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熙

Curran Pa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陈茂贤执导的《破·地狱》以香港殡葬业为切口,借一场道教仪式“破地狱”之名,叩问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情感救赎。影片通过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被迫转型为葬礼经纪人的荒诞经历,将生死、亲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编织成一部兼具黑色幽默与人文深度的社会寓言。“破地狱”本是道教超度亡魂的仪式,导演却将其转化为对现世“地狱”的隐喻。片中,道生初入殡葬业时,以商业逻辑解构传统丧仪,认为“活人比死人重要”,甚至将法事流程包装成网红直播,与传统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 饰)的坚守形成激烈碰撞。随着剧情推进,观众逐渐发现,真正的“地狱”并非幽冥世界,而是生者的执念与创伤:丧子母亲无法释怀的悲痛、同性恋人被世俗阻隔的遗憾、父权家庭中女儿的压抑与挣扎……影片通过五段葬礼故事,层层剥开香港社会的隐痛,最终指向“破地狱”的终极意义——生者与自我、与他人的和解。黄子华与许冠文的对手戏是影片的灵魂。道生从功利主义的“渡生人”到理解“渡亡者亦是渡己”的转变,与文哥从顽固守旧到接纳女儿文玥继承衣钵的觉醒,构成双线并行的成长叙事。文哥临终前写给女儿的遗书,既是对重男轻女传统的忏悔,也暗合香港文化代际交替的困境——传统仪式需在新时代找到存续的意义。卫诗雅饰演的文玥则成为打破性别桎梏的符号,她在男性主导的殡葬业中挣扎求生,最终以女性视角重构仪式伦理,赋予“破地狱”新的精神内核。影片以红磡殡葬街为舞台,将香港独特的“盂兰文化”融入叙事:纸扎酆都城、米粒渡魂舟、喷火净罪等细节,既是民俗奇观,也是情感载体。导演陈茂贤在保留港式市井烟火气的同时,大胆解构传统——电子蜡烛与VR模拟地狱的设定,暗示科技冲击下文化基因的坚守与变异。影片对生死议题的深刻叩问,以及对香港本土文化的细腻呈现,使其成为近年港片中罕见的兼具商业性与作者性的佳作。(编辑:婧怡)
2023年
导赏:《别叫我“赌神”》是演员周润发继《无双》之后,时隔5年和观众见面的作品,也是《无双》导演庄文强强担当编剧,为“发哥”周润发量身定制的作品。周润发曾经饰演的“赌神”高进堪称一代经典,并掀起了香港赌片的时代热潮。时隔34年,“赌神”归来,发哥在电影中饰演的“新赌神”吴光辉,一改之前洒脱帅气无所不能的形象,回归市井,化身草根。影片通过吹牛辉与李阳之间的父子关系,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伟大;同时,也通过吹牛辉在赌场上的失意和挣扎,揭示了赌博对人生的破坏和腐蚀。片名贴合了周润发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发哥”与“赌神”在港片影迷心中早已合二为一。从表演上说,周润发在影片前半程的表演更贴近港片巅峰时代的夸张风格,而最后通过跑步的方式找到内心平静的情节,又和现实中周润发酷爱慢跑、甚至在上海也要去外滩跑一程的新闻有些呼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时被感动。除了周润发之外,《我不是赌神》还汇集了袁咏仪、方中信、廖启智、安志杰等实力派演员。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同样值得称赞。袁咏仪饰演的李夕,是一个坚强而温柔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儿子李阳创造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成长环境。方中信、廖启智等演员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同样精彩而生动。在《别叫我“赌神”》之中影片讲述蹉跎半生的吹牛辉,为爱放手一搏重新寻找自己的故事,令观众深深感悟到“莫做后悔事,抱紧眼前人”的人生箴言。而恨铁不成钢依旧不离不弃的朋友、有缘无份遗憾错过却一直牵挂彼此的恋人、磕磕绊绊最终相伴闯天涯的半路父子……友情、爱情、父子情也在电影里互相交织,令人触动满满,暖心治愈的同时也能让你笑泪齐飞!(编辑:明慧)
2021年
