命,他期望你能履行你的职责,发挥你的功效,但却永远都不会替你着想,甚至没有想过,他交待你的事情,也许是你根本就没办法完成的。后来,那位助理转过身去背对着我,我看到他的工作服上印有‘祝您愉快’的字样,我就想,对于他来说,这还真是‘愉快’的一天啊……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萌生了想要讲述一个故事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把我所见的讲述出来,一个人,在经历了那样的羞辱之后,仍然面带着笑容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让我动容。”   不管是在这个领域里很优秀,又或者是默默无闻,似乎每一位编剧都有那么一点“导演情结”,斯蒂夫·康拉德自然也不例外,以他的话说,从他开始从事写作的那一刻起,就随时准备好了向导演行列靠拢,康拉德说:“至于为什么一直到了这部影片才第一次尝试做导演?主要还是因为我对《升职》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能在拍摄的过程中将我的想法传达给所有的演员,这样也可以清洗存在于我们之间的障碍,更好地合作。影片是在芝加哥拍摄的,而且我还想到了许多这个城市特有的好点子……我写了这么多东西,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这个剧本就是为我而写的,没有人能比我更加透彻地分析它,影片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灵魂,还需要芝加哥的城市特色进行陪衬。”   【关于拍摄】   在演员的选择方面,由于影片的编剧兼导演斯蒂夫·康拉德早就确定了,让约翰·C·赖利饰演那个来自于加拿大的经理助理理查德,所以他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不会被赖利过于外露的锋芒掩盖的优秀演员,能够很好的诠释道格这个角色的同时,还可以和赖利碰撞出富有激情的火花,康拉德说:“我一直在思考,想象着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在演技上和赖利抗衡?甚至在某些时刻超越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部影片拍出味道,真正好看,我必须得找一个信得过的人选……我是在试镜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西恩·威廉·斯科特,一下子就从他身上看到了我要求的一切,我很高兴能够遇到他。”   不仅是斯蒂夫·康拉德,西恩·威廉·斯科特也觉得自己非常地幸运,他说:“剧本是我的一个同事交给我的,故事本身有着一种独特的调调和敏感度,我竟然对它产生了某种共鸣……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运气还不赖,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几部主题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喜剧创作当中,我还记得我在试镜的时候,与康拉德有过短暂的交谈,然后就梦想成真地得到了这个角色。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有戏拍,生活就会很充实,从小到大,我有过很多理想,可是没有一个可以归类到‘带给别人快乐’的范畴里--我在电影工业中却一直做着类似的事情。同样是喜剧,当导演换成了康拉德之后,本来做习惯了的事情也变得很有挑战意味了,因为他一直要求自己的作品中必须体现出更多物质化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精神层面。反正我需要做的,是与我在MTV颁奖典礼上与《美国派2》中的伙伴贾森·比格斯热吻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而且一想到和我演对手戏的是约翰·C·赖利,那份蠢蠢欲动也是我不曾有过的,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去参加了试镜,更幸运的是,康拉德最终选择了我。”   其实《升职》真正让西恩·威廉·斯科特感兴趣的部分,还在于影片中讲述的那两个人是如何互相较着劲想要得到同一份工作的,因为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想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斯科特说:“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可是当他们自身、老婆、工作以及生活的无奈纠缠在一起时,就难免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这样的故事主题,让我备觉温暖。由于整个故事所具备的特有腔调,使得我产生了某种心电感应,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听到了一首能够直达你灵魂深处的优美歌曲,而斯蒂夫·康拉德的写作方式,无形中还提升了风格化的美感。当然,我出演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喜欢,但《升职》却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体会,那种感觉很有趣。你别看我总是坐在那里笑得没心没肺的,其实我现在的心态和我在影片中的那个角色差不多。我31岁了,所以特别能够理解道格正在面对的窘境,也明白他为什么要努力得到这个工作上的晋升机会。