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甯

Ning Cha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2024年由陆川导演的《749局》是一部充满想象、视角独特的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电影剧情紧凑,移动摄影令人目眩神迷,街上跑酷、腾空跳跃和追逐场面动作华丽,配合快速剪辑和慢动作的运用,节奏控制张弛有度。非线性叙事手法以童年过往的闪回镜头与当下现实相互重叠,马山的身世之谜得以逐步揭开。影片在特效的设计上匠心独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零号生物攻入城市,盘旋在上空,不断倒塌的城市升腾灰色烟雾,沦为一片废墟。爆破场面宏大,黑烟弥漫,使人深切感受到末世的荒凉与恐怖。“零号生物”的制作细腻逼真,毛发、神态的刻画栩栩如生。《749局》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几位角色。马山作为全片的核心人物,其成长弧光清晰可见。王俊凯对马山的演绎自然而真实,给人极强的代入感。作为唯一幸存矿工的后代,他拥有飞翔的超能力,这一天赋却让他饱受生理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痛苦,童年时遭受的欺侮与取笑,成年后遭受的敌意与异样目光,这都让他感到自卑,对自身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与厌弃的想法,桀骜不驯、内心叛逆,只想逃避现实,做个普通人。亲人的无畏付出终于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最终成为了一个无畏而坚毅的少年。苗苗饰演的夏婳心地善良,对马山不离不弃,为影片增添了柔情与细腻的气息,缓和影片压抑沉重的基调与氛围。《749局》聚焦于马山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他如何从逃避抵抗一步步承担起自身的天命与职责,不再畏惧迎接巨大挑战,实现了自我超越与牺牲。曹国舅与孙二娘对并非亲生的马山不离不弃,无言承担、背负一切,亲情的眷恋超越了简单的血脉相连。影片深刻揭示了灾难面前,人的尊严与无畏生死的高尚品格,马山、乔东北、孙二娘以及749局的战士们守护着最后的防线,守护和平与安宁,为749而战,为人民而战。(编辑:刘若能)
导赏:柯汶利的《默杀》以其独特的惊悚悬疑风格,为类型片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它通过精心编织的剧情,深刻的社会议题,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完成了从影像表达到内在意蕴的二次跃升。《默杀》的叙事策略在于它并不急于揭示真凶的身份,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复仇行为的合理性上。影片通过层层递进的反转,逐步揭开了人物背后的故事和动机。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悬念,也使得观众对人物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柯汶利在采访中所言,影片的核心不在于“谁是凶手”,而在于“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这种对真相的探究,使得《默杀》在悬疑片的类型中显得尤为突出。《默杀》的影调处理呈现出一种暗黑的质感,这种影调不仅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压抑和神秘的氛围,也在视觉上传递了一种对暴力行为的厌恶感。影片中的雨夜场景,不仅体现了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影调体验。雨中的杀戮,似乎在暗示着罪恶的连绵不绝。在镜头处理上,《默杀》采用了快节奏的剪辑,以适应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然而,柯汶利并没有让这种节奏贯穿始终,而是根据剧情和意义表达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强烈指向性的视听段落。例如,林在福在校门口发寻人启事的长镜头段落,不仅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默杀》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对“沉默之地”的复调叙事。影片通过一系列内核相似的行为举动,凸显了社会现实的缩影和特定的文化编码。霸凌行为及其带来的伤害,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与群体作恶脱不了干系。这种作恶者的行为被描述为“平庸之恶”,他们无视恶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影片通过形象化的方式,以及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展现,给人的冲击力更大。该片以精湛的演技、细腻的叙事和丰富的细节彩蛋,引领观众探寻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真相。真相,往往隐藏于细节之中,等待发掘。(编辑:赵敏)
2023年
导赏:《学爸》是导演苏亮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影片围绕4组家庭群像,以孩子的幼升小为主线,聚焦“内卷与躺平”“焦虑与和解”等当下较具热度的现实议题,展现出典型的中国家庭面貌。影片对出现的现实焦虑:“望子成龙”式的父母焦虑、对于教育资源的竞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特长招生所导致的“弯道超车”等,呈现出戏谑、荒诞的态度。这也正是影片的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以幽默的方式来展示貌似严肃的事,从而解构了其内在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与此同时,影片还对真正严肃且重要的价值予以提示和书写:家庭内部的温情才是孩童最好的教育。情感思维作为一项在隐的主题,既调和了影片关注的话题背后那不可避免的焦虑,又加重了“鸡娃”现象的荒诞之感。影片还展示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家庭,从而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意味。群像戏的家庭对比可以看出,即便不同家庭由不同的价值阶层但共同都遇到了对教育以及相处的难题,这也是全景式家庭展现的妙处所在。在叙事结构上,影片一改以往靠和解解决问题的世纪大团圆,而是将核心矛盾放置在父亲的身上,并表明只有家长完成与自我的和解,与孩子和谐共处才有可能实现。这对于家庭相处模式的展现,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与呈现。影片在角色关系方面,导演通过雷氏父子这对反套路的父子关系刻画,塑造出细腻动人的父子亲情,父子俩始终牵挂关心着彼此,即使面对“鸡娃”问题,父子俩也都在努力理解包容彼此。不仅展现了家庭生活的鸡飞狗跳,更传达出了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黄渤演活了一位“最好的父亲”。他将一个中年人的卑微隐忍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孩子面前又能秒变回温柔慈父,从满不在乎到被迫裹挟着鸡娃,再到父子和解一起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转变,演绎地深入人心。因为一部剧、一本书,抑或是一首歌,而爱上一座城,这是今天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文化现象。城市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学爸》中无论是城市的镜头呈现还是方言的融入,都展现了四川、重庆的本土生活气息。(编辑:王晶)
导赏:《瞒天过海》作为一部少见且典型的本格推理电影,以其精妙的谜题设计和复杂的角色关系,成功吸引了大量悬疑爱好者的目光。影片不仅继承了原作《看不见的客人》的精髓,更在本土化改编上做出了诸多创新,使得故事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审美和情感共鸣。影片融入了各种社会新闻和八卦新闻中常见的桥段,使得故事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同时,影片还通过完善人物性格和补充故事前史,让角色和故事都变得更加厚重。尤其是张钧甯和尹正饰演的两个角色文娜与明浩之间的关系设置,既借鉴了东野圭吾著作《白夜行》中的经典人物关系,又融入了独特的东方元素,形成了一种既纠结又畸形的爱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除了反转悬疑的观感外,《瞒天过海》还通过对人性的深挖,让整部电影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刻性。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面临着道德和情感的抉择,他们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动机和心理。例如,文娜为了明浩的未来做出了牺牲,但这种牺牲却建立在扭曲的价值观之上,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不仅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引发了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此外,影片在原版结尾已经结束的位置,增加了十分钟左右的延宕。这一延宕不仅完成了对之前故事的一些补充,还还原了作案现场,并完成了对主人公情感的落点。这种结构上的创新,不仅使得影片更加完整和连贯,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空间。(编辑:明慧)
2022年
八岁的爸爸
八岁的爸爸

