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Ward

2008年
剧情:    一点摇滚、一点酒精、一点烟草、一点毒品。这一切让一群小混混凑在一起,用斗殴和足球发泄着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一句话评论      影片几乎是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发生在英国莫西塞得郡街头的那一幕一幕暴力和情爱故事。和影片的配乐一样,整个电影充满一种消极反抗的朋克意味。  ——Eye for Film      影片用一种新鲜的讲故事的视角和文化观察方式描述了70年代英国街头的小混混文化。  ——《完全电影》      从电影来看,它很完整地表达了原著小说的内容。看来导演帕特·霍顿四年磨一剑的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  ——《英国卫报》  幕后制作    11年的等待    1998年的3月4日,凯文·山姆普森的半自传体小说《放松日》在英国出版。很快,小说就登上了排行榜的首位。按照作者的说法,他在写小说的时候就为了有朝一日,这个故事能被搬上银幕。可是,这一等就是11年,直到2009年的5月,他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在11年的过程中,这本传奇的小说被不停的解读和解构,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也被赋以了各种意义和名号。但是只有一样没有变,那就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对青葱岁月和青春激情的怀念以及嗟叹。    “小说是以主角保罗·卡迪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的,电影也是一样”,山姆普森说:“总的来说我很满意电影的拍摄,我的11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其实,我当年写这个小说的时候就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来写的。或者说,我在一边写作,脑子里也就一边上演着我青年时候所做的一幕幕故事——就像是放电影一样。我原先以为这个小说很快就会被搬上银幕,但是谁知道一晃就11年过去了,我早就不再是书里描写的那种在街头踢球,踢完球打架的那种混混了。不过在银幕上看着我自己以前的生活,还是很爽”。    改编、改编    “当然,我的小说,自然是我来改编”,山姆普森如是说。    其实,为了尽快让影片开拍,山姆普森自己联系了几个拍摄电影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把这个影片拍出来。他说:“当时我的那些朋友花了4000英镑买走了小说的拍摄版权,然后又开出了10000英镑的价格让我把小说改编成剧本。我写完第一稿之后,他们会支付我5000英镑的报酬,修改一遍再支付我2500,直到剧本完成在结清总账。电影拍出来之后,我会按照2.5%的比例进行分成,我能从中获得40000到75000英镑的报酬。这个条件在当时是非常诱人的。但是为了电影,我告诉他们,我不在乎钱,我只要我的小说被搬上银幕,而且我还自掏腰包给剧组投资了30万”。    不过,当一部电影要开拍时,麻烦就会接踵而至,各色人等都会过来想分一杯羹——或者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想法。当时在英国很流行罗恩·哈波特(Ron Hubbard)的科学论派,这是一种强调自我和精神认识的理论。山姆普森说:“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去参加了他的讲座,哈波特本人也是一个小说家和剧作家,所以他说了很多关于编剧的东西。我的那个朋友回来之后,对我说,编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影片里强调自己的主角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以及他最后得到这个东西没有。”    在哈波特的演讲之后,整个编剧组坐下来开了一次会,就是具体讨论影片中的主角保罗·卡迪究竟想要什么,以及最终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可不幸的是,这个讨论没有结果。