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Chopping

2014年
2009年
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60年代文艺青年和流行音乐之间的故事。一个由DJ组成的乐队用音乐结合了整整一代人起来和一个古板到都不能接受爵士乐的政府“对着干”的故事。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了1966年的英国。那时的BBC是播放流行音乐的重地,但是即使是这么开放的电台,每周留给摇滚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个非法的“海盗电台”却在秘密地7×24小时地夜以继日地播放摇滚乐。2500万人——超过英国总人口的一半都在听这个电台的音乐。   故事从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小子卡尔身上开始。无所事事的他被自己的母亲托给昆汀照看,昆汀就是海盗电台的头头,他把这个摇滚的根据地建立在了北海中部的一艘游艇上,并聚集了一大批“有头脑,没信仰”的年轻DJ。   这群DJ的头子是一个叫做科特的狂爱音乐的美国佬。他是一个感情大于语言的家伙,并且无条件地支持着自己的一干合作者。在那条音乐的船上,呆着喜欢对一切冷嘲热讽,而且机器刻薄的戴夫;叫着嚷着要“一次爱个够”却又“御宇多年求不得”的西蒙;沉默寡言、低调神秘的马克;制作午夜节目,沉溺于民谣和毒品的鲍勃;不谙世事的凯文;以及新闻播音员约翰和可能全英国最令人讨厌的家伙——纳斯福特。   在北海上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西蒙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女神艾兰诺,并且就在船上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不过,在结婚的第二天,他的新娘就和别人跑了。加文结束了美国的“大麻之旅”回到船上。他和科特为了挣“英国第一DJ”的位子而大动干戈。   就在这帮DJ在海上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时候,英国的首相道曼迪早就对这帮法外之徒虎视眈眈了,他想拿这帮混小子祭祭刀,顺便帮自己的宦海生涯再加几个筹码。另外。早就视“海盗电台”为眼中钉的国家电台的官员也在摩拳擦掌,想一举踹掉这个草寇电台 。   按照官方的报道来理解,“海盗电台”无疑是惨败了,DJ被驱逐,设备被查封。但是那些热爱音乐的人团结了起来。就在“海盗电台”被取缔后不久,一个又一个独立电台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电台可能会死,唱片可能会被磨损,但是摇滚不亡。
2008年
剧情: 美琪(伊丽莎·班尼特饰)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的妈妈生下美琪后不久便离奇失踪,于是美琪由爸爸阿莫(布兰登·费舍饰)独自一人抚养长大。美琪在这个单亲家庭中渐渐长大,而她的父亲莫在一家书店从事着书籍装帧和修复的工作来赚钱养家糊口。父女俩的生活虽然谈不上有多么的优越,可总还算是过得去。妈妈的失踪是阿莫心里最大的心结,可每当阿莫对爸爸问起这件事,爸爸阿莫对这件事情却一直讳莫如深,不愿多提,阿莫虽然好奇,但也只能把这份好奇藏在心里。   美琪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正是爱胡思乱想的时候,而美琪的爱好之一就是听她的父亲给她阅读书里的各种故事,但爸爸总是很不愿意给美琪讲故事,懂事的美琪也明白自己不能总是给爸爸添乱,所以美琪有时候就自己去翻读书里的内容,虽然她识字不多,可总也能看个乐呵,从大堆的生字里把故事估出一个大概。   一天晚上,美琪和爸爸在家里看书,突然间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家中。这个脏兮兮的神秘人双手竟能操纵火焰,准备致二人于死地!两人好不容易摆脱神秘人,逃到了姑妈爱丽诺家里。爱丽诺是个一辈子都与书为伴的嗜书狂,跟他爸爸一样,家里也有着很多很多书。阿莫向姑妈阐述了他们的遭遇,随后危险越来越多,爸爸阿莫向女儿美琪透露了一个大秘密:他有一种能力,就是让书中故事的人物变成真实存在的人,而这种能力对应的代价,就是让妻子永远地留在了书里,而一本书里邪恶的反派被爸爸阿莫无意的召唤到了现实,他想要阿莫从书里读出任何他想要的东西。爸爸被抓走了,美琪发现自己也拥有着这种天赋,于是她决定,利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救出自己的爸爸妈妈……