导赏:《怒火·重案》是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的临终遗作,影片讲述张崇邦和昔日警队兄弟邱刚敖因一次意外而走向人生不同选择的故事。影片的核心结构是张崇邦与邱刚敖极具张力的关系。影片通过多次的闪回片段,展现二人间的兄弟情谊,并对比阿邦温馨的家庭日常与阿敖孤独冷寂的出狱生活,如此设计更加凸显了后来二人反目的残酷。二人都怀揣“怒火”,阿邦拒绝服从警部的潜规则,坚决执行自己心中的公正与正义,而阿邦作为一个被警部黑幕摧毁理想追求的“弃子”,满怀对昔日同胞的仇恨与对体制的不信,两个主要角色的立体塑造体现出香港警匪类型电影的独特之处。在视听语言方面,陈木胜继续挥洒他对“飞车”、“爆破”、“杀招”等高难度场景的偏爱。影片开头就是阿邦与重犯在水道中的互搏追逃,中间插入摩托车阿敖与汽车阿邦对撞的飞车戏,结尾部分是二人隔绝了外部世界,单独在教堂生死激战的场景,教堂的圣洁与纯净同二人极端的肉体对抗、精神对立构成了极其强烈且讽刺的对比,充分展现出香港动作电影利用空间、道具、身体、取镜从而打造复杂变化的顶级动作场景的超凡能力。在好莱坞大片强力争夺国内电影市场份额的状况下,《怒火·重案》仍能保持2017年国产动作片内地票房冠军的市场纪录,总票房累计突破13亿,这不禁让人好奇影片的奥妙到底为何,实际上,《怒火·重案》在满足观众对于动作片“刺激”、“激烈”的观影诉求的同时,也在进行适度的价值反思。导演在讲述阿敖过去的篇章中,呈现了警部官商勾结的现象,并探讨了法理和情理的平衡与尺度,这些无不体现了导演对香港社会的反思意识。值得欣慰的是,该片既能叫座也可叫好,不仅在市场上斩获佳绩,更是在电影节评审中脱颖而出,陈木胜最终凭此片获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编辑:王斯笳)
导赏:《妈妈的神奇小子》是以妈妈的视角切入来讲述苏桦伟的人生经历。妈妈对苏桦伟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坚强与爱心,犹如苏桦伟背后的翅膀,帮助他度过人生难关,使他获得巨大成功。影片重点刻画了吴君如饰演的母亲,她在苏桦伟生命中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苏桦伟童年时期,妈妈是一个引领者。孩子会觉得妈妈无所不能,为自己解决一切的困难。在苏桦伟少年时期,妈妈是一个陪伴者。长大了的苏桦伟,走向了妈妈为他铺垫出来的道路,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对于后来荣誉加身的苏桦伟,妈妈是他坚强的后盾,是一个默默的支持者。影片把母子关系中最大冲突点放到了这个时期,给他们安排了一场情绪爆发的戏份。吴君如把苏妈作为母亲的关怀,表演得十分真切,她最关心的,不是孩子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孩子的健康、经济状况、情感。她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孩子,为他考虑生活的事,让他安心训练,为他负重前行。本片跟冲锋式的纯励志片不同,该片让人动容的地方,不在于苏桦伟一次次夺取金牌时的高光时刻,而是在其背后,苏桦伟的母亲所承受的种种非议,和一个母亲对于儿子退役之后如何生活的种种顾虑。该片没有刻意美化苏妈的性格,而电影中的高潮更来自于苏桦伟和母亲在接拍广告上的冲突,两人在戏中感情“决裂”的时刻,苏妈面对不理解自己的儿子,委屈地喊道,他生下来这样是天性,人家怪的是她自己,该片段也道尽了一个母亲的心酸和委屈。除此之外,虽然影片中少了浪漫的爱情戏,但却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比起励志,它还有更特别的一点,就是它不止讲胜利、讲超越,更在告诉我们,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到底是谁。(编辑:大陆)
2019年
导赏:《催眠·裁决》结合了催眠术与法庭裁决两条主线,使得影片被赋予了一层超现实主义魔力,让银幕前的观众也难辨梦里梦外,观影结束后仿佛也经历了一场90分钟的催眠术。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复杂,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视角转换,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框架。导演巧妙地将催眠元素融入案件审理的过程,使得影片的悬疑感和紧迫感得到了放大。影片中,催眠专家被委以重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催眠手段揭露真相,这种设定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科技感,也为观众带来了暧昧模糊的新鲜观影体验。影片中的角色塑造立体而深刻。主角作为催眠专家,其冷静、理性的形象与紧张的案件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角色在专业技能与人性挣扎之间的复杂性。影片通过细节描写,如主角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犹豫与决断,进一步深化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陪审团成员的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心理变化和互动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社会维度,让影片更具有现实主义质感和意义。