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邹野
Ye Zo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9年
铁人
音乐
/
导演:
尹力
/
主演:
吴刚
/
张铎
/
刘烨
/
黄渤
/
白静
/
胡明
/
马苏
/
徐亮
/
李梦男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铁人》是一部由刘恒精心编剧、尹力执导的国庆六十周年献礼片,也是国产主旋律电影在艺术与商业融合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铁人》采用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双线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单一时间线的叙事模式,赋予了影片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和历史纵深感。尹力导演通过黑白与彩色画面的交替使用,将观众带入那个物资匮乏却精神饱满的年代——黑白画面下的老一代石油工人,他们的生活简单而纯粹,以王进喜为代表,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誓言。这种色彩运用尽可能的对历史场景进行了还原,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致敬。而彩色画面则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石油工人,如刘思成等角色,展现了他们在科技进步与物质充裕的当下,如何面对新的挑战,继续传承并发扬“铁人精神”。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尤为出彩,尤其是对王进喜这一经典形象的再创造,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英雄事迹的堆砌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腻的生活片段和紧张的工作场景,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坚韧不拔。而对新一代石油工人形象的刻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模板,而是有血有肉、有困惑也有坚持的真实个体。面对新时代的复杂环境,他们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还要面对内心的挣扎与选择,这种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使得“铁人精神”的传承不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生动地体现在每一个角色身上。《铁人》深刻挖掘了“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通过新老两代石油工人的对比,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铁人精神”的不同表现形式。新老铁人之间的精神传承与发扬,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编辑:婧怡)
2006年
云水谣
音乐
/
导演:
尹力
/
主演:
陈坤
/
李冰冰
/
徐若瑄
/
张致恒
/
秦汉
/
朱茵
/
归亚蕾
/
梁洛施
/
杨贵媚
/
余晋
/
播放正片
导赏:
《云水谣》通过三地影人首次大规模合作,新的电影语言、结构方式,以及视觉感官的新刺激来生产出新的产品,正是国产商业大片摆脱古装武侠单一模式创造新类型的大胆尝试。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观看影片后评价说,“我被那个年代刻骨铭心、生离死别的爱情所感动,为影片表达出的价值观所震撼。就像《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故事背后也折射出美国精神和价值观念,《云水谣》表达了中国式的爱情,中国式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正是中国国别的独特爱情片。”《云水遥》从表面看,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战争爱情故事。然而,故事背后,隐性地蕴涵了创作者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理想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政治左右人命运的宏大主题。主人公的两段爱情,第一段——政治的分化形成海峡两岸分裂的格局,导致深深相爱的恋人从此远隔天涯,难以厮守终老。第二段——战地恋情开花结果。战火的洗礼,男主人公的爱国热情,令他远赴艰苦的西藏,爱他的女人一路追随,最终双双牺牲于救人的路上。影片结尾,出现一只苍劲的山鹰,直冲云霄,飞越重山峻岭,飞越海峡两岸,喻示着两岸那么近又是那么远,爱情的悲欢离合源于两岸的分隔。故事与影片传达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合渗透。创作者的信仰通过细腻真挚的爱情叙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观众。对此,导演表示:《云水谣》中,很难把爱情主旨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分开,它们渗透在一起。过去很多电影为物理反应,故事、人物、标签、口号都是定制的;现在的电影应该是化学反应,产生“主流电影”这么一种新物质。正如韩三平所说,集中力量打造和宣传《云水谣》这样一部电影的意义在于:中国的古装动作电影在世界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高度,而其他类型的大制作类型电影还非常不成熟,爱情电影也有大片,而不单单是武打片才能做大。多种类型的电影能够一起发展,中国电影才能更健康地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影片《云水谣》不做作,不空洞,不说教,基本做到了雅俗共赏,做到了剧情取胜、以情动人。它作出的一些新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国产大片未来发展的方向,也看到了中国电影美好的未来。影片故事从香港的时尚女青年孟小芮,到隐居在曼哈顿的古稀老人王碧云,又从王碧云年轻时的爱情到一个男人一生的传奇命运,时间跨度巨大。编剧对原著的再创作,赋予了这部爱情片生活的质感,时代的纵深与广阔,更重要的是给予这部爱情影片细腻、激越和富有爆发力的情绪特征。影片利用一些小道具在有限的时间和场景里迅速展现人物特征和关系。三位偶像出身的年轻演员在片中都有令人惊艳的表现,不管是陈秋水的挣扎,王碧云的等待还是王金娣的执著,都被生动到位的表现了出来,其中两个女主角的戏都做得很足,特别是李冰冰,能瞬间让人印象深刻。配角里面,秦汉片中“以牙品人”的职业怪癖,让这个形象无比生动。
2003年
警察有约
音乐
/
导演:
徐耿
/
主演:
夏雨
/
梁静
/
伍宇娟
/
邓芑芃
/
贺小书
/
丁嘉丽
/
陈肖依
/
韩月乔
/
张建新
/
剧雪
/
播放正片
导赏:
