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

Hewei Y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电影《第二十条》是张艺谋导演接续《狙击手》《满江红》春节档电影之后的又一部春节档影片,影片采用现实主义风格描写身边人身边事,通过一个普通挂职检察官的视角展现平民的困境与遭遇,表现他们在法律面前的无措和恶势力权威之下的绝望,通过巧妙串联三个案件,分别是儿子见义勇为抵制校园霸凌而遭受反殴事件,因被冤枉而讨求公道的公交车司机事件,被欺侮的残障人士事件,将议题指向《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条款,将人物的现实艰难呈现于银幕之上,力求与观众达到共鸣、共情,引发大众对法与情与理的思考。《第二十条》除具备现实色彩之外,还融入了许多喜剧色彩,马丽喜剧演员身份的加入相当于给电影定锚,让影片在合家欢的档期中脱颖而出。影片的喜剧质感摒弃了夸张式的喜剧表演,追求的是一种滚动式的喜剧,表现的是生活中自然而然、不加修饰的流动的幽默,其中最为幽默的喜剧效果是语言的机智所带来的,东北方言的妙语连珠在让人感到亲切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杀伤力,马丽与雷佳音两人的口角之争是影片生活幽默的亮点,愤怒的情绪之中夹杂着好玩有趣,这不仅是身为东北演员的两人所带来的语言特色,也是张艺谋导演所追求的“生活流”喜剧特色。作为一部重大检察题材影片,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款的普及是影片的重中之重,片名《第二十条》直接地向观众科普了“第二十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条款,并通过三个真实立体的案件呈现让观众明晰正当防卫的定性与判决,让观众明确何为“正当防卫”。同时,公平与正义的表达,法理与情理的较量也是影片表达的重点,张艺谋导演赋予人物人道主义关怀,以此为基冲破法律功不可破的森严城墙,在理性思考的同时注入感性色彩,突出“法律为人民”的责任感,在情与法的两难之境中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该影片中也可以窥见张艺谋导演执导的《秋菊打官司》一篇,影片表达的主旨同样是公平正义,只不过叙事主体从状告村主任的农村妇女秋菊变成了执法的检察官,时过境迁,千家万户的共同祈求与美好愿景依旧没有变。(编辑:张苏慧)
导赏:《逆行人生》是徐峥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徐峥此次选择从“外卖行业”入手展开故事,讲述了大厂骨干高志垒在经历失业后走进生活的逆流,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员,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群互帮互助的同行的故事。在角色设定上,由徐峥出演的男主角高志垒原本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通过展现他中年失业后每月房贷、老人就医、孩子上学等压力拉进了观众与角色间的关系。当投了大量简历却依旧没有工作后,主人公走进了外卖员行列,影片的视角也转向了外卖员群体。通过加入贾冰、王骁、邬家楷等人的角色构成了群像式的故事脉络。影片以轻松幽默的小笑点为点缀,营造出一种轻松治愈的氛围,例如贾冰饰演的朱站长上秒保安队长、下秒外卖站长的身份两极反转,呈现出他“干一行,爱一行”的积极心态,独特的幽默表演深刻诠释了乐观向上的生活底色。王骁饰演的“省钱大师”老抠,在缝缝补补中用毫无保留的爱,填补着小家和孩子的未来,将一位乐观面对生活的外卖骑士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又深入人心。在《我和我的父辈》《爱情神话》等影片中,徐峥成功的将现实主义题材和喜剧相结合,展示出小人物生活中的苦与甜,《逆行人生》则延续了这一创作特点,避免了过于严肃、教条式的煽情戏路,观众们也随着高志垒踏入外卖员行列后的一系列遭遇感受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和生活上的真情冷暖。真正做到了现实题材与社会生活的同频共振,正如徐峥所说“《逆行人生》不只是外卖员,而是聚焦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包括经历裁员失业、背负房贷、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的家庭陷入了一个至暗时刻,要和家人一起携手度过难关”。(编辑:方舟)
2023年