剧情:  换至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最害怕的自然是无法完全融入其中或适应陌生的一切,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让人尴尬又苦恼的处境……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性格古怪到令人没办法容忍、漠视道德、喜欢胡作非为乱来一通的西德尼・扬(西蒙・佩吉饰)展开的,本来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缺乏特色、装模作样的英国记者而已,因为擅自决定让一只疯狂的野猪搅乱了一次非常正式的宴会而面临失业的危机,却阴差阳错地获得了一个名叫克莱顿・哈丁(杰夫・布里吉斯饰)的人的注意,他恰好又是纽约高调杂志的编辑。   不知何故,克莱顿似乎非常欣赏西德尼的“不着调”,极力邀请他去纽约并引荐进入杂志社……克莱顿告诫西德尼,让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好讨好所有人的心理准备,克莱顿表示,杂志行业的“潜规则”,就是要先让所有人都记住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才能用魅力去征服他们。然而西德尼不仅仅没有照克莱顿的嘱托去做,反而很快就因为自己的鲁莽冲撞而烦扰到了他的同事艾莉森・奥尔森(克尔斯滕・邓斯特饰),与此同时,他还不怕死地将讨伐的笔杆子对准了整个城市最有权势的明星代理人埃莉诺・约翰逊(吉莲・安德森饰)。   西德尼的所作所为让他的老板劳伦斯・迈道克斯(丹尼・赫斯顿饰)也备感烦恼、焦头烂额,因为这个“愣头青”为了搞好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竟然请来了一位舞娘在员工会议上为劳伦斯跳起了脱衣舞……虽然总是与周遭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但西德尼是不会轻易言退的,他继续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愚昧无知”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制造着麻烦,让他们不胜其烦,高调杂志社高层早就有心让西德尼卷铺盖走人,怎奈一个前途无量、性感异常的新星索菲・梅斯(梅根・福克斯饰)竟然很吃这一套,对西德尼产生了古怪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西德尼惟一的一棵救命稻草,就是艾莉森对他的同情与关心,她可以挽救他的事业免于遭受被彻底摧毁的悲惨命运。
剧情:    1948年出生的Terry Pratchett是英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他的奇幻系列小说《碟形世界》(Discworld)广受欢迎,曾于2003年网络票选百大科幻作品时排名第九,高于《发条橙子》(Orange Clockwork),与《魔戒》同样名列前茅。截至今日,他的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售出5千万本(套/部)。有人曾称赞说,《碟形世界》堪比奇幻界的《银河系漫游指南》。《Discworld》系列目前已出版到第三十二本,无论想像力、内涵还是搞笑的本领均令人震惊。《魔法光芒》(The Colour Of Magic)是《碟形世界》系列的第一部,发表于1983年。   这是该系列第一次被搬上电视银屏,由英国天空电视一台制作并播出。 故事简介   原书体系异常庞大,很难用一两句话将情节交代清楚,这里借用官方网站的资料,稍微啰嗦几句吧。因为我的确不熟悉原书,如有纰漏,敬请原谅。   超级大海龟“Great A'Tuin”的背上,站着四头大象;大象的背上,驮着一个奇异的圆形世界--人们称之为“碟形世界”(荒诞世界/异想世界)。虽然那里的文化看起来很像人类的中世纪,但他们和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海龟,大象,还有碟形世界里的人们,他们一起在广漠的太空中遨游。 Ankh-Morpork城,“看不见的巫师学院”,学生Rincewind(David Jason扮演)被巫师们集体驱逐。尽管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学习魔法,但是Rincewind却连魔法的皮毛都没摸到。Rincewind的烦恼并不仅仅在于学不好魔法,还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   一艘船驶过Ankh之河,将一个“游客”带到了这个古老的国度。他的名字叫做“双花”(Twoflower),是个保险业务员,身边还带着一个硕大无比、下面长着腿的木箱(The Luggage)。他手里拿着一本自制的短语集,那个长着腿的神奇箱子里则放着取之不尽的金币,简直就是座金山。他在Ankh-Morpork城里到处闲逛,寻找冒险和地道的本地食物--亲身体验一把Morpork人的生活,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别以为“双花”看起来很天真,待在他身边不会有什么危险……那只大木箱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会吃掉所有太过靠近的人! “双花”和他的“钱箱”来到了一家叫做“破鼓”的小酒吧,但是因为“双花”不会说本地方言,无法与人沟通,Rincewind主动要求帮助他。“双花”说明了自己的来历:他来自衡重大陆(The Counterweight Continent),他是来观光的。