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亚·加洛

Julia Garro

2009年
2008年
剧情: 金发少女唐恩(杰丝·威克斯勒饰)本来和同龄的青春少女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唐恩发现自己身体结构中有一处与常人大为相异——阴道里竟然长了一排牙齿。在学校中,唐恩代领一众共同志向的人成立一个名为“承诺”的宣传团队,旨在倡导同龄人克守童贞。唐恩本人一直严格遵从自己团队定下的清规戒律,直到她遇到了同样抱有此种信仰的男孩托比(哈勒·艾普曼饰)   唐恩与托比之间的恋情飞速进展,一天,两人在湖边的瀑布边玩耍嬉戏,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浪漫气氛下,托比与唐恩终于难以控制,发生了实质性的身体接触,令人恐怖的是,激情澎湃中,托布的“那话儿”却被唐恩的“牙齿”割断,这一惨剧令唐恩自己也大惊失色,此后她还为此专门去向医生求救,但似乎没有一个人可以解释和解决这一现象。从此,唐恩便带着她的“牙齿”,开始经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件 ……  主创介绍:    第一次担当剧情长片编剧兼导演的米切尔·利希滕斯坦,是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儿子,演员出身,曾在1983年的《拒绝文凭的官校毕业生》(The Lords of Discipline)中初次触电,此后大大小小出演过十几部电视及电影。四年前,米切尔·利希滕斯坦首次转行,尝试编写执导了短片《重生》(Resurrection),算是为转而当导演积累了经验,而《阴齿》这部长片处女作依然是由米切尔·利希滕斯坦亲自创作故事、编写剧本,米切尔·利希滕斯坦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以恐怖片的形式讲述一个伦理故事,既带有引人入胜的科幻色彩,又不乏对世俗道德观念的影射和探讨。米切尔·利希滕斯坦在影片风格的营造上也十分大胆,不仅以笑料迭出的方式讲述了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还在具体情节中夸张地加入了很多呻吟声和叫床声等惊世骇俗的元素,影片小范围试映时,影院里不断传来观众的大笑声和尖叫声,作为新导演,米切尔·利希滕斯坦的无畏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影片第一主演、饰演唐恩的杰丝·威克斯勒,是一名二十六岁的影坛新人,杰丝·威克斯勒自2003年起正式踏入好莱坞影视圈,但此前杰丝·威克斯勒多是在各种肥皂剧中担任次要角色。此次被导演米切尔·利希滕斯坦选中,身份一跃升为第一主角,杰丝·威克斯勒自然欣喜异常,表演起来也分外卖力。在这部看似荒诞不经的另类恐怖片中,杰丝·威克斯勒却贡献了非常真实有力的演出,对于影片的情节设置,杰丝·威克斯勒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宣传中接受美联社的娱乐记者采访时,杰丝·威克斯勒曾表示《阴齿》是一部讲述“如果……将会怎么样”的剧情片,并针对影片的主题提出自己的深度思索:“就像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身体力量更加平衡一些的话,世界会有哪些改变?比如强奸这种现象可能就不会发生,因为男人们可能会这样想,‘要是我这样做了,我就会丢掉自己的命根。’所以,这就像是在探讨,如果女人真的不必要害怕,那会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影片上映后,杰丝·威克斯勒的出色演出受到业内影评人的一致赞扬,在2007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不仅导演米切尔·利希滕斯坦被提名,杰丝·威克斯勒更是获得剧情类女演员特别评审大奖,接下来还被极具声望的哥谭奖提名为最具突破性演员。正是借着《阴齿》的风光,杰丝·威克斯勒此后片约源源不断,已经彻底打破了肥皂剧小明星的宿命,开始在电影界划出一片新的领域。   饰演男主角托比的哈勒·艾普曼,年仅二十一岁,是好莱坞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新星,尽管《阴齿》只是艾普曼继前年的《美丽的俄亥俄》(Beautiful Ohio)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但哈勒·艾普曼出色的外形条件和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粉丝和好莱坞制片人的注意。在《牙齿》中,哈勒·艾普曼饰演的托比是个十足的倒霉鬼,成为女主角特异身体功能的第一牺牲者,但艾普曼的帅气外形和非凡的喜剧天赋还是超越了角色本身的窘迫,给人留下十足深刻的印象。哈勒·艾普曼青春气质的突出,也令《阴齿》在顶着奇异恐怖片头衔的同时,对于青春喜剧片观众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号召力。……  影片简评:    影片故事题材虽然来源于古老神话,但导演米切尔·利希滕斯坦采用的包装方式却是实打实的现代恐怖片手法:血块、血浆、触目惊心的人体切割、癫狂而无厘头的搞笑方式,但影片最难得还在于,在打造画面本身的骇人听闻的同时,还成功透露出对社会道德评判的嘲讽和戏谑,使之不同于一般纯粹刺激感官的血浆恐怖片。   女主角杰丝·威克斯勒虽为影坛新人,但其恰到好处的表演却令人刮目相看,唐恩这个角色从对自己身体特异结构的惊讶、恐惧和无辜,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加以利用的变化过程,在唐恩十分有说服力的表演下分外可信,杰丝·威克斯勒的清纯形象配上角色唐恩令人生畏的特性,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感和恐怖性,恰好回应了导演想要营造的荒诞恐怖效果。   编导米切尔·利希滕斯坦的创意的确令人拍案,他按着世俗评判营造出一个有着自己生杀规则的恐怖世界,最后又以合理的推导过程得出这个世界的荒诞性。这种建立在生理结构和人的欲望上的情节设置,很像上世纪八十年代西班牙导演大师阿莫多瓦痴迷的题材和风格,但是所用的表现手法,却是百分百的当今影坛执导技术。比起其令人惊叹的编剧功力,米切尔·利希滕斯坦在执导上展现的才华要略逊一筹,毕竟是第一次执起导筒,经验不足的利希滕斯坦在有些技术层面的应用上还略显生涩,在影片连续性的控制上明显有所欠缺,而这却正是对这部影片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能不说是《阴齿》的一大遗憾。