导赏:《坚如磐石》是导演张艺谋回归现实主义的力作,也是他首次尝试当代都市题材警匪片的创作。影片以扫黑除恶,惩治腐败作为主题,故事围绕以金江市副市长郑刚(张国立饰)和金江首富黎志田(于和伟饰)为首的官商勾结黑恶团伙展开,揭示了令人发指的腐败行为和罪恶行径,赞颂了以苏见明(雷佳音饰)和李惠琳(周冬雨饰)为代表的公安干警侦破案件铲除黑恶势力的英勇壮举。正如张艺谋定下的“不要写简单的同情,是写人性的认识”的创作基调,在《坚如磐石》中,导演用四层逻辑结构将故事内核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表面的案件侦破,到第二层郑刚和黎志田的博弈、第三层郑刚和苏见明的博弈,再到最后深刻的人际与情感解剖,复杂的结构设定对金钱、权力与人性关系进行深度透视,揭示出清除黑恶势力的重要意义。相较于同题材作品,《坚如磐石》在视听语言方面有着极富特点的呈现。擅长运用颜色表意功能的张艺谋此次聚焦现代都市,打造出色彩斑斓、光影迷离的城市景观,营造出真实又魔幻的影像风格。此外,在暴力元素的呈现上这部电影也有了更大的尺度,其中黎志田让合作伙伴火锅中捞手机、穿着防护服杀人的场面给观众带来极大震撼,藏于墙体中偶然露出的尸体则让他和郑刚合谋的一起命案大白于天下,凸显出了角色的凶狠残暴。于和伟、张国立、陈冲等演技派演员的精彩表演对影片的人物群像成功塑造做出重要贡献,无论是首富黎志田在家人和外人面前的多样面孔转换,还是副市长郑刚作为典型“两面人”的表现,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有代表性的银幕形象。《坚如磐石》让观众们看到了张艺谋导演勇于开拓、敢于表达的旺盛创作力,也为同类作品的创作开拓出新的思路。(编辑:刘方舟)
导赏:《二手杰作》是一部深刻揭示现实荒诞性的电影,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既温馨又幽默的世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角色,展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精神困境,以及社会对于名利和虚荣的追逐。影片以其辛辣的讽刺喜剧风格,引发了观众对于自我认同和现实价值的深刻思考。浓厚的讽刺意味是本片最大的特点,它不仅揭示了文学出版行业的乱象,还对虚假偶像的泡沫繁荣和盲目跟风的自欺欺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导演王子昭大胆地让植物人儿子醒来,逼迫本身潦倒困窘却一夜走红的父亲走上了一段更加骇人的发疯之路。自费出书、花钱宣传、囤书买榜,谎言终被戳穿,光天化日“斯文扫地”,这些情节在嬉笑之间却别有意味。在剧作层面上,马寅波的刻画饱满且立体,他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曾被生活磨平的男性。演员于和伟为马寅波的人物塑造贡献了非常亮眼的表演,使得角色更加鲜活。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颇具特色,如郭麒麟饰演的马墨,在苏醒之后的剧情中,马墨展现了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二手杰作》在探讨自我认同的主题上,虽然披了很多外衣,比如中年(男性)危机,这个主题很少在国产电影里出现,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影片的高潮戏——马寅波在天台劝说小美不要自杀——带出了整个故事最终的价值取向:和自己和解,那么,可以不和自己和解吗?可以不承认自己的平庸吗?可以带着那一点点虚荣,一点点清高,一点点小骄傲继续自己的人生吗,即使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些问题,都是影片留给观众的深刻思考。《二手杰作》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它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部电影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对于现实、自我和社会价值的深刻反思。(编辑:赵敏)
2022年
2021年
导赏:电影《刺杀小说家》在2021年春节档可谓是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这部电影是一部基于双雪涛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奇幻巨制,在故事情节上继承了原著的玄虚与哲学意味,在叙事结构和视觉呈现上进行了深度的拓展与创新。《刺杀小说家》从小说到电影故事核心并未发生改变。电影采用了套层结构,即电影中嵌套了一个小说世界。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使得现实与奇幻两个世界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镜像关系。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个世界中人物角色的相互对应。在主题表达上,电影《刺杀小说家》讲述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儿童拐卖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行动和经历,探讨了人性、正义、爱与牺牲等深刻的主题。这些主题也体现在了现实与奇幻两个世界的交汇点上。影片中对小说世界的设计进一步升级了故事的奇幻色彩,即典型“影游融合”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借鉴了游戏化的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角色和情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观众可以感受到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在小说世界中的映射和放大。