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冯德耀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3年
警察有约
录音
/
导演:
徐耿
/
主演:
夏雨
/
梁静
/
伍宇娟
/
邓芑芃
/
贺小书
/
丁嘉丽
/
陈肖依
/
韩月乔
/
张建新
/
剧雪
/
播放正片
导赏:
《警察有约》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由俆耿指导的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电影。影片围绕北京年轻警察赵六安的日常工作、生活琐事和爱情车轮大战,通过一连串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感叹的个人际遇,展现了一个鲜活可亲又独具个性的小人物的曲折而浪漫的爱情生涯。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囊括了夏雨、梁静等青年演员,杨立新、剧雪、许亚军、贺晓舒等明星也友情加盟,乒乓球冠军王涛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堪称警察版的《爱情呼叫转移》。该片在喜剧境界的追求上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底层,并带有一种向新中国喜剧电影经典回望并致敬的意味。一提到银幕上表现人民警察的喜剧,当然属1959年上海海燕厂出品的《今天我休息》,由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一根筋”式的执勤为民、助人为乐,成了一个鲜活而永不褪色的喜剧典型。马天民所面对的那份喜剧处境的尴尬恰好也是因在相亲路上“遇阻”而失约,直到误会解除乃实现了喜剧的“大团圆”。而赵六安所遭遇的更多的则是“自我成长”的矛盾,并具有某种文化、心理的色彩。夏雨社区小片警,家庭状况:五个姐姐一个妈,排行第六,家中唯一的男性公民。虽然身为警察,但是他性格里却有柔和甚至怯懦的一面,而立之年还没对象的他,为自己缺少阳刚之气而困扰,直至长相明媚、性格爽朗的“梦中情人”耿乐乐(梁静饰演)出现,催生出了那份男女之间爱情的花朵。编导安排的爱情“催化剂”是一个叫豆豆的走失小孩。派出所所长将照看、代管豆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赵六安,这一回竟然将自小受五个姐姐呵护的那一套细心、耐心、温情的本领全都学过来并发挥得恰到好处,使他第一次体验并品尝到了做“父亲”的那一份快乐,赵六安的自我心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更多了一份直面爱情的勇气。本片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将作为故事背景板的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赵六安工作、生活所在的胡同社区,这里充满了温暖的邻里亲情和浓厚的社区氛围,赵六安与邻里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北京社区文化的温馨与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片中场景采用了真实的胡同、公园、街景、建筑作为拍摄背景,人物台词时而夹杂的方言俚语带着鲜明的“京风京韵”,让电影风格更具质感、接地气。(编辑:路明慧)
2002年
背水一战
录音
/
导演:
萧锋
/
主演:
肖荣生
/
王思懿
/
张子健
/
丛珊
/
林鹏
/
吴其江
/
李明
/
毕彦君
/
张惠中
/
李迎旗
/
播放正片
导赏:
改革开放历经数十年,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所面临着技术、资源、规则、平台等维度上的“卡脖子”难题,制约着我国经济从学习追赶向创新领先转型升级,可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过程中的一道坎。总结典型经验教训,寻求“卡脖子”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意义。第8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获奖电影《背水一战》正是一部反映本世纪初时,民营高科技企业攻坚克难、突破外国技术封锁的主旋律故事片,讲述了某公司董事长王建南和他带领的一群青年科技企业人才不畏外强、自行研制开发出高科技产品SQ芯片的曲折故事。本片表达了对改革开放背景下敢为人先的企业家和爱国技术知识分子们的深情礼赞,展现了这一批时代骄子的精神风采。片中人物都具有新千禧年朝气蓬勃、奋发图强的气质和情怀,尤其是精力充沛、意志坚毅、胸怀坦荡、不安于现状的董事长王建南,尽管他只是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尽管他把身家性命全押在SQ芯片的研发上,成功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但他雄心万丈、敢于挑战,有着为中华民族工业振兴抢滩市场的豪情。从在宴席上灌酒募得投资,到首次试验失败引发信任危机,再到后来的讨债风波和心如刀割的转让遣散,华信公司经受了一系列残酷的考验。《背水一战》所展现给观众的已不仅仅是青年才俊们对技术难关的攻克,更是他们对祖国一直被外国高科技垄断历史的改写,其间既充满苦涩与险恶,又不乏雄奇和豪迈,他们之所以作出种种牺牲,是因为深知,自己的努力与国家的荣誉和强大紧密相连。(编辑:曾奕琦)
2000年
刘天华
录音
/
导演:
郑洞天
/
主演:
陈军
/
颜丹晨
/
谢尔盖·阿什玛林
/
张娜
/
陶蓉
/
