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朱莎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3年
城南旧事
演员(饰 秀贞母亲)
/
导演:
吴贻弓
/
主演:
沈洁
/
张丰毅
/
张闽
/
郑振瑶
/
严翔
/
徐才根
/
秦焰
/
谭宗尧
/
李农
/
乔林
/
类型:
剧情
/
儿童
/
导赏:
《城南旧事》呈现了小女孩英子跨越两地的一段童年时光。她路过疯女人秀贞与妞儿的人生,遇到了算不上坏人的小偷,在一次次与朋友、亲人、故地的告别中,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成长的来临。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该片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之一,承袭了导演一贯的中式美学风格,情景交融,极富诗意,显示出导演对新时期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深化的探索,反映了他将人作为电影表现对象主体的思考与尝试。影片体现出深沉的怀旧主题。英子的回忆是进入这部电影的密钥,这意味着本片并不是对英子童年生活的如实再现,而是老年林海音对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想象。影片的粗粝感使这份想象沐浴着阳光同时也蒙着灰尘,传递出对童年的怀念与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既有对文化变迁与时间浮沉的揭示,又有对童贞情感的真诚抒写。英子从城南搬到厂甸,居住地的转换带来生命体验的变迁,影片借由女孩的视角看向北京城的过去,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在此实现对望。作为文学改编电影,本片忠于原作,还原了小说中旧京城的冬天,遵循着小说文本灵动自然、淡淡哀伤的风格基调。让人昏昏欲睡的暖阳、悠远萧瑟的吆喝声、潺潺流动的井水,共同搭建起本片含蓄而深长的情感氛围。但影片并不止于对原作的复述,而是利用影像本体的叙事功能对文本进行富有吴贻弓导演个人特色的诗意化再解读,用留白寄托无限情思。影片多次使影像与音乐复沓,交叠出深深的怀旧之思。相似场景不断重复,旧宅边的老井数次再现,这一承载着老北京城市记忆的物寄托了作者对已逝时代的追念与对历史的回望。配乐《送别》反复吟唱,每一次都伴随着英子与亲人友人的别离。成人世界的残酷与生命瞬间的转瞬即逝,在“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中更显悲凉况味。本片使用了大量空镜头,通过“留白”帮助建构整体的影像氛围。人的思绪与自然的无言相连接,影片开头从荒山的枯草绵延至屋前的铃铛,缓缓将观者代入英子的回忆之中。实景是看到的“像”,离愁与无常是朦胧的“意”,生活的日常与生命的经验融为一体,离别带来的悲伤与成长的阵痛翻过山、越过水,最终化为秋天到来时枝头的红枫与父亲坟前的一束鲜花。影片对空镜头的使用,消除着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距,展现了成人对回到如母体般的共同体之中、回到温暖童年时代的渴望。(编辑:海边淡鼠)
1981年
阿Q正传
演员(饰 赵太太)
/
导演:
岑范
/
主演:
严顺开
/
李定保
/
金一康
/
李纬
/
王苏娅
/
石灵
/
杨宝河
/
阙云祥
/
曹铎
/
张琦军
/
类型:
喜剧
/
经典
/
剧情
/
导赏:
本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纪念鲁迅百年诞辰以及《阿Q正传》创作60周年而拍摄,由戏曲电影大师岑范执导、戏剧大师陈白尘编剧。影片以鲁迅的原著为蓝本,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了阿Q的一生,从他在未庄的日常生活,到遭受欺凌后的自我安慰,再到对爱情的朦胧追求和最终陷入革命的悲剧,每一个关键情节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现。然而,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时空艺术,与文学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影着重塑造了阿Q的内在,如长达近十分钟的梦境镜头。编导将这场戏的背景处理成单色调,画面构图与常规有明显地区别,对阿Q梦中穿白盔白甲的革命党的造型进行了匠心设计:原小说提到的白盔白甲是“穿着祟祯皇帝的素装”但由于阿Q关于明代服装的知识无外乎来自绍兴戏,便使人物身着戏装。这不仅是对阿Q内心渴望的具象化表现,展现一个个体狭隘自私的“革命幻梦”,也体现其在现实生活中受尽屈辱后的一种心理补偿: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依然没有摆脱“精神胜利法”的束缚,这进一步凸显了他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上海滑稽戏演员严顺开惟妙惟肖地演出了一个可笑可悲的阿Q。其文学形象具有典型性和抽象性,表演一旦过度就会被误认为是精神病人。但严顺开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分寸,既展现了阿Q的愚昧无知、欺软怕硬等性格特点,又没有过分夸张,使角色保持可信度。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是电影中鲁迅的旁白配音,他富有磁性和感染力的声音,引导我们用鲁迅先生的视角看待阿Q和未庄里各色各样的人。《阿Q正传》代表国产电影第一次正式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我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开端。(编辑:明慧)
1960年
红色娘子军
演员(饰 大丫头)
/
导演:
谢晋
/
主演:
祝希娟
/
王心刚
/
向梅
/
金乃华
/
王黎
/
铁牛
/
牛犇
/
张炜明
/
史淑桂
/
蒋逸芳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系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的历史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亦是谢晋导演代表作之一。影片从剧本创作、到历经波折终于被谢晋导演慧眼识珠开始拍摄,再到导演为选景在海南多地驻扎长达半年时间,前往多个山地徒步看景;再到1959年底终于开机,直至1960年底完成拍摄,上映后广受赞誉,获诸多奖项,时至今日传为经典,主题歌亦成为经典传唱歌曲。影片聚焦特定时代革命历史背景,塑造了诸多丰富饱满、立体鲜活的圆形人物,多以面部特写、变焦镜头表现人物内心;人物刻画细腻,战争场面呈现真实,情节设置感人至深,引人深思,净化心灵。
向阳花开
演员(饰 Feng Axiang)
/
导演:
卫禹平
/
主演:
程之
/
王丹凤
/
Hongmei Zhang
/
朱莎
/
播放正片
导赏:
女工探索技术革新
1959年
春满人间
演员(饰 尹德萱)
/
导演:
桑弧
/
主演:
白杨
/
白穆
/
卫禹平
/
王丹凤
/
中叔皇
/
冯笑
/
娄际成
/
朱莎
/
魏薇
/
张鸿眉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是桑弧导演于“十七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亦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影片围绕一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工人被一炉钢水烫伤的故事,展开曲折复杂的救治过程,以及由此道出的关于医学、科学、真理相对性、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关于人的命运与生存意义的探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影片体现出桑弧导演一贯的细腻、含蓄、质朴、诗意的影像风格,从平淡中见深刻。影片巧妙设计了一位记者人物,将情节发展通过其采访与报道串联起来。而正如片尾方书记所言:“这个戏的主角,是所有关怀老丁命运的人们”,体现出创作者饱含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