《刺杀小说家》在视觉特效和音效制作上也堪称“巅峰之作”。尤其在中国奇幻片走低的窘境下,《刺杀小说家》给出了新的奇幻视效大片方案,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特效的未来。电影采用了虚拟拍摄技术,与极具震撼力的音效相得益彰,这种巅峰级的后期制作规模和难度,展现了电影制作团队的精湛技艺,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华语电影的无限可能。(编辑:婧怡)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谍战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片,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张艺谋,这位享誉国际的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电影语言,首次尝试谍战题材,带来了《悬崖之上》这部作品。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传统谍战片类型的一次致敬,更是在叙事手法和美学表达上的一次大胆创新。《悬崖之上》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影片通过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中所遭遇的重重危机。这部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观众的视角与主人公的视角紧密绑定,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冲突。在美学风格上,张艺谋巧妙地运用了黑白色调和持续的雪景,构建了一种冷峻、压抑的视觉氛围。这种视觉风格不仅与影片的谍战主题相得益彰,更是对那个时代历史氛围的一种再现。影片中的“雪一直下”不仅是一个视觉符号,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象征着革命者在黑暗中的坚持与牺牲。张艺谋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观众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角色的情感深度。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同样展现了张艺谋的深厚功力。与传统谍战片中的英雄形象不同,《悬崖之上》中的特工们并非无所不能,他们有着自己的恐惧和犹豫,甚至在关键时刻会做出违背特工原则的选择。这种人物设定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背景故事和情感纠葛,这些故事和纠葛在紧张的谍战氛围中逐渐展开,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光辉。《悬崖之上》打破了传统谍战片的悬疑布置方式,采用了一种“明牌”的叙事手法,让叛徒、潜伏者等角色提早浮出水面。这种叙事策略使得影片的悬念不再仅仅依赖于“谁是卧底”的猜谜游戏,而是转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影片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对角色产生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从而引发了对人性、信仰和牺牲的深刻思考。此外,影片在音乐和剪辑上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紧张的情节伴随着扣人心弦的音乐,使得影片的节奏感和紧张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剪辑上则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艺术深度。《悬崖之上》是一部在叙事和美学上都极具探索精神的电影。它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紧张刺激的谍战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故事,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信仰和牺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张艺谋通过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他作为一位电影大师的艺术魅力和创新能力。《悬崖之上》不仅是对中国谍战电影传统的一次致敬,更是对这一类型片的一次成功的创新和拓展。(编辑:赵敏)
2020年
