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从周

Congzhou Luo

有片源
1986年
导赏:《非常大总统》基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历史展开,反映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在严峻斗争中的觉醒和思想认识发展轨迹,表现出主人公越挫越勇的精神风貌。影片成功塑造了出融实干家和革命家于一身的孙中山形象,表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该片具有史诗气势,不仅有历史价值,还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影片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危难之际就任非常大总统和陈炯明叛变革命那段峥嵘岁月为历史背景和矛盾为主线。但无意去叙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和具体阐释孙中山的社会理想,而有志于在变幻奇谲的时代风云、大开大阖的政治搏斗中,凸现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驱者的博大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片没有回避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蒙受了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并导致了北伐护法的失败。但影片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孙中山在失败中觉悟奋起,轰毁单纯地利用一个军阀去打倒另一个军阀的旧思想,寻求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从而展现孙中山“愈挫弥奋,愈老弥坚”的精神风貌。这部影片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既有纪实性,又富有浪漫气息的史诗风格。所谓史,就是要给人一种逼真的历史感,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原貌,这不仅体现在人物和事件上,也包括具体环境。譬如孙中山到桂林商议北伐,当地群众倾城出动,松枝青幔,气氛热烈极了。我们在影片中也将努力反映这规模宏大的场面,让观众感同身受到孙中山和人民群众的那种血肉相融的感情。没有这种历史感,任意发挥的激情诗意就没有根基。而所谓诗,就是影片要富有一种盈盈的诗意。这诗意主要来源于孙中山,他既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实干家,又是一个热情洋溢的理想家,他那澎湃激昂的爱国精神和壮丽美好的社会理想更是富有诗意。(编辑:大陆)
1984年
导赏: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1983年,在曹禺的指导下,孙道临对《雷雨》的剧本进行修改,并在1984年推出了电影版《雷雨》。这部电影的问世令《雷雨》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戏剧影视化改编领域热议的话题。1984版《雷雨》在故事情节上基本忠于原著,在人物塑造和主题风格上也与原著基本保持一致。改编聚焦封建大家庭成员间乱伦、三角恋等畸形的爱恋关系,讲述了矿业公司董事长周朴园与续妻繁漪、儿子周萍和周冲住在天津,繁漪冲破束缚与周平相爱,周萍在勾引后母后感到悔恨,恋上侍女四凤并使四凤有了身孕。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得知自己的母亲时周朴园前妻,自己的爱人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后,四凤逃离了周公馆和爱慕他周冲一起被电死。在得知两人死亡的消息后,周萍自杀,一场家庭悲剧最终上演。孙道临在改编中始终秉承忠实于原著的特点,利用镜头语言将悲剧感融入电影空间中,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色,激化了矛盾,使观众得到了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未能体会过的视听感受。但在影片最终的呈现效果中,也有一些小缺憾,例如《雷雨》原著的特色就是“诗一样”优美的台词,而在改编后没有了旁白,只能通过演员的外貌和表演表现出来,使得曹禺的语言描述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话剧《雷雨》的改编相较流行的话剧剧本而言难度更大,1984版《雷雨》在改编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剧本分析,是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也扩大了话剧《雷雨》的影响力。(编辑:刘方舟)
1963年
1959年
1956年
1955年
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