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拔景

Pa-Ching Huang

有片源
1988年
导赏:该片是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在香港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片取材虽通俗,但故事本身的“反寓意”使影片最终并不通俗,反有特殊的真切感和时代感。通过时间的跳跃与场景的交错,影片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叙事空间,让观众在跟随角色穿梭于旺角的街头巷尾时,体验到一种时空交错的迷离感,烘托出了青春的浪漫与激情。由此,不仅打破了香港当时“英雄片”、“江湖片”、“黑帮片”的类型桎梏和陈旧套路,还树立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传统的“英雄片”往往充满正义和道德因果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旺角卡门》则呈现出一种反英雄的情调。影片中的主角阿华和乌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们只是黑社会底层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劲歌天王”张学友在《旺角卡门》中的表演堪称经典,其塑造的乌蝇是个野心勃勃、冲动鲁莽、不甘平庸的小人物,他的身上兼具喜剧性和悲剧性。特别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乌蝇决定铤而走险,独自接下杀手任务,最终被警方击毙。张学友在其中的表演极具感染力,他通过眼神和肢体的细微变化,将乌蝇内心的恐惧、绝望以及最后的疯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王家卫也在这里陡然运用了动作升格的拍摄手法,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影像流畅性,为观众营造了一种主观化的时空体验。从而将阿华和乌蝇的死亡处理得无助、卑微且冷酷,这种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情感,超越了“英雄片”中英雄通常具有的浪漫化和理想化色彩。此外,在典型“英雄片”中女性角色往往只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尊严、义气和信心,而在《旺角卡门》中,尽管由张曼玉饰演的阿娥并未对男主人公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但他们之间情感的发展仍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作品浓厚的情爱浪漫色彩,这也预示着王家卫日后创作主题和风格追求上的某些倾向。(编辑:明慧)
1982年
1981年
长辈
长辈

演员/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刘家良/
类型:动作/剧情/
导赏:作为一位出身武术世家的导演,刘家良的电影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香港功夫电影的黄金时期。从早期的《神打》、《陆阿采与黄飞鸿》到后期的《醉拳II》、《南北少林》,刘家良的作品以其严谨的武术设计、扎实的动作场面和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而著称。然而,提到刘家良的电影风格转变,不得不提的便是80年代初的这部《长辈》,一部标志着他从传统功夫片向功夫喜剧转型的重要作品。影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位年轻武术爱好者(由刘家良亲自饰演)与一位性格刚烈的女主角(惠英红饰)之间的恩怨情仇展开。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框架下,刘家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喜剧桥段,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刺激的武术对决之余,也不乏轻松愉快的氛围。尽管在戏剧路数上有所创新,《长辈》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却丝毫未减刘家良一贯的严谨与考究。影片中的每一场打斗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力求在展现武术美感的同时,传递出南派拳脚的独特韵味。尤其是片尾他与反派王龙威的比武场面,更是将南派功夫里正宗的桥手拆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而说到《长辈》最大的亮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女主角惠英红的出色表现。她首次担纲女主角,便以其精湛的演技和过人的武术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不仅完美诠释了女主角的坚韧与柔情,更在动作场面上展现出了不输男星的风采,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凭借在《长辈》中的出色表现,惠英红一举夺得香港首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这不仅是对她个人演艺生涯的巨大肯定,也是对刘家良导演眼光和才华的认可。总的来说,《长辈》是刘家良导演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不仅标志着刘家良从传统功夫片向功夫喜剧的成功转型,更以其精湛的武术设计、幽默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不仅让观众在欢笑与惊叹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更通过其丰富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长辈》的成功,无疑为刘家良的电影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的功夫喜剧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编辑:明慧)
1980年
1979年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