事实上,他是碟形世界的第一个观光客。尽管Rincewind认为这个家伙简直是个白痴,但他仍然不情不愿地当起了“双花”的“旅游向导”。   当Rincewind、“双花”及宝贝大木箱踏上旅途的时候,魔法学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当Rincewind还是学生时,曾偷看过一本叫做Octavo的魔法书。Octavo是所有魔法书中最伟大的一本,里面记录了八种超强的魔法,此前一直被魔法学院谨慎地保管在图书馆中。当Rincewind偷看时,其中一种强力魔法悄然离开了自己所在的书页,溜进了Rincewind的大脑里。这种魔法阻止Rincewind学习任何其他魔法,这也是Rincewind这四十年来一事无成的主要原因。不过,这种魔法也能保护Rincewind,让他有了“不死之身”--这个幸运的“副作用”,在他和“双花”及大木箱的旅行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旅途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这怪异的“三人组”遇到了各种各样奇异的生物;他们在Wyrmberg大战魔龙;他们骑着虚幻的魔龙击败了德鲁伊雇佣军团……更不必提他们当上“太空人”,从碟形世界边缘被发射出去的经历。尽管Rincewind每次都能逃脱死神的召唤,但是在Ankh Morpork城里,怪异的事情发生了……Octavo变疯了!一颗奇怪的星星出现在天空上,碟形世界的命运岌岌可危。   根据传说,当天至日来临之际,只有Octavo的八种魔法汇聚在一起,才能拯救碟形世界……可偏偏其中有一种逃到了Rincewind的脑子里……巫师学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巫师学院的人要找Rincewind,一个一直想杀Rincewind而后快的疯子巫师Trymon(Tim Curry扮演)也在拼命寻找Rincewind的下落。一边是什么也不会的巫师,一边是邪恶的精英巫师,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究竟Rincewind能战胜自己的宿敌,最终拯救碟形世界吗?   一个倒霉的巫师,一个神经过敏、傻里傻气的观光客,还有一只长着腿而且凶猛无比的大木箱……碟形世界的命运就落到了他们肩上。
剧情:剧情简介   时间定格在2008年,一种致命的病毒在英国肆虐,该病毒传染力极强,感染者无一生还。短短几天之内,重灾区苏格兰就有几百万人不幸遇难。为了阻止病毒扩散而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政府只有痛下决心将苏格兰地区隔离。往日恬静优美繁华锦簇的苏格兰如今成为了被遗忘的部落,被困其中的人们只有坐以待毙,毫无生存的希望……30年后,当人们几乎将这件事情忘在脑后的时候,病毒又重新出现在人类的世界。政府的隔离计划也就此宣告失败。为了拯救人类的未来,首相紧急传唤了国家安全部长官比尔·尼尔森。首相将手头隔离区的卫星图展示给了尼尔森,图中反映在与病毒接触30年后隔离区中依然有人类存活,这说明了这些人身上一定有着针对病毒的抗体。为了获取这种抗体以研制解药,尼尔森迅速的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准备前往被隔离了30年的苏格兰。小组由坚韧的女指挥官辛克莱领导,30年前她被迫将母亲留在隔离区自己踏上了离开的直升机。多年来她心中一直对母亲惦念不忘,这次任务对于她来说更有如回家一般。不过,一旦进入了黑暗的病毒隔离区,探险队们就只有靠自己了。谁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隔离区里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迎接他们的除了遍地的死尸还会有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为了人类的命运,探险队只有踏上义无反顾的旅程。……  影片幕后   本片在题材剧情上不算新颖,甚至可以说有点落俗套。病毒入侵,拯救地球之类的恐怖片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早已有之,比如1979年的《疯狂麦克斯》(mad max)和1981年的《逃离纽约》(escape from New York)就是同类中的经典之作。本片的摄制地选在了南非,在那拍摄的一般都是小成本的B级片,为了节省开支才远赴非洲。除此之外种种迹象都表明本片没有高投入,没有好剧情,没有好台词,有的也许只有吓人的鬼点子、血浆乱喷的视觉效果和其他烂脏的东西。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本片的期待,只因为执掌本片导筒的是尼尔·马歇尔,这个名字就包含了足够让我们期待的理由。   作为导演尼尔·马歇尔的资历并不深厚。履历表上仅有《格斗》(combat)、《狗士兵》(the dog soldiers)和《暗袭》(the decent)三部作品比起与他并列“血浆团”(最杰出的恐怖片电影人小团体,罗伯僵尸等都名列其中)中其他大师们显得青涩许多。