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

有片源
2018年
导赏:《超时空同居》由雷佳音、佟丽娅领衔主演,徐峥、陶虹、于和伟出演,苏伦作为导演兼编剧,讲述了一个奇幻穿越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陆鸣和谷小焦因一个时空错乱事件意外同住一屋,陆鸣来自1999年,谷小焦则生活在2018年。两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从初见的尴尬到逐渐培养出深厚情感。影片以轻松幽默又不失深意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一个独特世界观设定下,一对欢喜冤家的开放式结局爱情故事,也围绕时间这一维度进行了关于人生选择和机遇的主题探讨。本片情节极具戏剧张力,不仅有“爱情还是面包”的传统两难抉择,还结合了穿越题材中经典的“祖父悖论”,并且设置了女主角与20年前后同一男主角之间的奇特三角恋。多重元素让故事看点十足,在此基础上编剧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性,并最终导向了正能量的价值观,让男女主人公做出了善良和真爱的选择。此外,本片在视听表现上巧妙利用了色调对比来突出不同年代的特点,1999年的场景以偏暖色调呈现,带有怀旧的味道,而2018年则用偏冷色调来寓意现代商业化社会的冷漠。影片中的剪辑技术也极具匠心,通过时间的交错展现和空间的转换,使得两个平行世界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明晰地交代了本片的时空设定。《超时空同居》已取得9亿元票房的好成绩,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爱情喜剧片,在人物及关系设计上推陈出新,对穿越这一套路进行了创意变奏,基于世界观设定展开丰富的想象,带领观众进入两种本无可能产生交集的人生,在叙述爱情故事的同时,深入展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编辑:曾奕琦)
2014年
2013年
导赏:《宫锁沉香》是于正跨界电影圈的首部作品。在清朝康熙九子夺嫡的大背景下,一段纠缠了闺蜜情谊的爱情故事缓缓拉开帷幕。用古装包装出现代观众能够接受的阴谋、爱情故事是于正最为擅长的,在银幕时长的限制下,于正交出了一份市场反响不错的作品。《宫锁沉香》用较长篇幅讲述了周冬雨饰演的沉香和赵丽颖出演的琉璃之间的友情,时间跨度长达12年。这期间,由于受到阿哥的赏识,琉璃的身份有了变化,逐渐和沉香产生出隔阂,为了获得阿哥的偏爱,不惜对昔日闺蜜痛下狠手。在此同时,围绕着继承大统展开的夺嫡之战也逐渐进入白热化,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形成了政治同盟,九阿哥则被设置成最大的反对势力出现。两位宫女的命运则随着九阿哥和十三阿哥沉浮不定,最终在康熙驾崩后四阿哥成为皇帝,琉璃也因此丧命,沉香则和十三阿哥走在了一起。两位女主角中,赵丽颖的角色的“黑化”过程比较明显,通过极力勾引九阿哥、冒充闺蜜亲近十三阿哥、在身份提升后惩罚与自己同时长大的宫女和太监等环节,她完成了转变,并成为影响康熙皇帝和皇子们关系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皇子们夺嫡的情节则非常“粗糙”,不仅出现了十三阿哥派人伏击康熙的荒诞之举,还有在皇帝驾崩时九阿哥持刀和四阿哥发生冲突的戏份,这些内容都缺乏前期铺垫,最终四阿哥继承大统如同儿戏般上演。《宫锁沉香》满足了一些观众对于清宫题材的想象,精美的服饰道具也显示出主创团队力图还原相关历史场景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故事剧情过于荒诞,对未成年观众科学、理性的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观影同时需要加以引导。
2011年
导赏:《失恋33天》是一部灵气十足的都市爱情电影,由白百合、文章领衔主演,类型上近似于好莱坞风靡一时的“小妞电影”(chickflick),以青年女性的视角和价值观为统领,中国年轻人当下情感生活困境为切入点,用轻松浪漫的剧情帮助观众从中重新审视自身和解决情感困惑,继而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本片凭借关注现实的诚意和舒缓沮丧的治愈性在“世纪光棍节”档期成为票房黑马,并曾在外交场合中作为国礼由国家主席赠予拉美国家领导人。电影以一名白领女性的失恋日记为时序框架,讲述婚庆策划员黄小仙在遭背叛失恋后渐渐与同事王小贱情投意合的过程,在两人的插科打诨中还穿插着钻石王老五配拜金女、金婚老夫妻相濡以沫这两条主人公客户的故事副线。对这些个案的抽丝剥茧映射出了现代都市人情感症候的共性总结,让观众在对爱情和理想生活的患得患失、酸甜苦辣中领悟深刻的真谛。《失恋33天》从鲍鲸鲸的网络热帖连载为同名畅销小说,再由电视剧导演滕华涛操刀拍摄为爆款院线电影,是全媒体时代电影创作和营销的典范。台词遍布一针见血的网络语录体,且取景于最能展现北京消费文化景观的时髦场所,呈现出调侃、犀利、冷幽默却又不失浪漫、温情的后现代风格,成功让广大观众代入其中、反求诸己,实现个人的蜕变成长。(编剧:曾奕琦)
2010年
2009年
导赏:《沂蒙六姐妹》以发生在沂蒙老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沂蒙山区女性杰出代表“沂蒙六姐妹”的带领下全村人民为支援革命前线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迹。与同时期创作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的是,《沂蒙六姐妹》打破了主要写男人戏、写大事件、追求恢弘气质的固定套路,将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和奉献浓缩在六位女主人公身上,以唯美且极富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完美诠释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在突出表现沂蒙六姐妹命运轨迹的同时,巧妙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深明大义,在避免角色脸谱化描写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对革命事件、人物命运和情感叙事有了新的角度。尽管《沂蒙六姐妹》以战争为故事背景,但导演突破了同类题材对于战争的“狂欢式”表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和战争的残酷性,例如在孟良崮战役胜利后,参加“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返回了家乡,但月芬和春英却在家中看到了供奉牌位的灵棚和“满门忠烈”的匾额,这些细节不仅代替了空洞的说教,也对战争本身的审视和反思融入片中。《沂蒙六姐妹》在上映后受到众多好评,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这部电影“是对沂蒙人、特别是沂蒙妇女为中国革命历史伟大贡献的一个新发现,是对革命传统精神的新宣传。”王坪导演在谈创作的时候表示尊重史实的影片才能打动人,“影片中的故事都来源于真实,包括月份婆婆家满门忠烈、新媳妇月芬一生未另嫁等,我觉得应该将真实故事搬上银幕,让年轻一代感受到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影片为国产主旋律战争题材电影进行了有创新性的有益探索,为之后的创作者带来启迪。(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