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钢

Gang Luo

有片源
2023年
2021年
导赏:《歌声的翅膀》运用音乐剧片、公路片、爱情片、风光片等相结合的形式,是一次成功的审美、政治的建构,为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了厚的礼。片中年轻人的追梦之旅以公路形式呈现了多个地点的新疆风情,主体架构于对新疆民族文化价值的追寻,探寻了新疆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崭新表达方式。随着路线的逐渐推进,影片中展现的塔城手风琴表演、维吾尔族老人独奏、塔吉克族人的婚礼都统一形成和谐和喜悦的氛围,表现出当今新疆民众的真实生活。电影另辟蹊径,以三个主人公为引线牵扯出群体的形象展示。迪力夏提的叔叔克里木在餐厅招徕客人的风趣片段、手艺人为了去跳舞来不及刮眉毛的幽默表达都让影片脱离高大形象叙事的手法,而转型于亲切、自然、贴近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影片富有叙事张力,细节生动有趣。 通过展现主演采撷新疆各民族音乐舞蹈元素这一过程,电影向受众展示了一幅缤纷多彩、美美与共的新疆民族艺术画卷。在影片中,涉及新疆的地域从塔城地区到喀什地区,从伊犁草原到帕米尔高原,从低矮湖泊到慕士塔格冰峰。高原牧场、沙漠戈壁、草甸湖泊等新疆美景都将在影片中具体呈现。通过17个大场景,将新疆民族生活现状进行缩影式表达,讲述了独特的新疆多民族故事,传播出别具一格的新疆多民族生活场景。在一幕幕场景的混合中,感受到新疆各民族同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展现出新时代的新疆风貌。
2004年
西八时区
西八时区

演员/

导演:陈鲁/
主演:罗钢/何晴/
播放正片
1995年
1992年
1989年
导赏:在1988年,王朔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水面》和《大喘气》四部小说先后被拍成电影,因此该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更是前后四次被翻拍成电影,创造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电影改编中的一个神话。夏钢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由王朔和叶大鹰合作编剧。原著作者参与了电影的编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对原著的忠实度。影片采取“移植式”改编法,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可以说大体是小说立体化的视听呈现。同时,影片继承了原著温情的神韵,风格清丽洒脱,演员一脸纯真、情真意切。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叙述简洁流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影片不动声色、不刻意追求主题思想,而是温馨、细腻、颇有情调地流露出浓烈的怀旧情绪。这种叙述方式使该片既有艺术影片的风格也有通俗影片的风格。事实上,在1990年代的现代都市电影中,夏钢是第五代导演中一位很有成绩的“城市电影”作者,他的影片构成了“第五代影史”中与苍茫远久的历史故事相对应的一组现代都市的画面。在这些作品中,他执着地建构着城市空间与男女情感世界之间的指涉关系,执著于在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体验并表达普通人琐碎中见真实,平常中见美丽的心理、情感状态。其首部作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描写的便是一个都市中的犯罪青年和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但在夏钢的镜头里,所有犯罪与不羁都只不过是作为故事的载体罢了,他所着力展示的只是一个当代青年人对爱情浪漫而又赤诚的梦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尽管最终梦想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但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死而无憾的完满。在镜头处理上《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没有画面造型的精心堆砌,没有强烈的外部动作。第五代导演大多通过“寓言化”表意将中国视为一个被放逐,处于世界历史之外的特异性空间。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游水》里出现的不是奇观,而是对当下“状态”的精心把握,表现发生在观众身边的酸甜苦辣,真诚而非矫情的展现凡人故事、平民生活。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开始,夏钢影片的当代性、都市化和常规色彩;它的温和浑成、不显山不露水的叙事方式;以及影像风格上的自然和写实,使其独具风格,显示了浓郁的个人色彩。正是这种个人色彩使夏钢与第五代的距离越来越大,也正是这种距离,使我们的银幕缤纷丰富、多姿多彩。这不得不说是夏钢对当代电影的一大贡献。(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