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goris Evangelatos

2004年
剧情:版本一   1921年,一名美丽女子艾莲妮为躲避俄国红军内战,跟随一群希腊移民逃回了希腊。艾莲妮爱上一名年轻音乐家,不料这位音乐家的父亲却想将艾莲妮据为己有;这对小情人只好连夜仓皇逃到希腊的帖撒罗尼迦,却就此开始了他们30年的飘泊生涯。   艾莲妮的先生以演奏手风琴维持生活,但他对人生和音乐充满着热情,一心希望能先赴美国完成音乐梦想,进而将他心爱的妻儿接去团聚。在艾莲妮的依依不舍的祝福下,他于是只身去了那个令他觉得充满希望的国度,艾莲妮则留下来抚育两个年幼的双胞胎男孩。不幸的是,两次世界大战 开始蹂躏希腊,可怜的艾莲妮被当成罪犯关进了监狱。铁窗岁月间仅知更换了许多不同军队的管治,她心爱的丈夫和 孩子们却都音讯尽失。   多年后,满心期待全家能重新聚首的艾莲妮终于被释放了。当她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她的孩子 时,却发现才刚长大的两个双胞胎男孩竟在接踵而至的希腊内战中,分派属两方敌对的阵营,互战而死。青春已被烽火岁月耗尽的艾莲妮,伤心欲绝下仅存的一丝希望,就是丈夫的尽快归来。 版本二   1919年,俄国内战。为躲避战火,斯拜罗斯(Vassilis Kolovos 饰)带着妻子戴娜(Thalia Argirioua 饰)和一双儿女,随着难民潮辗转来到希腊。十几年过去,俄国难民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一个名为“新敖德萨”的小村庄。斯拜罗斯的养女艾莉妮(Alexandra Aidini 饰)如今已长成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并和心爱的小伙同时也是她的非血缘兄长埃里克西斯(Nikos Poursanidis 饰)生下一对双胞胎。为了逃避养父的控制与霸占,艾莉妮与爱人开始漫无止境的逃亡。时间进入1936年,一家人暂时得以安定。为追寻音乐梦想,埃里克西斯告别妻儿远赴美国。在此之后,战争统治者这个世界,也摧毁了艾莉妮苦心经营的家庭。在混乱的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随波逐流,生离死别…… 版本三 1919年前后,战乱不断,俄国奥萨加的一部分希腊人被红军驱逐。艾莲妮是被驱逐者中的一名希腊女青年,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她爱上一名年轻音乐家,不料这位音乐家的父亲却想将艾莲妮据为己有。他们只好连夜逃到希腊的帖萨罗尼亚。艾莲妮的丈夫以演奏手风琴维生,但他对人生和音乐充满热情,一心希望赴美国完成音乐梦想。于是只身去了美国,艾莲妮则留下来抚育两个年幼的双胞胎男孩。二战开始,艾莲妮被当成罪犯关进监狱,丈夫和孩子们音讯全无。当她出狱时,她的两个孩子早已战死。而更为阴差阳错的是,他们分属对阵的两方。艾莲妮唯一的希望只能是等着丈夫回来。 版本四   本片是总长七个小时的三部曲首部,讲述了一对希腊流亡夫妻的坎坷历程,从1919年苏联内战期间,到从乌克兰的Odessa回国定居、至1949年希腊内战结束,这对夫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动乱。先是在俄国革命时被赶离家乡,接着又被挂上政治犯遭受迫害,他们不断地逃离,度过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1980年
1975年
剧情:版本一 影片的视像线索是一个流动剧团在希腊各寺演出民间剧目《牧羊姑娘戈尔福》的种种经历。影片借此行程体现了希腊1939年至1952年所历经的史迹:从梅塔萨克斯将军专制到德国军队占领希腊,从抵抗战争、希腊解放到1944年“血腥星期天”,从1946-1949年的国内战争直到帕帕戈斯右派将军上台。影片的叙事结构采取回叙体式,由1952年剧团的“现在”回溯到1939年的剧团“过去”。在此期间,剧团总是受到各种政治大事的干扰而中断《牧羊姑娘戈尔福》的演出,它所完成的是演出那些根据突发的重大事件所排演的剧目。这部长达3小时50分钟的彩色影片仅有80个镜头,每个镜头都长达9分钟。影片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与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的人物相对应,把现实与隐喻融汇为一体。这使影片中的人物不再是单一的“个人”:历史、现实和神话并存于他们身上。影片开头和结尾的两组镜头已成电影史上的经典:巡回剧团的成员三三两两站在火车站的场景里。安哲罗普洛斯称它们为“家庭合欢照”。 版本二   影片以流浪剧团的巡演为背景,通过闪回讲述了希腊1939年梅塔萨克斯将军专制统治到1952年到帕帕戈斯右派将军上台的历史。流浪艺人每一回演出历史剧《牧羊姑娘戈尔芙》都因为政治事件的发生被打断,从而见证历史演变的进程,同时这又成为剧团的素材在下一场的演出所里增加现实的内容。影片通过他们在希腊各地的演出,以他们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希腊历史上难忘的岁月,影片开始和结尾都是流浪剧团的演员们站在火车站前,用安哲罗普洛斯的话来说这是“全家福”,是告别往事的终点,也是新的历史的开端,只要有人。历史的戏剧永远开演。
1972年
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