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有片源
2019年
2017年
导赏:《旋风女队》是一部充满青春励志色彩的影片,它以真实素材为基础,讲述了一群来自偏僻山村的黎族孩子们在一位落魄足球教练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追求足球梦想的故事。影片将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细节的真实性相结合,融入了特色的黎族风情和大量的幽默元素,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电影重现了“最美乡村教师”肖山和琼中女足经历的故事,所展现的赤脚踢足球、稻田堤上练习跑步、下雨天训练、比赛等等,都是球队组建之初队员们的真实经历。从教练初到海南琼中中学,面对一群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女孩,到她们逐渐组队、训练,再到经历无数失败与泪水,最终走向成功,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坚持。起初的大家像一盘散沙,吴小丽通过耐心将孩子们通过足球汇聚到一起。影片不仅展现了足球运动的魅力,更深刻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与变化,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那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份成长不仅是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吴小丽的成长,出演吴小丽的王莎莎,已经从大众熟悉的鬼马少女莫小贝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坚韧不拔的追梦教练,此次角色的新尝试,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她从踢主力位置到找工作的频频受挫,都让她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她并没有放弃,当看到支教体育老师的信息时,她义无反顾的独自前往继续追梦的道路,孩子们一步步的蜕变与成长,同样也是吴小丽的追梦道路,她们互相陪伴,彼此支撑。在吴小丽刚到山庄时,村民说道:没有老师在村里能待超过两个月,吴小丽的坚定既体现出她的坚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教育落差等现实问题,在看到孩子们女生多于男生的时候,乡村女孩的梦想不得不让人们想到张桂梅,她几十年如一日,将无数困在大山的女孩们,为她们开辟出实现梦想的通道。吴小丽与孩子们通过足球,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影片的视觉效果和音效设计也为故事增色不少。虽然有些评论对下大雨比赛的场面觉得略显夸张,但正是这种体育精神的夸张表现,让观众更加感受到比赛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主题曲《飞》和片尾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让人热血沸腾,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氛围,使得整个观影过程更加沉浸。虽然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冠军,但似乎对于孩子们与吴小丽来说已经是另一种成功,它是对梦想追求的不懈的坚持。竞技体育充满精彩与意外,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背负着责任与对梦想的坚持,影片不仅向观众传递了女足的精神,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不该被嘲笑。(编辑:王晶)
2015年
2012年
2011年
2009年
导赏:2009年,青岛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拍摄了电影《寻找微尘》,力争艺术化地再现“微尘”事迹,传颂“微尘”精神。电影《寻找微尘》不仅是一部观众喜爱的作品,也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主旋律电影佳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黄式宪称:“这部电影是一幅时代剪影。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产生这样一个作品,显示出我们社会和谐、有尊严的文化格局。”《寻找微尘》的编导者以广播电台记者唐影寻找“微尘”为线索,把一个个“微尘”牵引出来,联接起来,为影片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编导者又虚构了一个故事,在具体的层面上使“微尘”的故事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方面是母亲要退还“微尘”捐助给女儿的助学费用;另一方面是唐影动员“微尘”为救治母亲而捐助钱款。环环交错,有悬念,有张力,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谁是“微尘”的问号一直贯穿始终,最后原始的“微尘”虽然没有找到,但却找到了无数个新的“微尘”,找到了人间真爱,找到了世上真情,找到了中华民族互相帮扶、和谐发展的根。此外,《寻找微尘》在谋篇结构和镜头调度上也颇具特色。影片的关键动作是寻找,而且是普展到全社会,广泛动员群众的散发式动作。编导巧妙地抓住了电台主持人唐影,她的职责和岗位,正好便于把普遍发动、广泛动员的散发式“寻找”,用广播电台统摄于一体,避免了广泛寻找容易在影片结构上形成散漫浮泛的毛病。“微尘”是时代的良心,“微尘”是精神的坐标。青岛市以公益电影《寻找微尘》为切入点,把“微尘”这一爱心公益品牌塑造、提升为新时期的城市精神,使之成为推动青岛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力量,探索出一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编辑:赵敏)
2004年
2002年
1999年
1995年
归土
归土

演员/

导演:梁本熙/
类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