不过这三部作品每一部都在恐怖圈内掀起过惊涛骇浪,马歇尔每每能用自己独辟蹊径的吓人招数让恐怖片迷们惊声尖叫之余大呼过瘾,虽然他的影片永远和奖项无缘也不会成为评论家们的宠儿,但是酷到极致的画面和场面绝对足够震撼娱乐至死,票房和DVD的发行收入一点也不比主流大片差。对于此,尼尔·马歇尔也是深谙其理。他说道:“恐怖片这种类型的存在就是因为制片方和发行商们觉得这是一个圈钱的好路子。而恐怖片现在也从以往单纯的硬核(hardcore)影迷发展被更广阔的观众群所接受。”   在尼尔·马歇尔的影片中你总是能够看到其他影片的影子。他也是好莱坞一个公认的优良拼接工,善于运用前人影片中各种精妙的创意再加上自己的理念加以糅合创新制造出新的恐怖效果。在本片中这种作风也得以延续。他自己表示影片向《勇士》(the warriors)和《逃离纽约》(escape from New York)借鉴了很多素材。而其他的许多影片比如说《惊变28天》、《惊变28周》、《恐怖星球》、《幽居病》、《疯狂的麦克斯》等在本片中也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本片的演员的阵容同样足以支撑场面。两个尼尔·马歇尔的老搭档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和鲍勃·霍斯金斯都是老牌的戏骨。其演技除了得到过奥斯卡和金球的肯定之外,几十年的演艺生涯就是其最过硬的执业证书。影片有了他们的加盟其表演质量就上升了一个档次。除了两位元老之外肖恩·皮特威、克莱格·康韦等人也都是尼尔·马歇尔的麾下旧部。其以往合作的经验和默契也足以给影片的质量保证再加一个筹码。……  影片简评   恐怖片受人追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都有着对未知的好奇。于是,猎奇就是许多人观看恐怖片的主要原因。而有什么能比在原本就充满神秘与未知的电影中再度圈出一个未知的遗失世界更能激起人们的好奇欲望呢?!本片的主要看点正在于此,随着探险队员们返回那个30年前被封锁的隔离区时,每个人都好奇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到底这30年中隔离区中遭受怎样的变故。尼尔·马歇尔在这一点上作的尤为出色。对于恐怖片来说能让观众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和期待心理比单纯靠血浆和大声吓唬人要高明得多。如果说观看恐怖片就是一场受虐的话,那么带着好奇的受虐才是真正令人享受的,否则那只是酷刑。  另外,尼尔·马歇尔在片中营造了一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气氛,让人从一开始就对于影片的结尾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待,不过,这个结尾却让许多人大失所望。除了结尾的不圆满之,外影片的台词也是所有人诟病的症结。还有,影片中一些看似高明实际故作姿态毫无实际意义的噱头也让影片打了折扣,比如片中有一个人眼侦查器的东西被叫做“eye-pod”,实在让人无语。当然,影片整体尚佳。除了不错的票房前景外,预期也能从影评界拿个B-回来。……  =========================================================== 剧情:   有的时候,所谓明智的决定,只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已……2008年,出现了一种靠皮肤接触就能够传染的致命病毒,感染了数百万的人口,使苏格兰直接陷入了瘫痪之中。英国的ZF机构想不出任何良策来控制病毒,只能宣布苏格兰为疫区,隔离了那里所有的平民,期望能借此控制住病毒的传播。每一条高速公路、高架桥和铁路,都有军队把守,严禁任何车辆进出的同时,还修建了高高的钢铁围墙以加固封锁,现在苏格兰彻底地变成了一块被人遗忘的“死亡之地”,成了病毒肆虐的天堂。   2033年,病毒再次爆发,这次竟然发生在了人口高度集中的伦敦,看来ZF25年前做出的那次所谓“保护大多数人生命”的如意算盘,是彻底落空了。国家安全局的长官比尔·纳尔逊受到首相迈克尔·卡纳里斯的召见,他向比尔展示了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疫区”里仍然有人活着的迹象--有幸存者,就意味着那里有抵抗病毒的办法。   比尔迅速召集了一批他手下最优秀的专家,决定冒着风险进入那块已经被遗忘的孤独之地,找到对抗病毒的反作用药剂。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作风颇为强悍的伊登·辛克莱,她带领着队员们踩着满大街的尸体,进入了那片被遗弃的疫区,却惊讶地发现,这块被隔离了25年的地方,早就变成了荒蛮之地,里面满是凶狠、充满野性的幸存者,而且在无ZF的状态下,衍生出了类似于部落之间的派系争斗。伊登和她的队员不幸地走进了两个嗜血成性的派别之间的夹缝中,只能不断地战斗,才能在这里争取到生存的权力。 