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

Haoming Yu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2023年由邱礼涛执导的《绝地追击》取材自边境恶性武装贩毒案件,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电影的叙事节奏紧凑流畅,毫不拖沓,情节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步步难关设置扣人心弦。《绝地追击》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灾难片的元素,一边是面对一帮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的毒贩,一边是即将被天灾席卷的危险境地,恶劣的气象和亡命的匪徒这一双重困境的设置加剧了戏剧张力。当战士们找到了毒贩窝藏的据点,展开以少敌多的殊死对决时,即将到来的山体坍塌的天灾又再次使他们陷入困局,陷入绝境的他们能否完成任务、转危为安,成为牵动人心的情节发展线索。《绝地追击》的动作场面依旧惊险,邱礼涛导演以其擅长的写实风格,迅猛刚烈,为观众呈现了多场激烈且震撼的战斗场景。暴雨之下,密林之中,枪林弹雨之间,8077的战士们穿梭跳跃,既要克服不利的地形,又要躲避敌人的子弹。木屋之中王今豪与阿龙的近身搏斗令人目不暇接,山体滑坡时二莱困于坡上岌岌可危,在洪水之中二莱与王今豪身抱浮木被大浪卷跑更是上演了惊魂一刻。在毒贩老巢的决战中,激烈而迅捷的枪战惊心动魄,爆炸时火光四起,硝烟弥漫之中8077战士们以少敌多、无所畏惧地英勇向前,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之下是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守护正义的气魄,使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刚猛的动作表现之下,是感人至深的情感刻画。既有超越生死的战友情——陷入泥沼之下的无奈放手、不畏艰险前去救援同伴,他们在逆境之下团结一心;也有同舟共济的爱情——王今豪与姚瑶并肩作战,却在最后关头将生的机会让给了爱人,任由自己将洪水冲走。最为感人的则是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班长在危难之中为救踩中地雷的男孩而被洪水卷跑;年迈的父母得知儿子凶多吉少的命运后说出的那句:“这就是军人的使命,天灾人祸,随时准备为国牺牲。”面对国家使命和人民安危时,舍小家为大家这一情感的冲突与抉择,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边防战士们的伟大与不易。《绝地追击》以边防战士的绝境之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边境地区严峻的禁毒形势以及公安边防部队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正如片尾所言的那样:没有生而英勇,而是选择无畏。和平年代,依然有这样一群英雄为祖国默默守护,以生命书写使命,以血肉铸就和平。(编辑:刘若能)
导赏:《惊天救援》是我国继《烈火英雄》、《紧急救援》后又一部以消防员为角色主体的救灾题材电影,影片通过刻画消防员在面对灾难时的冷静与无畏表达对这一崇高群体的赞美,同时将火灾专业知识嵌入故事叙事中,挖掘消防体系运作与国家工业实力的内在联系。灾难发生时,消防员是人群中的逆行者,职业特征要求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与自然的咆哮相搏斗。《惊天救援》并没有以盲目乐观与自大的“人定胜天”式态度展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是刻画了个体在面对自然灾难前经受的残酷、艰辛的训练,在经过全方面准备与评估的基础上得出“人不会被自然击倒”的结论。无论是两次救灾,还是日常的体能训练,都磨炼着消防员的意志。影片一反消防员常规的大无畏英雄形象,而是通过展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突显消防工作中牺牲个人情感、保持理智的重要性。在《惊天救援》中,消防员是国家的化身,在工作时他们需要牺牲个人利益践行国家保护人民的承诺,同时也期待着代表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付出的认可,这使影片的父子之情、男女之爱等关系上升到了国家与人民的高度。“中国灾难电影承续的是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美学精神。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敌人改换为风暴、地震、海啸、冰雪等灾难,而不曾改变的是党和她领导的人民群众。”这一革命精神在本片中表现为灭火工业设备对救灾行为的介入,人与机器不再互斥,而是在亲密的互动中共同完成对灾难的克服。《惊天救援》揭示出,自发的个体行动的背后是强大的集体意志,国家崛起与工业现代化是大型救援行动圆满成功的重要前提。(编辑:海边淡鼠)
导赏:《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不同年代青年的热血青春,诠释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影片分为《旗帜》《看见》《寻找》三个单元,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时期,以时间前后的发展顺序进行展开,呈现了1947年北大荒垦荒的大开发时期,以“许牧之、王小红”为代表的“垦荒青年”形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部大开发时期,以“许小东、许蕊”为代表的“支教青年”形象,21世纪90后、00后一代在新媒体兴起时期,以“唐小斌”为代表的“公益青年”形象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在这三个特殊的环境下,也会“无意识”地将自己代入其中,让自己融入到其中,真切地表达出所处年代的奋斗征程,这在“无意识”间会触动许多观众的心弦。通过风格性代码与无意识代码的影像化表达,不仅在人物选择上贴近青年的青春,映射出青年的时代印象,而且为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青年翻译出了艺术化的影像,让各个致力于志愿服务的青年都能够寻求到真实的感同身受,进而引起强烈的共情表达。影片始终围绕“什么才是最好的青春”这一主题。每个单元中的青年都在为理想努力奋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让观众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和奋斗的意义。影片还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影片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寻找》单元中谢冠春对资助人的感恩之情,以及资助人们在生活中先要自己站起来,再去帮助别人的信念,让观众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也引发了人们对奉献与感恩的思考。