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Herschman

2010年
2008年
剧情:  弗洛伊德和路易斯曾是红极一时的歌唱表演者,他们所在的三人演唱组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受追捧。然而随着主唱马科斯·霍克斯的单飞,演唱组合解散。三人中除了马科斯依然从事歌唱事业,并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外,弗洛伊德和路易斯都在做着与歌唱事业完全无关的营生,弗洛伊德开了汽车清洗业务,而路易斯的情况非常糟糕,不仅难以维持生计而且还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时间。   十多年的光景一晃而过,昔日的歌唱事业上的伙伴却鲜有联系。当乐队领唱马科斯去世后,弗洛伊德和路易斯得到了阿波罗剧院的表演邀请,而此时的弗洛伊德业已退休,他兴致勃勃地游说穷困潦倒的路易斯借助这个机会重组演唱小组。于是,这个“斗嘴二人组”由此开始了他们的全新之旅,穿过这座城市向纽约进发。但他们几十年前的幽默搞笑桥段太过于陈旧,更糟糕的是就连这些陈腐的手段都被他们翻来覆去用过多次,而观众并不买账。同时,弗洛伊德和路易斯的友情也经受着考验。随后,一次手枪失火事件给他们的表演事业带来了转机--在路边即兴的唱歌和舞蹈使他们沉浸其中。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未经任何编排和演练,但却那么动人充满魅力,他们把这种风格带到了表演当中,在受欢迎的同时他们也真正认识到音乐对自己的重要性。
剧情:那对在美国备受喜爱的好友搭伴又回来了,我们将会在上一集结束的地方再次找到哈罗德·李和卡玛·派特,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对“白色城堡”的寻找之后,就返回到自己的公寓中……可是差不多才过了一个小时,哈罗德和卡玛却已经开始为下一次充满历险的旅行收拾行李做准备了,原来哈罗德喜欢的女孩玛丽娅去了阿姆斯特丹,他决定追随而至,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她的欢心。    在机场,卡玛偶然遇到了他的前女友温妮莎,却惊讶地发现她就要结婚了……卡玛不愧为麻烦之源,这还没上飞机呢,他就和机场的警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差一点误了事。可是即使两人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开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卡玛仍然有办法制造比自己期待中还多的麻烦。由于等不及在飞机上那漫长的6个小时,卡玛跑到厕所里自制了一个“无烟器”--骚乱由此引发,“无烟器”被误认成炸弹,而哈罗德和卡玛则不幸地被当成恐怖分子。    这场突发事件致使飞机改变了航向,把他们送到了关塔那摩湾的监狱中关了起来……这两个倒霉小子却又总能交上狗屎运,他们来了一场“胜利大逃亡”,成功越狱。从关塔那摩湾跑出来之后,哈罗德和卡玛途经迈阿密抵达德州--温妮莎婚礼的举办地,两人自然还没有好心到专程送来祝福,他们的目的是破坏婚礼。紧随在他们身后的是国家安全局的长官罗恩·福克斯,他要重新抓回这两个高度危险的恐怖分子。    虽然经历了重重障碍,卡玛却是一如既往地乐在其中,他将再一次挑战哈罗德的友情、忍耐和心智的极限……不过不用担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抹杀他们之间的友情,只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幕后制作:    【两只猪头继续逛大街】    作为2004年的《寻堡奇遇》的续集之作,《寻堡奇遇2》将各种引人遐想的荒谬指数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哈罗德·李和卡玛·派特在进行了一场充满喧嚣和热闹气氛的大银幕之旅后,再次回归,鉴于之前两人去位于新泽西的“白色城堡”餐馆所引发的一系列混乱,续集的编剧兼导演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他们同时也是第一部影片的编剧,将会使用一种更加宏大、更加彻底的方式,续写哈罗德和卡玛的故事,让他们再一次走进与时间赛跑、足迹遍布全国的历险当中,最终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不想下半生都生活在监狱当中。    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之所以会制作这么一个与“哈罗德和卡玛”有关的故事,最初源于一种非常老旧的写作方法--只是简单记录下自己知道的一切。在剧本成形之前,这里真的有一个叫哈罗德·李的人,他被赫维兹和施拉兹伯格两个人同时称为“这个世界上最招人喜爱的人之一”…… 哈罗德·李是赫维兹的初中同学,他们两个人进入同一所高中后,和施拉兹伯格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这三个又好像事先商量好的同时选择了去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才得以将这段友谊一直维持到现在。至今,施拉兹伯格仍然能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回忆起他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夏天,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才和赫维兹正式结成了写作上的搭档。    看名字就知道,哈罗德的原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哈罗德·李,至于卡玛的角色立意,则来源于两位编剧的一众印度裔好友的结合。