你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而且只要经历过这个年龄的人,都能从道格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   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还算是顺利的,可是这种顺利却在摄制组进入连锁超市实地取景的时候,戛然而止,斯蒂夫·康拉德说:“在超市内部的拍摄工作,差不多持续了整整两周的时间,由于不能开空调,怕噪音影响拍摄进度,再加上我们使用的都是真正的肉类,不是合成的道具,高温天气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加速了肉类腐烂的速度,后来有的都长出绿毛了……我还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出去吃饭,回来后却发现所有的临时演员走的一个不剩,因为他们再也没办法忍受室内弥漫的那股子怪味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让工作人员充当临时演员--经历了这一次之后,我发誓自己再也不会写这种发生在连锁超市中的故事了。本来,影片中的超市应该是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可是却因为两位助理争取同一个晋升的机会,产生了敌对的味道,算是隐藏其中的一个另类风貌吧。同理,手推车也会产生过大的噪音,所以你也不能拍摄相关的镜头,这真有点疯狂,不过好在我们将这些无法避免的缺憾都巧妙地掩盖过去了。这里说一件有意思的事,由于我们选择在芝加哥知了最活跃的季节拍摄影片,而有一只知了不知道怎么飞进了超市,然后就消失在了灯光中。虽然不见踪影,可是你却能时不时地听见它‘知了知了’地鸣叫,完全出于无奈,我们将它的声音,收录到了影片当中。”
2007年
剧情: 安妮是一名安妮21岁,是纽约大学儿童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她和一名空姐合租一间公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赚得学费完成学业和支付房租,她在上东区X太太家找到一份照顾其四岁儿子的工作--纽约上东区第五大街和公园大道上住的都是最富裕的家庭,南妮的任务是照顾孩子,确保从不下厨、不打扫和不带孩子的女主人过上舒适遂心的每一天。美丽性感的X太太是社交名媛,通过X先生的第一任太太认识他,他们很快坠入爱河,X先生离婚娶她过门,并生下了儿子格莱尔。X太太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保持自己娇好的容貌、维护豪华公寓的精致。X先生一直在办公室里,整天忙着赚钱。他们都把自己的儿子看成是家庭的附属品,可怜的小孩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善良的安妮想要用自己的儿童教育学教会4岁的格莱尔快乐的真正含义。但是,很快安妮就领教到这份工作的分量与艰辛,她努力从繁重的学业和照顾淘气孩子,以及夹杂在孩子父母混乱吵杂的婚姻中,和他们对待孩子的自私态度中寻找着平衡。X太太派给安妮的活儿一桩又一桩,她自己整天忙于购物或者其他无聊事情,根本无暇顾及儿子格莱尔,于是,安妮就成了孩子的替代母亲,在照顾孩子的期间,安妮结识了当地的富家子弟哈弗·豪迪,渐渐地,两人发现彼此爱上了对方。但是,不久X夫妇的婚姻出现了裂痕。X先生在外找了个情人,这位情人希望南妮帮她在X太太那里遮掩。这场纠纷击破了所谓体面人生与高品位生活的假象。安妮发现,在她为X家服务的任期内,她根本无法保持他们四岁小孩的身心健康,保持自己的正直品质,更重要的是保持她原来的幽默感。在紧张的九个多月中,这个家庭上演了一出古老的利益与权力之争。现代雇佣关系的极限在此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保姆安妮最终目睹了主人婚姻濒于破灭的过程……
剧情: 相信小时候的你,除了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幢属于自己的糖果屋外,剩余的期盼应该都用在了玩具店里……这里就有一家神奇的玩具商店,里面那些近似于疯狂的梦幻玩具,你可能只有在梦中才拥有过它们。   玩具商店的店主是靠制作玩具起家的匠人马格瑞姆先生,他宣称自己已经有243岁了,而这家商店也快有200年的历史了。最牛的是,马格瑞姆先生甚至暗示,正是在他的启发下,爱迪生才发明了电灯……虽然他话里的可信程度有待怀疑,但马格瑞姆先生确实掌管了一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店铺,也许是沾染了店主的灵气,玩具店也拥有了智能与生命,不但能够思考,还可以自己整理与摆放玩具。   除了马格瑞姆先生,店里的其他成员就比较正常了,22岁的莫莉·马奥尼是玩具店的经理,她曾经是一个天才钢琴演奏家,最拿手的曲目就是“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却在创作自己的协奏曲时碰到了瓶颈,所以她让自己置身于玩具店的管理中,绝口不再提钢琴。另外还有一个9岁的小朋友埃里克·爱珀鲍姆,小埃里克太内向了,一直交不到什么朋友,惟一的爱好就是驻足在玩具店,或收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帽子,所以马格瑞姆先生自然而然地将埃里克收为店里的“童工”。   玩具店中的快乐与祥和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因为马格瑞姆先生发现他终于穿坏了自己的最后一双鞋,他将这个看成了一个预警--寿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凶兆,于是马格瑞姆先生决定着手处理后事和玩具店的归属问题。   自从马格瑞姆先生宣布自己即将离开后,莫莉就一直显得闷闷不乐的,因为她不相信自己能够管理玩具店。这时,马格瑞姆先生找来了会计师亨利·韦斯顿为店做评估,然后进行结算和财产清单……一向严谨的亨利接受这份工作之后才发现,他面对的竟然是100多年未曾动过的文书与收据。更大的危机随后而至,玩具店因为马格瑞姆先生的离开,变得越来越阴沉、潮湿,本来明亮的玩具店现在看起来就像是阴森恐怖的鬼屋,莫莉发现,再照着这样发展下去,玩具店只能关门大吉了。   那么……马格瑞姆先生真的离开了吗?埃里克会失去这个惟一让他感觉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吗?莫莉能完成一直困扰着她的协奏曲吗?崇尚现实主义的亨利又要如何面对这些突然而至的魔法呢?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在玩具店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