山姆普森说:“很明显,我没有为卡迪设置这种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我觉得他也不知道他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就不关心那些刻板教条的规矩了,我就准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困难重重的拍摄    因为电影讲述的是1970年代发生在英国街头的故事,所以对于找准那个特殊时代的感觉,对影片极为重要,导演帕特·霍顿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970年,我只有4岁,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根本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大量地观看当时的新闻和纪录片,阅读当时的报纸来找准时代的感觉。对于我来说,拍摄是艰苦的”。    不仅仅是导演的年龄问题,还由于那个年代是一个摇滚爆炸、观念清洗的年代,要在电影中把握住这样一种感觉,显然是困难的。除此之外,大量的70年代的越过的街景也是影片“历史感”的障碍。帕特·霍顿说:“我们只有在外景地搭建一个小型的街道,而且还时常更换布景。不过在一些小城市里,那里的足球场还保存着70年代的相貌,所以我们就拿来用了”。对于影片中的这些“旧东西”和“老感觉”,山姆普森说:“很棒,我年轻的时候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现在看着他们上了大银幕的感觉很好”。    除了布景之外,影片的音乐也是重中之重。在主角卡迪的房间里就挂着一张地下丝绒主唱卢·里德的海报。导演在影片中大量引用了英国老牌摇滚乐队的经典曲目。其中包括Teddy Boys,Rockers,Mods,Skinheads和Casuals的知名曲目。  花絮  ·凯文·山姆普森的另一部代表作《粉末》(Powder)也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记录了他成年之后在利物浦运作一个名为“农场”(The Farm)的摇滚乐队的故事。除了《放松日》之外,他的小说《亡命徒们》(Outlaws)在2008年被搬上了银幕,电影名为《法外之徒》(The Crew)  ·导演帕特·霍顿花了四年时间来准备和拍摄这部影片。  ·从1998年小说出版开始,山姆普森就期待着《放松日》能被搬上银幕,可是他着一等就是11年,直到2009年他的愿望才被实现。  ·影片获得了Fringe Report Award的最佳剧情长片奖。奖品就是一瓶香槟酒。  ·在作者的网站上,《放松日》的定价是7.99英镑。有趣的是,他的所有小说的定价都是7.99英镑。  ·阿迪阿斯为影片新设计了一批70年代风格的三叶草logo的卫衣、夹克和足球鞋。其中影片里出现过的足球鞋将以限量200双的方式在伦敦、利物浦和柏林进行销售。
2005年
2003年
剧情:意大利导演丁度.巴拉斯(Tinto Brass)在国内被一些人誉为是情色电影皇帝,由此你便不难想象他的作品都是些什么类型,我们选择几部来了解一下情色皇帝是怎么个色法。丁度.巴拉斯在自己的每部影片都着重强调了女人的性感魅力,并且在片中经常运用多边的摄影技术,将片中美女和美景拍得浑然天成、美仑美奂。而且他在影片中最惯长表现了女性对情欲的渴望,以及对女性身体的赞美对男性身体的丑化和讽刺。 一个不着内衣穿一袭超短裙的性感女郎在穿越公园——她叫卡拉波林,她的男朋友马蒂尔要去英国工作,卡拉想通过买房结婚留住马蒂尔——卡拉要去一房地产中介公司 公园里有各色人在旁若无人的亲昵,还有一个露阴癖的老头在窥视。。。 在中介公司,接待她的叫莫尤拉——戴眼睛的姑娘——按照情色片的套路,自然是卡拉又看上了房,也看上了人——开始与莫尤拉玩同性恋。。。 马蒂尔来到卡拉家,想拿条卡拉的内裤做个念想——他回忆起与卡拉的第一次:那是在一条小船上,小马划浆,卡拉坐在船头。几个的士(贡多拉小船)经过,卡拉突然褪去内裤——春光乍泻——不仅几个的士水手惊的落水,就是小马也心头小鹿乱撞。没一会,小马就扛不住了,扑了上去。。。 小马没有找到那条内裤,却找到了一个叫丹尼的小伙子给卡拉的情书。于是怒气冲冲地赶到卡拉刚租的新居兴师问罪——卡拉赤裸着开门。刚问了不到两句,丹尼的事还没弄明白,屋里却走出来刚沐浴完的莫尤拉。。。 小马失落地独自来到影片开始的那个公园散心,遇上了一个变态的家伙:让他的妻子与人做爱,他在树林里偷窥——这情景让小马想起了自己以前和一女裁缝的出轨行为——女裁缝的丈夫也好偷窥这口 小马由此想到了那句雕塑上的话:人活在世,爱是不需要禁锢的。更想起了卡拉的千般好处,觉得自己还是非常爱恋卡拉,于是给卡拉打电话示好和解。 而卡拉在小马愤怒离去后,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且写出了严格自律整改措施。 接到小马的电话,卡拉兴奋地赶到公园,并把悔过书递给小马。小马接过来扔掉,拉着卡拉向树林深处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