幕后: 【类型片的复苏】   《世界末日》的出现,见证的是那位广受赞誉的新锐导演尼尔·马歇尔到目前为止所奉献出的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之前他已经因为《暗袭》和《闪灵战士》这两部优秀的影片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对于英国人马歇尔来说,为了这部影片,他已经尽可能地在结合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恐怖悬疑,然后加进一种并不是非常遥远的未来主义风格和噩梦般的地形地貌进行修饰……对于现代过于依赖CGI的电影工业来说,马歇尔反其道而行,没有押宝在电脑数码所创造出来的浮华效果上,而是倾向于创造一种曾经伴随着他长大的类型电影--在什么都讲究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情况本来就是非常少见的,马歇尔坦率地说:“就《世界末日》这部影片来说,我惟一坚持而且永远不会动摇的,就是把它制作成一部追求真实的动作片。现在确实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我想的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真人表演,做一些真正危险的特技,不借助电脑的合成,不要绿屏,不要威亚,只要那些疯狂的特技表演,比如说从时速80英里急驶的汽车里跳进跳出,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斗。虽然是以一种颇为‘古老’的方式,但这部影片仍然代表着我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在制片人尼迪克特·卡福尔(Benedict Carver)--水晶天空影业的主席看来,只要是将制片人史蒂夫·保罗(Steve Paul)和尼尔·马歇尔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就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着一种电影方面的进化,他们先是从预算少得出奇的小制作开始,然后逐级升高,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在制作像《世界末日》这种重量级的大制作了,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又值得期待的前进,卡福尔说:“《闪灵战士》是一部非常出色、经济又节俭的影片,《暗袭》也是如此,都是由马歇尔既编又导的。如果你是一位好导演,就能够掌控任何规模的影片,根据我的观察,前两部作品足以显示出马歇尔无人能及的电影才能,肯定能够将这部《世界末日》拍得一样优秀。”   影片还能够让你想起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非常引人注目、流行的类型片,虽然它明明确确是一个现代体制下的产物。制片人史蒂夫·保罗(Steve Paul)表示:“这部由尼尔·马歇尔创作的最新作品,灵感来自于过去的那些‘后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说《纽约大逃亡》、《战士帮》、《最后一个人》和《疯狂的麦克斯》。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世界末日》,让人们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约翰·卡朋特和乔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伟大的类型片导演。这部影片确实代表着我们在向那个时代致敬,不过马歇尔也为它注入了独特且原创的混合风格。”   最开始的时候,尼尔·马歇尔想象着一个超现代化的动作英雄,在一个很有“后世界末日”风格的地方,与一位穿着盔甲的骑士作战……这就是《世界末日》中所讲述的故事的雏形,马歇尔说:“我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这种类型片,在电影工业中许久不曾出现过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回到那些我曾经非常热爱的电影氛围当中。”   不过电影人们同时也意识到,以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去表现一种画面,本身就有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尼迪克特·卡福尔说:“我们知道这将会是一部很难统一融合的影片,因为基本上而言,它是一部规模很大的作品,可是我们又不想在里面投入太多的预算。而且尼尔·马歇尔希望所有的特技都是由真人完成的,不能过于依靠电脑特效。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个地方,那里看上去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而不是靠电脑的帮助制作出我们要的效果。”   想要拍出真实的感觉来,还必须得找一组愿意承担这样的表演的演员,他们能够做到挥拳重击,忍受特别的疼痛,剃光头,剑斗场面,汽车追逐,食人盛宴,群殴场景……甚至更多。 【不远的未来】   差不多五年前,尼尔·马歇尔就开始着手剧本的创作了,而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中心角色伊登·辛克莱展开的,当马歇尔描述这个角色时说:“伊登是一个精明顽强的战士,是未来世界中最冷酷的杀手,只是在她前进的路上,她的灵魂已经迷失了方向。