常罡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刘天华》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同时又是一部音乐故事片,导演使用小说章回式叙事结构展现人物的人生轨迹,使影片更加具备传奇叙事色彩,并以二胡音乐贯穿全片,突出时代变革背景下民族音乐的现代性变革,映射出人物命运的悲欢与酸涩。影片的叙事结构与一般历史片、人物传记片的叙事结构不同,采用的是章回式叙述结构,从妻子、友人、学生三个不同的视角评述刘天华的一生,颇似于电影《公民凯恩》的模式。第一章以妻子殷尚真为引,讲述旧式包办婚姻与江南水乡成长环境,第二章以友人古诺夫为引,讲述中西文化观念与艺术观念冲突,第三章以学生上官于飞为引,讲述师生情,整体脉络囊括了刘天华地域文化下的民族音乐启蒙、中西音乐碰撞下的国乐改革、传授学生音乐理念和创作技法等多个人生阶段,以客观化的视角呈现出人物的多面性,每个视角的情感色彩共同构成对刘天华全面而深刻的描绘。作为一部音乐传记片,二胡成为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其音乐风格的转变决定着叙事的基本走向,《病中吟》《独弦操》《光明行》是刘天华的代表作品,导演将此作为三个章节的章节标题,提纲挈领地道出每个叙事段落的人物思想与情感表达,展现出刘天华的心理历程。《病中吟》一段讲述了娶亲冲喜、父亲病危、三叔痛斥民族乐器等事件,与委婉幽怨的乐曲声相互映衬,传达出生命苦之焦虑的情感,表达刘天华内心彷徨忧虑的心绪和对冲破现实阻碍的渴望;《独弦操》一段讲述民间音乐与正规音乐之争、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之争,凸显西方强势文化下的民族困境,表现刘天华对国乐进行现代性变革的决心,乐曲《独弦操》是一曲单独用二胡内弦演奏的乐曲,是刘天华在二胡演奏方面进行发展、创新的重要成果,主旨、情感表达与该段落内容相呼应;《光明行》一段讲述刘天华拯救参加示威被打伤的学生,以政府镇压爱国运动作为叙事背景,而《光明行》乐曲的创作带有鲜明进行曲的风格,正体现了该段落中刘天华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爱国之情。风格即人,音乐风格造就了人物的精神气质,成为塑造人物的基调。刘天华的音乐风格偏于平淡,婉转而哀怨,如泣如诉,却又不乏激情,从而塑造出刘天华惆怅、平和、沉静而又与世无争的性格。抒情性与忧郁气质相结合的音乐风格与人物性格相互映衬,使得在情感上达成互通性,成为传记片的一大特点。(编辑:州文)
1996年
滑板梦之队
录音
/
导演:
萧锋
/
主演:
李宗华
/
范晶男
/
倪新雨
/
刘轶
/
程久成
/
播放正片
导赏:
萧锋导演的电影《滑板梦之队》是一部描绘90年代中国滑板文化兴起与青少年成长蜕变的青春励志片,影片以表现极限运动激情为叙事切入点,同时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与社会反思。影片以滑板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为纽带,巧妙地将个人成长、家庭关系、教育理念及社会变迁等多重主题交织在一起。电影以一场滑板梦境作为开篇。随后,镜头聚焦于三位性格迥异却同样热爱滑板的普通学生,他们因共同的爱好而结缘,决定组建滑板梦之队,踏上了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的旅程。影片中,八九十年代滑手风格的再现——宽大的服饰、反戴的帽子、自由式滑板的独特韵味,生动展现了滑板文化如何激励着年轻人勇敢追梦。影片探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惑,尤其是齐萌角色的塑造尤为鲜明。起初,齐萌因缺乏自信而显得犹豫不决,滑板成为了他寻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的途径。面对父亲传统而严苛的教育观念,影片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与真实动人的台词交锋,展现了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青少年追求个性自由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而,班主任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为滑板梦之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他们开始刻苦训练,每一次摔倒与站起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随着滑板梦之队名声的日益远扬,他们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更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蜕变。齐萌从最初的不自信到后来的自信满满,他的学习成绩与滑板技艺并驾齐驱更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好证明。可见,兴趣爱好不仅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更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编辑:婧怡)
我也有爸爸
录音
/
导演:
黄蜀芹
/
主演:
吴大维
/
马晓晴
/
薛佳凝
/
王泉
/
张晔
/
蔡鸿翔
/
宋忆宁
/
王正军
/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
导赏:
《我也有爸爸》是我国第四代导演黄蜀芹的电影作品,由吴大维、马晓晴等主演,讲述了一个患有白血病的流浪儿与足球明星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获得第17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殊荣。在创作者真诚、细腻、抒情的镜头下,这部讲述生死议题的深刻影片给人带来童趣、诗意、积极的观看体验。片中流浪儿大志罹患绝症的遭遇令人恻隐难忘,他与没有血缘的运动健将林天海从素昧平生到相互救赎,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我也有爸爸》在传递人类的终极伦理关怀时,不仅仅讲述施助者的单向奉献、自我牺牲,还表现出弱者对于强者的友爱与鼓舞。当林天海所在足球队远征日本却败绩而归,他严重受挫、一蹶不振,大志以稚气可掬的激将法敦促他重振雄风,球队也终于取得胜利的果实,为生病的孩子们赢得善款。这种相互碰撞、相互付出的爱心交流,不仅使剧中人物彼此间真情流露,还酝酿出剧情突转的强大动力,用昂扬的斗志升华影片主旨。全片中绿茵球场与白色病房轮番作为叙事空间,结局画面是一个巨大的足球状气球将一面红十字大旗升上空中,浪漫与现实的象征互相交织,两人奇妙的“父子”情谊使得对生之希望的讴歌成为电影的主旋律,而病情发展和死亡阴影则仅仅作为副调,共同谱写出节奏轻快、明朗温馨的现代童谣。剧组创作人员曾深入白血病儿童群体进行真诚的关怀体察,此般匠心独运是电影《我也有爸爸》感人至深的原因。吴大维和王泉贡献出生动自然的演绎,使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位主角碰撞出火花;片中心地善良的护士也让人印象深刻,她从身怀六甲到诞下新生命,进一步深化了故事的生命意识,出演护士的马晓晴也凭此角色荣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称号。(编辑:曾奕琦)
