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玲

Elaine Jin

有片源
2023年
2021年
2019年
导赏: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漫画作品《深夜食堂》以其平淡治愈的风格打动了多地读者,2019年,梁家辉推出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深夜食堂》,在向这部经典漫画致敬的同时,表达自己对人间烟火气的独到理解。影片遵循了原作平淡、温柔的叙事风格,没有设置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善。在这个固定的小小餐厅里,食客川流不息,情感也不断流动,他们是白领、拳击手、音乐人、司机,也是彼此的朋友、伴侣、知己。他们聚在一起交换隐秘的心事,互相鼓励帮助,获得继续投入都市洪流中的勇气。本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准确把握了日式治愈风格的核心,即通过艺术创作在现代生活的种种不确定中营造出一种确定感——霓虹灯闪烁的偌大城市里,总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安抚人的味蕾,接纳都市人的所有心事。将原作从日式文化移植至中国本土并不容易,受限于版权方的要求,改编版难以做到全然地去日式风格,但在有限的发挥空间中,《深夜食堂》在菜品设计与故事讲述上已独具匠心。本片延用了原版“酒蒸蛤蜊、亲子饭、猫饭”的三个故事,但巧妙地将故事中的食物换成了地道的中式美食——炒蚬子、糖藕和馄饨,这些精致的食物一下子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故事的心理距离。同时,影片在多处凸显了故事的发生地上海的城市特色,强调改编版本的在地性。当食客们走出小店,笼罩他们的是黄浦江畔的微风、摩天大楼与狭窄的弄堂街道,他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上海方言。可以说,在面对改编掣肘的多重阻碍时,本片依然在找寻中国本土自己的“深夜食堂”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编辑:海边淡鼠)
导赏:《催眠·裁决》结合了催眠术与法庭裁决两条主线,使得影片被赋予了一层超现实主义魔力,让银幕前的观众也难辨梦里梦外,观影结束后仿佛也经历了一场90分钟的催眠术。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复杂,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视角转换,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框架。导演巧妙地将催眠元素融入案件审理的过程,使得影片的悬疑感和紧迫感得到了放大。影片中,催眠专家被委以重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催眠手段揭露真相,这种设定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科技感,也为观众带来了暧昧模糊的新鲜观影体验。影片中的角色塑造立体而深刻。主角作为催眠专家,其冷静、理性的形象与紧张的案件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角色在专业技能与人性挣扎之间的复杂性。影片通过细节描写,如主角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犹豫与决断,进一步深化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陪审团成员的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心理变化和互动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社会维度,让影片更具有现实主义质感和意义。影片的主题呈现聚焦于正义与真相的探讨。在《催眠·裁决》中,催眠不仅是揭露真相的手段,更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挖掘。影片通过催眠过程中的对话和回忆,揭示了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和动机,使得案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这种对真相多维度的探索,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悬疑片,而更成为了对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催眠·裁决》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精致的细节处理,成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电影。它不仅提供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真相和人性的深层次思考。影片能够将复杂的心理战和法律程序巧妙融合,展现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探讨社会问题上的巨大潜力。(编辑:王梓苡)
导赏:杨荔钠导演的电影《春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家庭叙事,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部电影不仅探讨了母女关系的复杂性,而且通过其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在情感。《春潮》的故事围绕三代女性展开:记者郭建波、她的母亲纪明岚,以及郭建波的女儿郭婉婷。这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结构。在这个家庭中,男性角色的缺失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叙事的核心。电影通过展现郭建波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深入挖掘了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代际之间的认知和情感差异。影片的叙事风格受到了纪录片的影响,杨荔钠将纪实美学嵌入故事片的叙事之中,通过细腻的镜头捕捉日常生活的片段,构建了一种生活流的叙事模式。这种风格在成就“风格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叙事层面上情节性、连贯性与整体性的不足。尽管如此,影片所蕴含的情感复杂性和社会真实感,使其超越了传统剧情电影的叙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和真实的现实镜像。《春潮》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其中,“水”的隐喻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它既是母性的象征,也是爱欲和主体意识的象征。影片中的水,从厨房的漏水到浴室的蒸汽,再到结尾处的河流,都是女性情感和生命力的外化。此外,动物的隐喻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黑山羊、鸽子和长颈鹿,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代女性的精神寄托和内心诉求。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下,《春潮》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自然界中的水和动物形成了互文关系,通过这种隐喻手法,影片集中呈现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特殊联系,体现了杨荔钠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这种视角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的关系,呼吁建构一个差异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体系。《春潮》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对现代家庭中母女关系的解构。影片没有简单地将母亲角色神圣化,而是展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母亲形象,她既有对女儿的爱,也有对女儿生活的控制和干涉。郭建波作为女儿,她的反抗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自我救赎,都是对传统孝道伦理的挑战和重构。影片通过郭建波的独白,将她对母亲的不满和怨恨倾泻而出,试图让这段互相折磨的关系画上句号,从而获得心灵上的皈依。(编辑:赵敏)
2018年
2016年
导赏:电影《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案件,讲述了余文乐饰演的躁郁症患者阿东,出院后重返社会。因为他失手导致病重的母亲死去,内心备受煎熬。影片以精神病康复者的挣扎历程为主线,呈现了病态都市的社会现状,直戳人心。在片中,导演黄进聚焦情感性精神病躁郁症,通过闪回的表现手法片段化展示普通香港患者的生活。余文乐、曾志伟、金燕玲三位演技派演员,将父子之间的排斥、猜忌,母子之间的怨怼、愤懑表现的淋漓尽致。余文乐一改往日形象,深入到躁郁症患者的角色中,情绪的隐忍和爆发都收放自如。在与曾志伟演技的碰撞中,余文乐的这种表演更为感人。随着母亲的谩骂殴打的不断闪回以及儿子不断质问父亲为何抛家弃子,这些情节都让观众们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病情与成长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此外,在主人公阿东已经康复后,却发现自己依旧无法摆脱周遭人们对自己的误解和丑化,也无法逃离精神病患者所处的困境。他有着强烈重新融入社会的愿望,但在找工作过程中不断碰壁,原以为能够重归于好的前女友也在公众面前发泄了对他的不满,成为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导致了病情的反复。通过阿东的遭遇,导演窥视了当今社会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情感态度,批判了现代社会生活的群像。凭借着对于精神病患者群体给予的关注,黄进在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荣获新晋导演殊荣,曾志伟也通过精湛演技一改往日以喜剧见长的形象,突破了演艺道路上的局限,荣获最佳男配角,戏份相对较少但戏份较重的金燕玲则获得最佳女配角。(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