2007年
剧情:  对于艾里卡·贝恩来说,纽约的街道就好像是她的家,也是她赖以生存的工作所关心的地方。她主持着一档名叫“漫步街头”的电台节目,每天都与听众分享着发生在这个她所热爱着的城市的故事。到了晚上,艾里卡就会飞奔回家,因为她一生的挚爱--未婚夫大卫·科曼尼正在家张开怀抱等待着她,在艾里卡的眼中,生命是美好的。然而,在一个可怕的夜晚里,艾里卡却突然失去了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她和大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蓄意攻击,大卫死了,艾里卡也差一点就命丧黄泉。   即使躺在医院里的艾里卡受伤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复原,但是她内心深处的伤口却永远都不可能愈合了--失去大卫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痛苦,她甚至感觉自己心疼得就快没办法呼吸了。曾经熟悉的街道突然开始变得陌生起来,艾里卡发现自己每迈出一步,都被令人窒息的恐惧感缠绕着。那些她曾经无比热爱、并喜欢在上面漫步的柏油路,包括所有温暖、清新的气息,现在看来都是如此地阴森恐怖,充满着杀机和危险。   当恐惧最终积累得太多,而没办法再忍受的时候,艾里卡被迫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武装自己,对抗一切。艾里卡发现,只要是她手中拿着枪,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大帮无形的敌人在暗处窥视着她,伺机而动,而枪就成了保护她的惟一工具……又或者,是她的神经太过紧张,产生了幻觉?   当你手中拥有如此威力的武器时,你就避免不了想要去使用它:第一次,艾里卡将枪口对准某人扣动了扳机,确实情非得已,因为那是在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危急情况下;第二次,她仍然有理所当然的原因,因为她必须得保护自己,可是她似乎忘了,她完全可以选择不置身在这种危险之中……曾经差点让她崩溃的恐惧感如今已经被其他东西取代了,她的身体似乎有什么要“破茧而出”,拼了命想要找回那个可怕的晚上她失去的一切,只是艾里卡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完全凭着感觉指引自己的身体。于是,纽约城的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有关于一名“义务警察”的故事,随着传闻越来越神乎其神,警探肖恩·莫瑟也在不断地加深信念,要亲手逮住这个无视于法律的街头暴徒。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的证据都显示,那个拿着枪在街道上横行的似乎并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身上背负着怨气的女人。
剧情:故事发生在1978年,那个时候,美国的女子足球还是体育项目中的一个空白……然而新泽西州一位勇敢的少女,面对着失去至爱的兄长的悲痛,在所有不解与责难的眼光中,最终实现了在球场上畅快的飞奔、驰骋的梦想,这个女孩的名字叫格蕾西·鲍文。 格蕾西出生在新泽西的南橘镇,15岁的她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而鲍文家,是镇上有名的“足球世家”,这个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都是围绕着足球展开的。格蕾西的父亲曾经是一位足球明星,他将自家的后院改成了一个简易的小型足球场,虽然条件有限,却是鲍文家的天堂。父亲每天都带着四个孩子在那里从早练到晚,他们对足球的热情,点燃了这一片小天地……然而,不幸还是降临到这个原本非常快乐的家庭--格蕾西的哥哥约翰尼,高中足球队的明星球员,在一场车祸中意外丧生。 悲伤的情绪包裹了整个鲍文家,足球成了唤起对逝者回忆的触点,渐渐被荒废了。而处在痛苦的漩涡中心的格蕾西,却决定通过实现哥哥未曾实现的梦想,来战胜悲伤。她希望能够替代约翰尼在校队中的位置,所以她请求学校允许她参加男子足球队。格蕾西这一举动受到了所有人的质疑,包括她的父亲,他认为格蕾西既不够坚强、也没有足够的天分,更没有好的身体条件与男生对抗……格蕾西的妈妈琳赛·鲍文虽然表示支持女儿的决定,可是她是这个家中惟一的“足球门外汉”,所以也没办法给予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一切只能靠格蕾西自己了。 固执的格蕾西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每一个人的看法,她执着地在训练场上刻苦地练习着,最终和哥哥一样,成为球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队员。格蕾西积极的努力不仅让鲍文家慢慢从悲伤中清醒过来,还让父亲看到了自己的女儿美丽且坚强的一面——那个曾经因为不幸而面临四分五裂的家庭,重新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