1993年
第一诱惑
录音
/
导演:
鲍芝芳
/
主演:
奚美娟
/
郑乾龙
/
焦晃
/
许还山
/
达式常
/
凌之浩
/
陆毅
/
何琳
/
李传缨
/
孟谦
/
类型:
家庭
/
剧情
/
导赏:
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93年摄制的工业题材影片,将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雄姿尽收入镜,令人骋目敞怀,不仅承载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记忆,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一部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主旋律电影。影片在女性导演鲍芝芳的匠心独运下,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呈现了一幅当代女性独立自强的壮丽画卷。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叶琳的工作与生活交织在一起,起承转合每一场戏都是扎扎实实地落在人物塑造上。演员奚美娟通过精准的表演,将叶琳的爱岗敬业、智慧温柔的多重性格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职场上,她作为华坤钢铁联合企业的副总工程师,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生活中,她是离异女人和单亲妈妈,但是面对家庭变故和社会诱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奚美娟在塑造叶琳这一角色时,巧妙地将角色特性与演员自身魅力相结合,以自然流畅、不着痕迹的表演方式,将叶琳的复杂情感与多面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叶琳成为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女性形象。《第一诱惑》扎实反映了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竞争力的努力,体现了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影片展现了一批有责任感的高级知识分子与技术骨干,在解决问题时所秉持的实事求是态度,不盲目跟风,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寻找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这种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不仅帮助他们成功克服了企业面临的危机,更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编辑:明慧)
1992年
人之初
录音
/
导演:
郑洞天
/
主演:
葛林
/
张力维
/
贾永红
/
洪昌
/
邹积川
/
陈建军
/
任雷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人之初》是一部深情而独特的儿童故事片,它以少年聂耳(聂守信)的成长经历为叙事核心,巧妙地融入了母亲对家庭的坚守、对子女的无私付出以及聂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这部传记性质的影片之所以被归类为儿童故事片,是因为它并未采取传统的教科书式说教或历史记录的叙述方式,而是选择以聂耳童年的天真趣事为切入点,使观众在更平凡化的世界中感受伟大音乐家的成长历程。郑洞天导演特意选取了一段聂耳幼时的贫寒生活,他希望他的影片承载起在他看来所有儿童片都天然具有的使命,那就是给天真的孩子们一点忧愁,让孩子们更懂得生活。影片中的儿童形象刻画得鲜活真实、情感真挚。聂耳在学堂里认真听讲、与邱师傅学习吹笛子的场景,不仅展示了他的求知欲望和对音乐的痴迷,也拉近了观众与这位未来伟大音乐家的距离。这些童年的趣事让幼时聂耳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更易于我们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演员张力维饰演的母亲形象同样令人动容,公正耿直、善良真诚,为孩子们提供了最早的启蒙教育。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她虽然身处贫困,却始终坚持对孩子们学业的支持,几乎不惜一切代价。作为一名医者,她恪守为人处事的道德,从不多收患者一文钱。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除了为孩子们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在品德和情感上给予了他们深远的影响。她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更难得的在于品德的熏陶和情感的交流,这为聂耳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影结尾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镜头语言呈现了聂耳与童年玩伴的相遇与别离。《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更是将影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象征着聂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坚定信念。聂耳转身走在铁路岔路口上,黑色的身影在暗红色的天空中渐行渐远,一位民族音乐家的人生道路就此展开。(编辑:婧怡)
