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

Yili Ma

有片源
2018年
导赏:《找到你》以寻找丢失的孩子多多为线索展开,同时也反映出女性角色在生存环境中找到另一个真实自我的过程。表面上看,李捷、孙芳、朱敏在原生家庭、教育背景和职场经历方面差异明显,但用片中李捷的话来说,她们其实是“处在不同的境遇,活在各自的难题中”。影片通过倒序的角度展开对故事的描绘。孙芳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村妇女,长久遭遇丈夫家暴的她没有马上与丈夫离婚,当她生下有先天性疾病的女儿珠珠后,重男轻女不愿承担育儿责任的丈夫迫使孙芳不得不进城务工,为重病的女儿筹集巨额医药费。家庭生活的不顺使得孙芳将女儿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希望,于是对女儿散发出近乎偏执的母性。因为交不起医药费床位被李捷的女儿多多占用、间接导致雨夜女儿病危没能及时赶到医院而病逝后,绝望又偏执的孙芳燃起了向李捷复仇的心。她用尽手段当了多多的保姆却从没有伤害过多多。李捷一个独立优秀的律师,精致的职业套装、高跟鞋、明艳的口红是她的特征,暗示出她的精英女性气质。但光鲜的外表下,李捷的生活也充斥着诸多无奈。为了与前夫争夺抚养权,她不得不努力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财力状况,在打拼工作与照顾女儿的夹缝中勉力维持。朱敏也是一位在失败的婚姻关系中竭力抗争的全职母亲,三人的关系随着寻找朱朱的过程开始变化发展。在影片中,马伊琍和姚晨的对手戏十分精彩,两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更加直观的让人感受到影片传递出对女性角色的思考与重塑,姚晨饰演的李捷从一个女性精英到为了寻找孩子头发凌乱,精神崩溃,情绪爆发,满身伤痕,在地下通道用手拼命的翻着垃圾,大喊,奔跑通过一些列的动作展现出一个母亲的急迫与焦虑,马伊琍饰演的孙芳是一个很多面的角色,为了救孩子去拼命工作,抱着死去的孩子在雨夜跪地痛苦的苦楚,以及隐忍在李捷家做保姆的唯唯诺诺,每一种人物的状态都展现的活灵活现。二人最后在甲板上的对话是两位女性角色灵魂共鸣最深刻的一幕,李捷的后悔以及一次一次的磕头祈求,孙芳内心的挣扎,即便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但那一刻对于母亲角色诠释在那一刻达成和解。李捷终于明白了母亲的意义以及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这也间接对朱敏的案件起到了影响的作用,起初对朱敏的冰冷与漠视,经过此番的经历,三位不同境遇的女性也都互相的理解与感同身受。影片虽然将故事聚焦在寻找孩子的刑事案件上,背后却折射出当下女性常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现代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抉择,让众多的现代女性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使观众在角色背后感受到更多关于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影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述了职业女性群体在社会多元竞争中的诸多无奈。(编辑:王晶)
2012年
导赏:《寒战》于2012年上映后便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反响,一些观众评价这是一部继《无间道》后最好的香港警匪片,由导演梁乐民、陆剑青联合编导,并汇集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林家栋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将政治权谋、人性抉择和复杂情感交织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最安全城市”内部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从一起看似普通的劫持案开始,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揭露出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悬念,同时能看到令人兴奋的飞车追逐、爆炸和枪战,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不断猜测和推理。此外,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伏笔等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真相与谎言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调虎离山,趁火打劫,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充满“孙子兵法”的意味,甚至在影片最后献上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郭富城和梁家辉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演技保障。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副处长刘杰辉,冷静、果断,充满了正义感,他的表演既展现了角色的威严与坚定,又不失人性化的温情。而梁家辉则饰演了另一位警务处副处长李文彬,他的角色更加复杂多变,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有对人情的牵挂。两位演员在影片中的对手戏堪称经典,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官场的复杂与矛盾。《寒战》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警匪片的题材范围,让观众可以深刻地思考法治、权力、正义和人性等永恒主题。(编辑:路明慧)