伊登完全是体制下的产物,却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出生背景,将她与整个故事通过一种非常情绪化的层面联系到了一起:她的任务不仅是寻找治愈病毒的疫苗,同时也走上了一条救赎和重拾灵魂的归乡之路。伊登不得不重新面对被压抑着的人性,事实上,苏格兰是她的故乡,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当她还是一个小孩时丢失的一切。病毒给她的家乡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独立,因为除了她自己,她没有任何人能够依靠。伊登是在街头学会的格斗的艺术,这么做也只是为了在男人之间争取生存的权力而已。”   在之前的作品中,尼尔·马歇尔挑选的大部分是相对没什么名气的演员,他还曾对外宣布过,自己有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使用相同的卡司,就像导演约翰·福特那样,他说:“这个想法非常理想化,我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与相同的面孔合作,然后每一次尝试着挖掘他们身上不同的层面,给他们新的角色,这样他们会因为改变而从表演中获得乐趣。与此同时,我当然也会找一些新面孔加入进来,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   这位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电影人还表示,他必须选好饰演各个角色的演员,才能通过想象他们的一些行为来下笔创作剧本,当然,他也没必要为已签约的特殊演员去特别润色一些角色……总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都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思路,事实上,为了寻找饰演伊登的合适人选,尼尔·马歇尔还举办了一次公开的试镜。   在那些前来试镜的人当中,一个名叫罗拉·迈特拉的英国女演员脱颖而出,她现在居住在洛杉矶,由于她在一系列像《波士顿法律》和《整容室》这样的电视剧以及电影《生死狙击》和《灵数23》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给她提升了不少印象分。导演尼尔·马歇尔说:“她在试镜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棒,当我们后来在伦敦再一次见到她时,就意识到我们找到了伊登……她对这个角色的强悍与坚韧解读得恰到好处,同时也能理解伊登内心世界所经历的情感变化,以及与过去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罗拉·迈特拉也凭着一位专业演员的敏锐嗅觉,顷刻之间就找到了伊登这个角色的特别之处,她说:“她因为看到了自己家乡的现状,而幡然醒悟。因为需要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她回到了那个出生的地方,并抓住了这次机会,开始寻找一切事件背后的真相。她经历的事情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和复杂,在由尼尔·马歇尔创造、融合了历史、风格、文化和疯狂等各式各样的想象的世界中穿行。伊登并不是那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的人,她只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模样。她不是那种无知的女人,更不是一只‘母老虎’,但她却实际又严肃。伊登是那种具备了街头智慧的伦敦女孩,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一样,她必须拥有一定的身体外形,可是我不想让她看起来就好像天天24小时都是在健身房度过的模样。”   罗拉·迈特拉对于第一次与导演尼尔·马歇尔会面并讨论角色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她意识到他的信心是如此地明显,而且在创造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发行公司的全权支持。他们还讨论了,大银幕上这种动作女英雄是如何被重复地粗鲁地对待的,他们共同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琳达·汉密尔顿在《终结者》中的角色,另一个是《异形》系列的西格妮·韦弗。当迈特拉努力地在这些强悍的女性角色身上找灵感的时候,她还受到了两位男士的影响,她说:“在一些场景的拍摄中,我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梅尔·吉布森或哈里森·福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