1990年
落山风
音效
/
导演:
白沉
/
主演:
刘琼
/
宋佳
/
刘新
/
佟瑞敏
/
吴茵
/
张弘
/
王频
/
播放正片
剧情:
台北一家私立医院林院长的儿子文祥。碍于父命,进山到一座与林家有世交的尼姑庵去温课。一天傍晚,文祥正在洗浴,突然一女子一闪不见了,并扔下一句恼怒的训斥。这女子名叫素碧。日后,素碧在文祥面前总是一脸冰霜……
1989年
庭院深深
录音
/
导演:
史蜀君
/
主演:
焦晃
/
宋佳
/
严丽秋
/
尤勇
/
金梦
/
廖有梁
/
王建为
/
贝倩妮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家庭
/
导赏:
《庭院深深》是大陆第一部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的影像化作品,影片在保留文学性的同时也进行结构性的创新,影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交叉叙事结构,将回忆与现实相互交织,通过蒙太奇的叠加画面剪辑手法将男女主人公的生死恋情一层层展开,由此交代两位角色情感波折的前因后果,构建出情节的传奇性。与此同时情感叙述与情节叙述的交错使用谱写出复杂的人物关系,表明封建等级观念是造成情人离散、庄园被毁惨痛遭遇的罪魁祸首。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庭院深深》延续了八十年代诗电影的创作手法,在画面上追求意境之美,通过含蓄的拍摄手法和蒙太奇的处理效果使画面具有诗意的韵律感和美感,从而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影片开头方丝萦闯入废墟之中,悠扬的音乐、庄园废墟的寂寥画面和人物旁白三者结合奠定了影片含蓄隽美的基调,通过“留白”手法的使用给观众无限遐想。而在影片中段章含烟准备投河自杀之时,奔腾的洪水与章含烟走在泥土之中的蒙太奇叠加画面剪辑手法体现出情景交融的诗意美学,奔腾的洪水不仅预示着危险的来临,也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形成对比,强调人物精神的无望和心理的死寂。史蜀君导演是一个具有女性观念的人,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带有自觉的女性话语,片中的女性往往自强自立,这样的形象塑造透露出的是导演的女性理想,也是导演自我形象的写照。《庭院深深》史蜀君导演在其中发挥了主体性,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柔和而畅达的温情来刻画人物的灵魂,营造诗与梦的格调,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表现爱与恨、生与死、复仇与宽恕、猜忌与理解等多种情感,将章含烟塑造成极具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从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有主见的教育工作者,并能够站在女性的角度理性思考自己与柏沛文、欧爱琳三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爱恋之中注重主体性和个体成长。(编辑:张苏慧)
1986年
少爷的磨难
录音
/
导演:
吴贻弓
/
张建亚
/
主演:
陈佩斯
/
赵家玲
/
李纬
/
罗尔夫·霍帕
/
安德里亚斯·曼考夫
/
约阿希姆·滕施泰特
/
黄翊娟
/
胡庆树
/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导赏:
1986年,面临“零拷贝”频出的商业化困境,电影学界掀起“娱乐片”大讨论。学者认为“第五代的影像革命在造就了电影美学高峰的同时,逐渐远离了观众和市场。随着‘探索’走向‘极致’乃至‘极端’,电影逐渐成为了‘沙龙艺术’而远离‘下里巴人’”。为解决艺术影片曲高和寡的状况,影人们纷纷从电影的感性功能、娱乐属性和商业本性等方面为“娱乐片”声援,从而引发了一股“娱乐片”创作热潮,吴贻弓和张建亚的电影《少爷的磨难》正是对这一热潮的回应。《少爷的磨难》的喜剧噱头主要产生于性别倒置和易装情节。陈佩斯饰演的金福为了逃避命运的捉弄,不得不“男扮女装”,穿上了紧身旗袍,捏着嗓子,化身为一个娇羞的姑娘。而莲花则为了掩盖身份“女扮男装”,带上了男式假发,穿上男性的宽袍大褂,变身为一位武功高强的侠士。金福面对攻击时手无缚鸡之力,时时处于“被拯救”的状态,而化身侠客的莲花几次三番救金福于水火,承担起“解救者”的身份;金福的男扮女装引起了李都督的非分之想,而莲花的男性扮相却让金福误以为她心怀不轨。这一系列的性别错位,不仅生发出了极致的戏剧张力,更通过“误识-相识”的桥段,编织起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料。虽然《少爷的磨难》是一部嬉闹荒诞喜剧,但它绝非真空和悬置。在其喜剧外壳下,隐藏着对社会阶级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金福的形象如同一面扭曲的镜子,折射出世间的不公与荒谬。他的每一次易装,都是对社会角色的一次颠覆,每一次逃避,都是对现实束缚的一次挣脱。影片围绕着金福的行动轨迹,辐射出人性的复杂多样与阶级的沉重压迫。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引领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于荒诞中寻找真理。(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