2011年
2004年
剧情: 清晨6:30,持续了几天的大雪还在窗外撤絮般的飘飞,整个通海市除了繁忙的街道,几乎被白茫茫一片厚厚的积雪覆盖得严严实实。市电力总公司于总工程师从被窝里爬起来时,收音机里传来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大雪还将继续,夜间气温将降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零下15℃。临近春节的几天里,于总好像被架上了电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在仁爱医院做主治大夫的妻子也格外的忙,手术是一台接着一台手术,经常是一台手术下来,人已累得散了架,早晨下班回到家里正赶上于总忙着去上班。时间长了,于总和妻子小叶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 出了门,8:20于总径直出现在通海市变电站,为已经上报的高君线128号线塔维修的事,给工程技术人员交代具体细节。此时的通海市迎来了又一天上班的高峰。市长吴峰坐在车里问完秘书节日期间的保障安排后,关切地问起了在仁爱医院准备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高堂养母的情况;一名警察正用路边的公用电话给女儿打电话,不注意间,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钻进了自己停在路边的车里;过了正午,郊区北山长城游览区里,幼儿园宋老师正带着八个孩子在长城上游玩;积雪覆盖的山脚下,某施工工地的工人师傅正在北山高压走廊下吊装管道。一切都那么正常,正常得丝毫没有一场突发的安全事件正向整个城市袭来的征兆。 17:43分,隆冬的太阳早早地溜到了山下,城市在下班的高峰中开始喧闹起来。此时,北山高压走廊一根22万伏输电线路被吊车长长的吊臂撞断。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电流迅速将吊车燃起一团大火,随之而来的是两个城区突然断电。断电的那一刻,两个城区的主要干道因为信号灯的失灵趋于瘫痪,仁爱医院忙做一团,插氧的病人没有了呼吸,吴市长的养母躺在手术台上已被开胸,刚坐上缆车没滑行多远的宋老师和八个孩子被挂在半山空,警察把钻进自己车里的陌生人追进医院后,卡在了下行的电梯里。 已经下班,正准备前往仁爱医院看望养母的吴市长接到突然断电的报告时,于总第一时间赶到了中控室。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停电,于总违背程序,在已经乱成一锅粥的中控室里果断做出三条线路拉闸的决定。临近春节的大半个城市随即被一片漆黑所笼罩。在市政府办公大楼里,原本为新春茶话会布置的小礼堂成了市政府临时指挥部。面对吴市长的询问,尽管上级需要一个恢复供电的具体时间,但于总还是坚持实话实说。和正在北京开会的市委何书记取得联系后,吴市长宣布24:00前如果不能恢复供电,城市启动应急程序,各部门坚守岗位,各司其责,新闻宣传部门如实报道,给群众一个真相,避免更大的恐慌。 布置完这一切,吴市长出现在仁爱医院,一是想看一眼躺在手术台上的母亲,二是听于总说医院有一台80年代的备用发电机,如果启动,将实现三个医院、跨海地铁和人民大剧院优先供电。然而,发电机设备老化,无法启动,看母亲一眼的打算也被随后赶到医院的叶大夫挡在门外。临走前,叶大夫还远远地冲着吴市长的背影留下一句话:“你管好自己的事,我管好您母亲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恢复供电的城区警报不断。仁爱医院里三台手术已经开始,25个危重病人中已经发出三份病危通知;北山半山空的缆车里,宋老师和八个孩子已经在纷飞的大雪中被困三个多小时;市政府临时指挥部里请来了营救专家,驻通海市空军于21:45分开始实施第一次空中救援;派往北山的抢险车因路面结冰出现事故,不能按时达到。一时间,原本紧张的空气似乎凝固起来,在这凝固的空气中,警察和被他追捕的陌生人东东正在给为手术室供电的小发电机忙碌。趁警察放松戒备,东东跑出发电室,攀上一根电线杆,帮着检修线路。忙里偷闲中,东东拨通了此时困在缆车里、已经分手一年的妻子宋老师的电话。 23:10分,于总把电力公司一把手傅主任反锁在办公室里,做出了有可能将影响他发展前程的重大决定:实施搭线合闸。吴市长的全权授权传真送到北山工抢险地时,于总在亲自上塔搭上线的那一刻,被电击中。于总在呼啸的警笛中被送到了仁爱医院的急救室,漆黑的城市开始在恢复供电中次第亮了起来。尽管躺在手术台上的于总被白布所覆盖,但从手术台上的一条领带上,叶大夫已经知道,这一次需要自己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是自己为整个城市安全供电而疲惫不堪的丈夫。 23:45分,宋老师和她的八个孩子全部获救,做完吴市长养母的手术,叶大夫累得瘫倒在地。在这次长达七个多小时的突然停电中,市政府临时指挥部里为没有一个老百姓打来责骂、询问电话而热烈鼓掌。经过一场生与死的洗礼,第二天早晨从睡梦中醒来的于总想起了自己躺在手术台上时,妻子小叶那滚烫甜蜜的人工呼吸。虽然这一过于简单的伎俩最终没能骗过妻子的眼睛,但妻子还是拥入怀里,给了于总一个更甜蜜、持久、滚烫的热吻。那一刻,床头一束鲜红的玫瑰在清晨第一缕朝阳中,娇羞艳丽、晶露欲滴。