在创作了一系列哈罗德和卡玛以好朋友的形式出现的故事后,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决定创作一个真正的剧本,把这对好友搭档正式推至舞台的中央……赫维兹回忆道:“这个决定最终促成了我们第一个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寻堡奇遇》。”    在为第一部影片挑选饰演哈罗德的合适演员时,约翰·周几乎成为了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能够想到的第一人选,施拉兹伯格说:“可能是因为约翰·周在《美国派》中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以至于我们每次和真正的哈罗德·李出门时,都有人指着他尖叫--他们显然是认错人了。”现实生活中的哈罗德·李也承认:“每当有人问我是否出现在《美国派》中时,我开始的回答是‘不’,但很快,我就想,‘何不将错就错呢?’所以我再碰到问起的人,就会点头承认,感觉还不错,哈哈。”    即使是现在,这三个学生时代的好友仍然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为了工作方便,移居洛杉矶之后,哈罗德·李很快就搬了过来,他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搬到洛杉矶,是为了澄清误会,因为我的生活可不是像他们在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只有大麻和汉堡包。”    这两部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哈罗德·李都曾亲临过片场,他说想看看自己到底被描述成何种模样……他还承认,自己确实有几分这个由约翰·周饰演的角色的神经质,但绝对没有影片暗示的那般娘娘腔,哈罗德·李说:“看着大银幕上那个被假设成是自己的人,有点被吓到的感觉,可同时我也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情。”    【用时间堆积出来的成长】    给影片又当编剧又当导演的乔恩·赫维兹,将这部续集之作看作是一种成长之后的延续。因为自从《寻堡奇遇》上映以来,已经过去差不多4年的时间了,不仅仅是他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还包括两位主演约翰·周和卡尔·潘,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心,看着都有了些许的成熟,赫维兹说:“当我和施拉兹伯格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明白得更多时,约翰·周和卡尔·潘自然也不会例外……其实续集的故事照第一集结尾时,只推后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但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在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那种越来越成熟的心态,并将其灌输到了故事当中。总之《寻堡奇遇2》将会为约翰·周和卡尔·潘提供一个证明:他们不仅仅是那种青春喜剧中惯常出现的面孔,同时也是代表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古怪二人组’。”    约翰·周则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表述了两部影片之间所存在的鲜明差异,他说:“第一集中,哈罗德和卡玛在寻找汉堡包的过程中迷了路。可是到了这一集,他们却被关进了关塔那摩湾的监狱里,光听着就会给人一种更加强烈的紧张感,而且两部影片的笑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之分。”    曾在第一部影片中出现过的艾迪·凯伊·托马斯和大卫·克鲁霍尔特兹,继续以哈罗德和卡玛的邻居形象回归到续集当中,克鲁霍尔特兹说:“这部影片更有传奇色彩,比那种通常会看到的好莱坞公路片要高一个档次,对于观众来说,会是非常特别的体验。”托马斯则认为:“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成功地维持住了让原著影片如此优秀的灵魂,同时还在续集之中发扬光大,那将会让你产生一种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卡尔·潘也同样观测到了自己的角色所具备的更加高深的基点,他说:“在第一部影片中,我们只需要大力的咀嚼即可。可是到了这里,我们被指控是恐怖分子,这就使之后的遭遇更加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在续集当中,你能够知道卡玛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你不知道他仍然爱着他的前女友温妮莎,你会知道他的内心其实也有着敏感脆弱的一面,只有在他所爱的女人面前,卡玛才有可能将这些从未展现过的情感表露出来。”    作为哈罗德和卡玛的世界的创造者,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自然会当仁不让地以编剧身份,继续为其创作续集,同时他们还挑起了导演的担子,赫维兹说:“既然承担了这份工作,我们就要面对任何导演都需要跨越的障碍。”两人都表示,好在制作《寻堡奇遇》的时候,他们因为百无聊赖天天待在片场上,还算是能摸到点门道。    第一部影片的导演是丹尼·雷纳(Danny Leiner),乔恩·赫维兹热情洋溢地对他是赞扬有加:“他几乎是把我们保护在了他的羽翼之下,甚至允许我们进入片场和演员们交流,雷纳确保我们能够参与进来,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    至于丹尼·雷纳为什么不能给续集当导演的这个问题,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不约而同地回答:“这是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们集体做出的决定,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吧……我们自己找人给剧本画出了情节串连图板,我们对于里面的角色有着无人能及的理解,我们知道没有人比我们更适合执导这部影片,而《寻堡奇遇2》能够成为我们的导演处女作,也确实是一个最完美的选择。”
