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Swift

2008年
剧情:  一个贩卖和杜撰充满了智慧的假新闻的新闻网站,真的够得上一部电影作品的含量了吗?到了影片的那个被扭曲了的世界里,新闻网站终于“转正”,变身成为“洋葱台”,是全世界新闻的最主要来源。每天夜里,新闻主播诺姆·阿彻都会准时与你相约小荧屏,报道各式各样的新闻事件,既有唱着性暗示极强的歌曲的流行歌手,也有缺胳膊断腿的美国曲棍球职业球员……总之,诺姆以维持住新闻事业的完整性为己任,并深深地为此而自豪。   作为贯穿了故事始终的灵魂人物,就连诺姆也感觉到了来自于投资公司持续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电视台新近被一家规模非常大的公司收购成功,诺姆的新老板们所关心的并不是什么时事新闻和发生在中东的战事,相反,他们想提拔的是另一个风格完全不同、却一样非常受欢迎的节目“鸡鸡终结者”,由史蒂文·席格一手创办。到了周五,这档节目就正式取代诺姆的“洋葱台”了,这位经验丰富的新闻主持人暗地里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应该向公司的需求低头,还是为了保留住“洋葱台”本身就已经足够滑稽虚假的新闻而战?   影片秉承了“洋葱新闻”的一贯风格,由各种短小精炼的幽默故事拼凑而成,内容涵盖面广、跳跃性强,天马行空,任意为之,用许多意有所指的新闻故事还原了美国社会上稍显低能的流行文化,凭借着一种更加低端的硬性模仿:“鸡鸡终结者”所标榜的正是动作电影中的男性力量是如何尝试着证明自己的坚韧的,他们通过扮演侦探或警察的方式,狂踢其他人的屁股,来建立所谓英雄气概;还有影射着“小甜甜”布兰妮的梅丽莎·彻丽,她那充满了诱惑以及性暗示的歌曲和音乐录影带,影响了整个“圣经带”的单纯和天真;然后是蒂姆,身为白种人的他偏偏打扮成了街头嘻哈的模样,和一群同是白人的朋友天天混迹于几个街区之中,最终却被警察当成“黑鬼”抓走了——这算是以一种非常热闹的方式展示了喜欢音乐的郊区孩子的愚蠢,尤其是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种族歧视、犹太区以及贫穷。
2007年
剧情: 继那只脾气坏又好吃懒作的加菲猫搞出了一大堆是是非非之后,大银幕上的新一代宠儿由三只古灵精怪的花栗鼠接手……故事开始于一个生活在洛杉矶、雄心勃勃却又怀才不遇的词曲作家大卫·塞维尔所面对的一系列窘境,他的制作人伊恩对于他的作品和女友克莱尔似乎都不甚满意,也缺乏耐心,所以干脆“冷藏”了他,对他不闻不问。就在大卫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希望之时,却突然在自家的厨房听到了轻快的节奏,循着声音,他找到了艾尔文、西奥多和西蒙--三只在厨房偷吃、却绝对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才能的花栗鼠。   让大卫差点惊掉了下巴的是,这些厚颜无耻跑到他家找能吃的东西的花栗鼠,不但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竟然还会唱歌,而且颇有音乐天赋……它们自顾自地在大卫的住所安了家,成了这个冷清的屋子里的新宠物,吃饱住好的同时,顺便帮助大卫创作了几首全新的圣诞歌曲,共同演奏给伊恩听。   不幸的是,同样觉得花栗鼠会唱歌很神奇的伊恩,还看到一条财源滚滚的致富之路,他为三只花栗鼠进行了最有效的包装和宣传,然后展开了世界范围内的巡演,给它们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心中盘算的是要如何奴役它们,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经济效应。为了让自己心中的计划一路畅通无阻,伊恩借故成功地将一直保护着花栗鼠的大卫赶出门外,让他没办法再度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可爱的花栗鼠能在人类的贪婪中生存下来吗?大卫又能否拯救这三只帮他赶走了孤独的伙伴,赶在金钱至上的伊恩造成永久的伤害之前?其实答案,早在我们走进电影院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