导赏: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和我的家乡》为时代献礼,通过延续姊妹篇《我和我的祖国》的集锦创作方式,将视野由城市投向乡村、由宏观转向个人,努力讲好城乡脱贫奔小康的故事,唤醒每个游子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我和我的家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主流电影创作模式的成熟,创作者们在主流思想、艺术追求与商业价值间找到了一条既能加深家国一体价值观认同、又能带来欢乐陶冶情操的理想路径。影片在叙事技巧上“以小博大”,“相比《我和我的祖国》以时间为轴讲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七个重大事件,《我和我的家乡》则以空间为序展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地点的家乡变迁。如果说,前者是小人物在‘小时刻’与大时代的‘迎头相撞’,那么后者就是小人物在‘小地方’和大时代的‘旧梦重圆’。”出租车司机、农民工、乡村教师、带货主播,他们是城市与乡村中最常见的个体,是被新闻流量和热门数据掩盖的普通人。但正是在这些人身上,蕴藏着最接地气的烟火气和最朴素的善良、正义。他们在城市思念着家乡的圆月,在农村修路、支教、抗沙,深入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舍弃个人得失换来家乡巨变。医疗改革、科技创新、尊师重教、回乡创业、驻村扶贫,五大故事基本都采用先抑后扬再升华的叙事逻辑,深入脱贫举措的具体成果,串联起脱贫攻坚的重要话题,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却又统一于“家国一体”的共同主题。形式上,《我和我的家乡》“采用风格各异的电影技巧和笑中带泪的喜剧表达方式,由一种纯正、欢快、轻盈的叙事基调进行串联”,使影片观感轻盈,以人的信念、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动观众。《最后一课》前半段铺垫了大量笑点,后半段则以怀旧的姿态制造时空的交叠,当年姜小峰在画纸上未竟的愿望,终于在他与范老师重逢的时刻实现。这是将人性力量与电影本质魅力精彩结合的瞬间。除此之外,影片也积极探索视频媒介形式与电影的结合,拓宽电影影像的空间。片中顺应当下网络趋势,融入了大量竖屏短视频,并将其以互联网审美语感呈现,每个个体都会被看见,他们在时代中的参与、奉献也都会被记录、呈现。(编辑:海边淡鼠)
2019年
导赏: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和外星文明相遇的角度展开,讲述了文明之间的三方较量,其外核是一场人类低端文明与外星人高端文明啼笑皆非的混战,内核却是对其进行解构,影片的前半部分通过外星人掌控耿浩和大飞来体现它们的智慧与权威,后半部分通过猴子欢欢对外星人的偷梁换柱以及外星人附身于猴子欢欢来消解科技文明的高高在上,将外星人变成猴,让猴性与科技文明性集于一体,两者相互争斗,同时马戏团的杂耍手段对猴性的降伏,用中国传统镇符巫术对抗外星科技文明等此类手段,都是宁浩导演本片荒诞讽刺性的所在。这样的讽刺调侃恰恰是宁浩导演基于本土文化逻辑和本土文化环境所设计的,他认为外星人来到中国可以喝酒,可以表演金枪锁喉,这是由中国的文化系统所决定的故事走向。同样外星人最后变成了一只“泼猴”,导演认为“泼猴”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部分,撒泼也是主流文化批判的现象之一,因此《疯狂的外星人》这部作品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之下所生成的荒诞喜剧。影片中关于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并没有采取极端对峙的手法,而是在争斗之中相互渗透,相互沟通,体现出一种“竞争性共处”的关系,这在影片中体现为在酒缸中腌制过的外星人离开地球时,吸走了屋内的各种白酒,这是一种文明狂欢之后的沟通与交流。影片在喜剧性的呈现上采用了误会和重复的喜剧叙事方式。误会的情节体现在两处,一处是体现在文明的认知差异上,影片中耿浩和大飞初次见到外星人便判定其为灵长类,认为其是出身于非洲的刚果猴,并按照耍猴的方式训练它;一处是体现在言不达意的理解上,外星人试图让耿浩将基因球含在嘴里,并亲自做了示范,而耿浩却理解成将基因球吞咽下去,两者之间的误会将喜剧效果加大。重复的喜剧叙事方式体现为C国特工重复性的找寻失败,外星人通过向C国求助,乐华世界公园的著名景点与C国特工在世界地图上的游走形成强烈反差,多次的画面呈现加强了喜剧效果的表达,同时C国特工在世界各处上演的警匪片、枪战片桥段和狼狈姿态加剧讽刺性。影片表演上所产生的喜剧效果主要得益于黄渤和沈腾的喜剧表演与喜剧经验,最出彩的可谓是台词的喜剧效果,沈腾的东北话出口成章,语言俏皮、粗俗,带有小市民化的风格,黄渤与沈腾之间插科打诨的对话也极具生活化气息,从而使影片更接地气,更加具有下沉市场。喜剧包袱的设计也呈现出一种小品式的色彩,笑料密集,节奏快速轻松,深得观众青睐。语言的市井化和幽默风趣常常需要和电影的情境与场景相关联,该片的影像风格追求强烈的市井风,所展现的是“破铜烂铁、垃圾堆式的纷乱的生活”,粗粝的生活质感不仅强化了对人物的塑造,也加剧了两种文明之间的对冲,从而使得喜剧戏剧效果集中且有效。(编辑:张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