创作者巧妙地运用文化符号来传递情感和价值观。如《旗帜》单元里选取红旗作为情感符号,多次呈现红旗在雪地上飘扬的画面,代表着那个时代青年人朝气蓬勃、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也寓意青年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与热烈追求;《看见》单元以歌曲《看见》为意象,通过教授、演唱这首歌,带领支教小学的农村孩子们登上了大城市歌唱比赛的舞台,让所有人看到了他们的音乐天赋,也让农村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用奋斗改变命运的种子。影片融合了多种类型元素,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旗帜》中融合了灾难与冒险元素,以及队员之间的爱情元素;《看见》中融合了音乐与歌舞元素,还有师生之间的喜剧元素;《寻找》则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当代青年人的职场经历,探讨现实与理想碰撞时的选择问题,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为网络电影的类型融合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编辑:李彤)
2021年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导赏:《铁道英雄》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游击队”为蓝本,聚焦于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等核心队员的真实事迹,讲述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电影中出现的临枣铁路是津浦铁路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更是战略意义重大的军事要地。回溯至晚清,李鸿章等洋务派先驱的远见卓识,推动了这条横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建设,其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迈进的渴望与努力。然而,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这条铁路却成为了侵略者掠夺资源、运输军需的便利通道,也成为了中国军民誓死捍卫的阵地。《铁道英雄》在类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作为战斗题材主旋律电影也融入了谍战片的元素与唯美的画面风格。《铁道英雄》在人物塑造上摒弃了传统战争片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转而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展现他们在战争中的普通与英勇,他们也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缩影。张涵予饰演的老队长老洪,以其一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带领队员们与敌人殊死搏斗,展现了“硬汉”的坚韧与不屈。而范伟饰演的“笑面卧底”,则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一个表面稳重老实、实则内心深沉的情报员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面对敌人的狡猾与残忍,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毫不退缩,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英勇与无畏。此外,魏晨、俞灏明等青年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影片最终回归到了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探讨与颂扬。在战争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保卫家园的战士,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身份如何,都肩负着共御外敌、护卫河山的神圣使命。(编辑:婧怡)
2020年
导赏:在《八佰》中,管虎重现了1937年中国军队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抵御日军疯狂进攻的壮举。通过战争洗礼完成个人蜕变的军人们是这部影片的主角,高还原度的战斗场面使之成为国产同题材战争片中的杰作。作为一部群像戏,《八佰》不仅再现了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的形象,也通过“羊拐”“老铁”“老算盘”“刀子”等虚构角色再现战争的残酷和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中的思考,帮助观众从不同侧面了解这场战争。王千源、张译、姜武、欧豪、俞灏明等演员在堪称“全员硬汉”的剧组中历经种种考验和困难,成功诠释出角色的特质。正如导演管虎在受访时所说:“它可能不是个电影,就是通过摄像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过历史,去看看发生过什么。”为了还原淞沪抗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剧组耗时18个月设计搭建200亩实景,重现了苏州河两岸的原貌。在片中,苏州河被赋予重要意义,这条河不仅隔开了战区和租界,也是租借内各国人士了解这场战争和中国军队抵抗意志的重要窗口。随着战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租借内的人也被四行仓库守军的壮举所感染,从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中跳脱出来,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从而拉开了国民觉醒的序幕。为了凸显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IMAX65mm摄影机完美适配了战场环境,使其成为亚洲第1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影片在上映后反响强烈,超越一众影片获得了31.1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2020年中国内地票房冠军。(编辑:刘方舟)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