《警察有约》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由俆耿指导的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电影。影片围绕北京年轻警察赵六安的日常工作、生活琐事和爱情车轮大战,通过一连串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感叹的个人际遇,展现了一个鲜活可亲又独具个性的小人物的曲折而浪漫的爱情生涯。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囊括了夏雨、梁静等青年演员,杨立新、剧雪、许亚军、贺晓舒等明星也友情加盟,乒乓球冠军王涛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堪称警察版的《爱情呼叫转移》。该片在喜剧境界的追求上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底层,并带有一种向新中国喜剧电影经典回望并致敬的意味。一提到银幕上表现人民警察的喜剧,当然属1959年上海海燕厂出品的《今天我休息》,由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一根筋”式的执勤为民、助人为乐,成了一个鲜活而永不褪色的喜剧典型。马天民所面对的那份喜剧处境的尴尬恰好也是因在相亲路上“遇阻”而失约,直到误会解除乃实现了喜剧的“大团圆”。而赵六安所遭遇的更多的则是“自我成长”的矛盾,并具有某种文化、心理的色彩。夏雨社区小片警,家庭状况:五个姐姐一个妈,排行第六,家中唯一的男性公民。虽然身为警察,但是他性格里却有柔和甚至怯懦的一面,而立之年还没对象的他,为自己缺少阳刚之气而困扰,直至长相明媚、性格爽朗的“梦中情人”耿乐乐(梁静饰演)出现,催生出了那份男女之间爱情的花朵。编导安排的爱情“催化剂”是一个叫豆豆的走失小孩。派出所所长将照看、代管豆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赵六安,这一回竟然将自小受五个姐姐呵护的那一套细心、耐心、温情的本领全都学过来并发挥得恰到好处,使他第一次体验并品尝到了做“父亲”的那一份快乐,赵六安的自我心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更多了一份直面爱情的勇气。本片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将作为故事背景板的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赵六安工作、生活所在的胡同社区,这里充满了温暖的邻里亲情和浓厚的社区氛围,赵六安与邻里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北京社区文化的温馨与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片中场景采用了真实的胡同、公园、街景、建筑作为拍摄背景,人物台词时而夹杂的方言俚语带着鲜明的“京风京韵”,让电影风格更具质感、接地气。(编辑:路明慧)
2001年
平原枪声
音乐
/
导演:
何群
/
主演:
胡军
/
李梦男
/
刘琳
/
赵小锐
/
张嘉益
/
播放正片
导赏:
游击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
2000年
草房子
音乐
/
导演:
徐耿
/
主演:
曹丹
/
杜源
/
吴琴琴
/
金喜荣
/
许雁青
/
徐成峰
/
马翎雁
/
张建新
/
张建霞
/
杨曦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改编自曹文轩的同名小说,继承了原著的散文化、诗性的叙事风格。它借鉴电影《城南旧事》的叙事手法,采取双线模式,在独立故事的同时贯穿桑桑对纸月的朦胧感情,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成功再现了原著中几个经典形象,将原著对人性美的追求和\"苦难与悲剧中坚强成长\"的价值取向完美地转化为画面,给观众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导演的镜头语言平和、朴素,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透视,涂上了几分颇具“孩子气”的梦幻般的色调,完整呈现了原著及剧本中生活图景、情感氛围的艺术效果。
金婚
音乐
/
导演:
赵重光
/
王坪
/
主演:
田成仁
/
王玉梅
/
何冰
/
夏立言
/
王慧源
/
虞梦
/
马恩然
/
播放正片
剧情:
一张旧照片,勾起了老知识分子苏云清、季玉娴夫妇对五十年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回忆和感慨。星期天,老两口想叫儿女们都回家来吃饭,顺便商议一下过金婚的事,老人们忙了半天,孩子们却一个也没回来。儿女们都在为各自的生活所忙碌所困扰。国庆节一家人终于聚在一起,孙女孙子看了旧照片,惊异爷爷奶奶也曾年轻过。儿女们对庆祝金婚各有想法,却都想不到老人心里去。一向健壮的苏云清突然心脏病发作,季玉娴和孩子们联系不上,孤独无援,最后一个人把老伴儿从病魔手里抢了回来。金婚的日子到了,老人给孩子留下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互相搀扶着登上火车,去寻访他们五十年前大学里那泓情感的源头。不为别人,不为孩子,第一次为自己过一个节日。
1998年
红娘
音乐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苏有朋
/
刘欣
/
王馥荔
/
陈丽峰
/
胡军
/
宁文彤
/
李建义
/
谢添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红娘》是对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的一次现代性解读与重构,影片超越了传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单一叙事框架,转而聚焦于红娘这一配角形象的深度挖掘与情感世界的广阔展现。在这部影片中,红娘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媒介,也是封建婚姻制度重压下,无数渴望自由、追求真爱之弱男少女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化身。影片中的红娘,相较于原著,被赋予了更为成熟且深刻的情感维度。她比莺莺年长几岁,这一微妙的年龄差赋予了她更为成熟的心智与判断力,也让她在崔、张爱情故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红娘的情感世界,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性光辉的颂歌,她以超乎主仆关系的深情厚谊,为崔、张的爱情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她的每一次行动,都源自于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坚持与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是对“情”与“理”激烈碰撞下人性光辉的坚定捍卫。在那个礼教森严、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红娘的形象冲击着既定的社会规范与性别角色定位。