演员/

导演:哈智超/
类型:剧情/
2021年
导赏:2021年的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以首日票房10亿的成绩赢得了超高讨论度,随即迎来的是口碑的两极化,但即便如此,其票房仍稳居2021春节档第二。作为“唐探”系列的最新续作,延续了前两部作品的精髓,在多重风格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融合,成为集喜剧、黑帮、推理于一体的复合类型电影,每一元素都经过精心打磨,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叙事世界。该片阵容之强大、制作之精良也堪称近年来中日合作电影作品的典范。电影之所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后保持着分量,是因为电影作品在主题上有着思想性与艺术性。该片通过对善恶、人性、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探讨,引导观众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友情的珍贵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勇气。这就使得电影在娱乐性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部电影无疑对我国电影的类型创作、电影IP塑造具有借鉴意义。喜剧元素作为“唐探”系列的基调,贯穿始终。无论是王宝强饰演的唐仁的滑稽搞怪,还是刘昊然饰演的秦风的机智应对,都让人忍俊不禁。黑帮元素作为“唐探”系列的外衣,为电影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危险。黑帮元素作为“唐探”系列的外衣,为电影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危险。推理元素是“唐探”系列的内核。从第一部开始,导演陈思诚就展现出了对推理题材的深刻理解和娴熟运用。在《唐人街探案3》中他更是将推理元素发挥到了极致。此外,《唐人街探案3》在场面处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观者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观影体验。除了没有真刀真枪的战争场面之外,导演几乎用尽了所有处理大场面的手法,狂欢效果明显。无论是繁华的东京街头、神秘的地下赌场,还是惊心动魄的追逐戏、紧张的枪战场面,都让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编辑:婧怡)
2020年
导赏:电影《第一炉香》由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而成,延续了张爱玲独特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其经典的苍凉美感。同时导演许鞍华对影片的处理也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为视觉元素与叙事细节注入不少新鲜感,呈现出鲜活的都市影像。影片保留了原作故事的核心结构,讲述了葛薇龙在香港名利场的浮沉历程。在视觉呈现上,影片则营造出20世纪40年代香港的繁华景象。豪华的洋房、热闹的社交场所、精美的旗袍和复古家具无不凸显出那个时代都市生活的奢靡。同时许鞍华通过流畅的镜头叙述,将葛薇龙的成长与堕落娓娓道来,使观众沉浸在她与乔琪乔复杂情感的交织中,直观感受到欲望与爱情的深沉波澜。广角镜头俯瞰港岛住宅区,捕捉城市风貌与葛薇龙内心变化的共鸣,细腻地呈现出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逐步失去自我的过程。在许鞍华的镜头下,香港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更成为葛薇龙内心挣扎的具象化表达。影片在意象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沉香炉的出现象征着传承与归属,恰到好处地为故事定下了基调,勾起观众对旧时情感的共鸣。电影中新增的孔雀意象隐喻着梁太太曾经的高贵与现今的无奈,为故事增添了几分人文主义的关怀。这些丰富的意象引导着观众去探索影片表面之下的多重意蕴,在视觉体验中领悟人性的深层次触动。作为一部现代电影作品,影片巧妙地将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传奇与许鞍华的独特影像风格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场充满层次感的视觉盛宴。情感张力与意象之美相辅相成,《第一炉香》不仅是一段情感纠葛的叙述,更是成为对都市女性成长、欲望与命运的诗意探讨。(编辑:颜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