2007年
剧情:  从标准的懒鬼到困惑的爱情种子,亚当·桑德勒能够涵盖的喜剧范围,总是一次又一次冲出你的想象极限。而他的影片中,向来是不缺少美女的,从德鲁·巴里摩尔到凯特·贝金赛尔再到柯特妮·考克斯,风情万种各有韵味。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桑德勒却只能对一个男性施展他性感的魅力和吸引力了。   亚当·桑德勒在影片中的角色查克·莱文是布鲁克林消防队的骄傲,几次先身士卒的勇敢,为他赢来了所有人的尊重。但是查克知道,如果没有好友拉里·瓦伦丁的从旁协助,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更何况拉里还曾不顾危险地在一场大火中救过自己的性命,所以查克一直寻思着做点什么好报答拉里。   最近拉里有点烦,鉴于消防队员工作本身的高度危险性,他们都有高额的生命保险金,可是拉里却没办法在受益人一栏中填写上两个孩子的名字,因为明文规定,拉里的“单身”是最大的障碍。于是乎,拉里找来铁哥们查克共同商量对策,没想到两人研究研究着,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扮成同性恋假结婚--因为所谓的“明文规定”里,并没有明确地说明拉里的“配偶”的性别问题。   同性恋也可以行使结婚的权利,这已经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大新闻了,就连同事也不怀疑好到就快要穿同一条裤子的查克和拉里原来还是一对秘密恋人……一切都发展的很顺利,查克和拉里在一家小教堂的圣坛前正式宣誓,成为了同甘共苦一辈子的“夫妻”。本来“结婚生活”对于查克和拉里的影响都不会太大,不过这是在认识对他们的关系进行抽查的婚检所的官员之前,这位官员似乎嗅出了这对“新人”之间虚假的味道,他故意利用舆论,对查克和拉里结婚的事大肆宣扬,结果可想而知,查克和拉里的一切都成了全市关心的话题,几乎每一天的报纸都会提到他们,他们成了名人,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骑虎难下”。   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查克和拉里只能假装成一对异常“恩爱”的新人,费力地保护着他们的秘密,可是他们还是被强制地带去“度蜜月”了。在狼狈地躲避着身份随时有可能曝光的危险的同时,这两个好心办坏事的消防队员发现,有时候“另一半”是完善你生活的一种需求,并不是“粘在一起”就能够得到一个真正完整的家。
2006年
剧情:  连续被八所大学拒收之后,正面临高中毕业的巴特比·盖恩斯被升学的压力逼到了一个死胡洞里,他再也不能用他独有的油腔滑调来得过且过地过日子了,这个整天处在混混沌沌之中的学子一直质疑美国的教育系统和社会法则是否合理,可是事到如今,他却不得不面对“另类”所带来的后果:没有一所大学肯向他敞开大门。如此可怕的现实令这个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备感忧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可怜虫,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想招自救……   巴特比认为,无条件进入大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创建一所--至少可以应付父母那一关。在他那有点神经质的好友斯库雷德的帮助下,再加上其他几个和巴特比一样没有大学肯接收的同学的出谋划策,他们终于在一所废弃的精神病院开办了一所“著名”的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简称“S.H.I.T.”,所有的规则、课程以及完整的教学体制,都由这些所谓的“创办人”自己制定,而且,他们并非这所学校仅有的几个学生,在“任何人都能来上学”的旗号下,越来越多被大学拒收的高中毕业生被“录取”到这所新学校中,至少他们在精神上成了这所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为了维持这所学校的正常运转,必须得有成年的法人成为学校的代表,于是,巴特比雇佣斯库雷德的舅舅本作为这里的名誉校长。与此同时,爱神也轻轻地敲起了巴特比的心门,他爱上了住在隔壁的莫妮卡,可是莫妮卡甚至不知道有巴特比这号人物的存在。在一群学习不灵光、却异常聪明的年轻人的支撑下,这个漏洞百出的可笑计划竟然真的成功了,孩子们在“S.H.I.T.”的“监管”下得到了灵魂上的解放,因为学校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然而,随着“S.H.I.T.”的名气越来越大,却引起了另外一座也叫“哈门”的名牌大学的校长迪安·范·浩恩的注意。   虽然年轻人有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权力,虽然巴特比颠覆的是美国的传统教育机制,但他和朋友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他要如何摆脱这一难题,好让自己免除牢狱之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