与循规蹈矩、唯命是从的官家小姐形成鲜明对比,红娘以其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性格特质冲击着压抑的环境。她不满于“夫人失信”,不甘于见证美好情感的破灭,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挑战权威,为崔、张的爱情争取一线生机。红娘与老夫人、孙彪将军的对话是情节推进的关键,这两段关键对话戏展现着情感与理智、传统与现代激烈交锋。红娘陈情于理,晓以利害,成功推进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线。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自然迷朦的山色与庄严素雅的佛寺环境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悠远的氛围。道具设计上,无论是中式寻丈栏杆台、高僧的坐床,还是遮棚肩舆、屏几烛台等细节,都精心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历史穿越,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编辑:婧怡)
1992年
山神
音乐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盖丽丽
/
申军谊
/
王馥荔
/
牛犇
/
德力格尔
/
纪军
/
李宝成
/
阴爱国
/
播放正片
导赏:
黄健中导演曾说:“我的每一部影片都贯穿着文化反思,并且在创作中永远不会丢弃这个东西。”继《良家妇女》和《贞女》之后,《山神》成为黄健中导演对于山村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又一力作。在这部影片中,巍峨挺立的陡峭石柱,犹如山神般矗立于天地之间,成为村民们悲欢离合的见证。葱郁繁茂的山林,树叶在微风的轻抚下沙沙作响,宛如古老中国悠长历史的低语,诉说着一个充满神秘意味的乡村世界。影片描摹了一个充满原始魅力的山村。在这个世界里,自然不只是背景,更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灵性般的存在,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遗孀翠环、帮工石柱以及英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如同山间缠绕的藤蔓,在岁月的滋养下生长蔓延。翠环对石柱的深情,是一种传统的、默默付出的爱,如同山脚下的溪流,深沉而内敛。石柱对英子的爱,则是青春的、热烈的,像野花般绚烂而夺目。黄健中导演也在这两种情感形式中注入了自己的偏向性,他将最终的幸福赋予了英子,而将承载着传统儒家妇女形象的翠环置于幸福的边缘。不过,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黄健中,对于新旧文化仍然显现出游移和复杂的态度,他最后让翠环成为了拯救和成全两人爱情的“圣母”,对具有传统品格的女性依旧充满敬意。从主题上看,《山神》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探讨。石柱苦练绝技采参的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博弈。他对“夫妻参”的追求,既有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也有对自身价值的证明。然而,当八条好汉为了争夺“夫妻参”而短兵相接时,也揭示出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而山神的存在,似乎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审视,它就像沉默的造物主般守护着这片山林,也见证着人类的善恶。(编辑:王梓苡)
1991年
过年
音乐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李保田
/
赵丽蓉
/
六小龄童
/
丁嘉丽
/
胡亚捷
/
谭小燕
/
梁天
/
马晓晴
/
王丽云
/
葛优
/
播放正片
导赏:
《过年》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北方中国农村民俗生活的家庭剧情片。以优美、流畅的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真实、亲切的生活画卷。通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折射了社会中的种种人情百态,反映了商品经济进入中国家庭后引起的矛盾与变革。影片改编自美一的舞台剧《大年初一》,沿用了\"三一律”的戏剧结构,主要故事的发生时间在24小时之内,地点集中在程家老房子,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即大年初一吃团国饭,借用程家老两口的视点,线性地将叙事展开,戏剧冲突接二连三,最终推向高潮。影片中的每个典型人物都被一众“戏骨”塑造得传神和到位。李保田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贴切传达了一个父亲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给他带来的无奈痛苦。赵丽蓉的表演更是精彩,宛如一个真实平凡的农村老太。片中的程母将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慈爱、包容刻在眉间,将生活的忧愁和不甘咽在了肚子里,凭借此片获得了1990年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最佳女主角奖。葛优饰演的大女婿反面形象鲜明,是虚伪的化身,他的表演默诙谐,为影片带来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六小龄童饰演的大儿子程志是一个老实本分但家庭疏离的形象。丁嘉丽的表演也相当出彩,她饰演的是泼辣户的大嫂,成功地塑造出了很多人心目中势利又长舌的亲戚形象。梁天饰演的小儿子程远,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迷茫和不安。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使得心怀鬼胎的子女们丑态毕露。大家族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不堪一击。真正让他们齐聚一堂的,还得是那盘大菜--钱。本片是中国第一部同期立体声故事片,在中国电影技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东北农村的民俗展现得很到位,使影片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同时,本片的全明星阵容和春节题材,也可以看作是国内贺岁片的“鼻祖\",但是相较于其后《甲方乙方》之类的以娱乐为目的的\"贺岁片\",《过年》也是一部“反贺岁”电影,没有采用大欢喜的结局,对现实社会和被金钱扭曲的人性被有着批判的介入姿态。将戏剧性与真实感相结合,严肃尖刻地捕捉再现了时代风貌,逼近了生活的真相,是部引人深思的悲喜剧。(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