2002年
导赏:《西施眼》以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少年阿兮、青年施雨和中年莲纹境遇不同、心境相似的故事,编织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风情画。影片大体上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来讲述三个女人的故事,但观众可以从细枝末节之处发现这三个故事并不是以时间顺序依次发生,而是在诸暨这个小镇上平行发生,最终交织在一起,交织成命运,在第一个段落结尾,阿兮落寞地从侧幕走向舞台,又穿过看戏的人群,导演主要从阿兮的正面拍摄,以呈现阿兮的主观心理感受为主,中间穿插莲纹在后台化妆的侧脸和施雨的回望,而在影片的结尾,随着施雨和男友领证、莲纹也答应了再次扮演西施,这个场景再次复现,而这一次导演从另外一侧拍摄,从莲纹的视角开始,阿兮背对镜头走入了莲纹正在表演的舞台,被施雨看到,又从观众席落寞离开,三条线在这个场景中最终交织在一起,交织成命运。导演还在影片中设置了很多贯穿始终的意象,比如香榧、围巾、彩虹还有水,通过这些意象来暗示人的境遇。阿兮在山上被风吹走的白色丝巾、施雨总是围在脖子上好几圈的红色长围巾、莲纹走出剧团大门时被勾住的黑色披肩围巾,围巾和关联紧密的人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意境,使得人的情志在沉静克制的镜头语言中得以充分显影。影片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一大亮点,青山绿水、黑墙白瓦、宁静的江面以及悠扬的越剧唱腔,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越剧作为影片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展现了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魅力,也成为了人物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影片也准确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氛围,小镇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通过这些细节,观众可以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气息,以及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困惑与适应。(编辑:许雨婵)
2000年
1999年
导赏:电影《玻璃是透明的》是夏钢导演对于都市生活与个体成长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影片展现出一种质朴、平淡而又不失深度的美学追求,透明的“玻璃”映照出都市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同时也暴露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与隔阂。这部影片并未沿袭传统叙事中过多展现个体成长艰辛与世态炎凉的路径,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小四川”这一角色的经历,将观众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市情感世界。影片的核心在于其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的双重纯粹性。主人公“小四川”,一个从偏远乡村来到繁华上海的年轻打工者,他是个人命运的承载者,也是广大农民工群体梦想与困境的缩影。他的形象单纯而透明,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一位来自偏远乡村的人初入都市的纯真与好奇,同时也表现着面对复杂社会结构时的迷茫与困惑。高中毕业的“小四川”带着家乡泥土的气息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敢的踏入了这个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玻璃,作为影片的重要象征元素,其透明性既是一种物理属性,也是人性、社会关系复杂性的隐喻。正如“小四川”在多次与玻璃门的“亲密接触”中逐渐学会识别并规避障碍,人与人之间的“透明隔膜”却远非如此简单。这种无形的隔阂,源于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的差异,它让人们在相互理解与接纳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譬如影片通过“小四川”在不经意间窥视到的私密场景,如苏老板与王小姐的亲昵、小丫子与苏老板的关系等,巧妙地展示了这种隔阂带来的尴尬、不安乃至恐惧,揭示出现代都市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