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杜尔金

Brian F. Durkin

2021年
2018年
2016年
2015年
2013年
2012年
剧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南捷航空的227次航班正飞离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奥兰多,即将展开的是一次常规性质的飞行……机长威普•惠特克(丹泽尔•华盛顿饰)与他那年轻的飞行员兼副手肯•埃文斯(布莱恩•格拉格提饰)一起负责这驾JR88大型客机的飞行任务,即使他们有着完全相反的行事风格和准则,却并不影响他们训练有素的专业的飞行常识。然而,当他们飞进了一大片暴风雨的区域之后,机身也遭受到了比想象的还要严重的颠簸与动荡——不过,客机上的96名乘客以及6位机组成员都对威普信赖有加,他们知道这位睿智、英勇的机长肯定能够让飞机安全地回到清澈、明媚的晴空下。 可是祸不单行,事态很快开始朝着愈发糟糕的方向发展起来,几乎是让人措手不及的,飞行员突然要面对的是一系列无法言明的机械故障,也使得飞机不断地摇晃、升降以及颤抖,简直比过山车还要可怕……随着失灵的部件越来越多,整个机身开始盘旋下降,眼看着就要脱离飞行员的控制了。就在这个时候,威普做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依靠他这么多年的飞行经验的判断,如今惟一延缓坠机的办法,就是维持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然后手动让重达50吨的飞机进行水平侧翻,令机身完全倒置过来,这样飞机就能在完全不使用发动机的情况下进行滑行,一直到他修好故障并让飞机安全落地为止。由于威普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根本就不够他让飞机驶向任何一座机场的,而且他们距离地面也只有几百英尺的高度了,这时威普发现一座教堂周边的一片空地,似乎很适合让飞机着陆,他决定冒险尝试一下——飞机仍然在以每小时140英里的速度飞行着,威普突然倒转机身开始迫降,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冲击足以粉碎一切,但是威普却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冷静,驾驶着飞机安全降落,他挽救的不仅是飞机上的每一位乘客,还有驾驶室里的两个迷失了自我的灵魂。 毫无疑问,威普创造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奇迹,也让他成为了媒体争相追逐和大肆渲染的英雄。但是,后续的问题很快就浮出水面,航空公司的高层以及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都想知道导致这次坠机的具体原因……即使威普一再强调,如果这次不是他在的话,那么这架飞机肯定会坠毁的,所有的乘客也必死无疑,但是并不能阻止随之而来的调查工作。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剧情:自高自大、傻头傻脑、江郎才尽...,这些都不能阻挡迈克尔·马隆(凯文·法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最“出名”的电影制作人之一。马隆的名号不光来自他新近公映的“惊世巨作”《你们美国猪们去死》,还在于他在左派活跃人士组织中的“丰功伟绩”--除了号召对外撤军,攻击政府措施,最近马隆支持取消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的提案更是引得一片哗然!  忙人总是闲不住。为了实现毕生大志(外加打发时间),马隆毅然决定环游美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料,这个傻蛋的胡作非为终于引起死去的美国先烈们的公愤。于是,一路上,鬼魂大军先后找上门来:乔治·华盛顿、巴顿将军和J.F.肯尼迪,三位曾经的美国英雄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让马隆明白自己的错误,体会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与此同时,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正在筹划更大的报复行动。他们需要大量人员充当自杀炸弹,然而族中为圣战不惜一切的“优秀战士”却大都已经“捐躯”,也许只有制作新的宣传录像,才能招募更多英勇无畏的圣战战士。鉴于“好莱坞都是痛恨美国的人士”这条总结规律,恐怖分子精挑细选之后,终于锁定了能够完成拍摄任务的人选--不出意外,被盯上的果然正是马隆。在两方势力的拉锯战中,一向反美反政府的糊涂马隆又会闹出怎样的笑话?    看点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年。政坛中,竞选人之争如火如荼;银幕上,聚焦政治的各类影片也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谁说政治一定要复杂、严肃而敏感?刀光剑影含沙射影之中,最受欢迎的电影大抵是抱定了调侃、戏谑的调调。毕竟,娱乐至上才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良方。  眼看政治讽刺成了热门话题,曾经执导过《空前绝后满天飞》、《白头神探》和《惊声尖笑3、4》的恶搞导演大卫·朱克也打定主意要来凑凑热闹。本以为这位恶搞大师铁定肆无忌惮、扒皮拆骨,没想到,他竟然敢冒好莱坞之大不韪干起了“非法”勾当--打着恶搞的名头,偷偷摸摸拍上了右翼电影!用朱克委婉的话来说:“它是‘小众的保守主义者’对‘左派过激倾向’的第一次‘正面攻击’。”原来,名义上还是一个民主党人的朱克,自“9·11”发生后就转向激进,不但私下鄙视民主党的温和,还为共和党人拍摄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政治宣传广告。  因此,除了大势调侃知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讽刺左派的反战标语“战争不是答案”,嘲笑黑人、非主流和同性恋,攻击好莱坞左派当道,《美利坚颂歌》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其鹰派强硬的主张。而曾经担任过饱受争议的《耶稣受难记》的制片人史蒂芬·麦克维蒂,为了确保影片名号够响亮,也找来了相当多的老牌影星撑场面--莱斯利·尼尔森、强·沃特、丹尼斯·霍珀、詹姆士·伍兹、凯尔塞·格莱默等等,其中不是奥斯卡爱将就是搞笑老手。看来,这趟好莱坞右派大反击,就算要败,也一定要败得轰轰烈烈、声名狼藉!   其他  梦工厂倒下了,新线公司被收购了,好莱坞辉煌的八大巨头制片厂,似乎又出现了短暂的势力缺席。不过,雄心勃勃的商业大佬们可不会就此放弃,众多独立厂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新兴势力可不同于大制片厂旗下的独立影片发行部门的小成本艺术片模式。它们或找来老牌影星,或直走商业路线,旗下影片大多大规模发行,总之是以赚钱、扩张为目的。新型独立厂商的花招颇见成效,于是又一家媒体“新秀”也赶紧前来分一杯羹。  维旺迪,前名维旺迪环球,是法国一家巨型跨国媒体集团,业务范围覆盖音乐、电视、电影、出版、电信、环境、互联网、电子游戏和公共设施等各行各业。这家150多年前由水务工业起家的跨国大鳄,一向以野心磅礴的收购见长,诸如百代、环球等名声显赫的大腕,都是它旗下一员。  显然,势力庞大的维旺迪并不甘于袖手旁观坐地分钱,它的目标是:战胜水土不服,兴建自家完全控股的娱乐公司。既然如此,有什么比美利坚政治更本土化?于是,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被改名换姓,“恶搞天才”竖起政治观点,配上百无禁忌的滑稽嘲讽,维旺迪娱乐公司立志要在好莱坞左派的狂轰滥炸之中,掀起一番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