影片的主题呈现聚焦于正义与真相的探讨。在《催眠·裁决》中,催眠不仅是揭露真相的手段,更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挖掘。影片通过催眠过程中的对话和回忆,揭示了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和动机,使得案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这种对真相多维度的探索,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悬疑片,而更成为了对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催眠·裁决》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精致的细节处理,成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电影。它不仅提供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真相和人性的深层次思考。影片能够将复杂的心理战和法律程序巧妙融合,展现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探讨社会问题上的巨大潜力。(编辑:王梓苡)
2018年
导赏:《无双》由周润发、郭富城领衔主演,取得了12亿票房的好成绩,并横扫第38届金像奖多项荣誉。本片以“假到极致即为艺术”为主题内涵,将制作伪钞和绘画创作巧妙交织,形成相当新颖且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通过讲述主人公李问的落魄与崛起,再至其悲剧性的陨落,融合插叙、倒叙和正叙的叙事手法,展开了对真假画作、真假钞票、真假身份乃至真假情感的深度剖析。影片中的“双雄”的设置与悬疑叙事相得益彰。郭富城饰演的李问与周润发饰演的画家,一个平庸懦弱、苟且偷生,一个风度翩翩、睿智决断,二者间对比鲜明。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会发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指向同一人。当真相水落石出,观众便会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片中人格分裂式的双雄设定解构了既往人物塑造的惯式,双重身份与片名“无双”形成耐人寻味的悖论,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也颠覆了观众对于犯罪与人性的认知。令无数影迷激动的是,片中周润发的形象不仅致敬了其个人经典“小马哥”等角色,更是对港片繁荣时代的回顾。无论是枪林弹雨中潇洒不羁的枭雄风采,还是始终保持的绅士“大背头”发型,都让人不禁回想起熟悉的港片画面,感受到浓厚的港片情怀。影片中对制造假币过程的极致细节呈现,也延续了香港电影在警匪题材上的专业水准。《无双》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成功商业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佳作,导演庄文强兼顾创新与怀旧,再创了香港电影的辉煌,展现了港片复兴的夺目风貌。(编辑:曾奕琦)
2017年
导赏:《非凡任务》是继《无间道》系列之后,时隔十五年“麦兆辉、庄文强组合(麦庄组合)”再次选择卧底警察作为主人公的电影。曾担任《捉妖记》《窃听风云》等影片摄影指导的潘耀明此次也加入导演行列,共同将香港卧底警匪片推向高峰。在片中,黄轩饰演的年轻缉毒警察接受组织委派成为卧底,打入段奕宏出演老大的贩毒集团内部,与祖峰、邢佳栋等饰演的同事们里应外合,历经千难万险,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最终取得胜利打掉了贩毒集团。黄轩展示出自己演绎“孤胆英雄”的能力,不仅驾驶摩托自由穿行在泰国接头民居、房顶、菜市场中,还能回避躲闪毒贩的重重围追堵截,营救被段奕宏追击的祖峰、邢佳栋二人,展现出了在表演领域更多的可能性。同样以演技见长的段奕宏此次则设计了众多的动作,把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毒贩形象诠释得令人印象深刻。《非凡任务》与“麦庄”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动作戏的强化。影片中不仅各种轻武器逐一亮相,尤其是双方持枪激烈巷战的场景效果逼真还原度极高,被子弹击中后毒贩的反应动作也十分自然。除了惊险刺激的动作画面,影片更多地将镜头对准“无名英雄”卧底缉毒警的内心,挖掘他们英勇奉献背后不为人知的亲情和战友情。正如导演潘耀明所解读的:“《非凡任务》讲内地警察执行任务的故事,卧底的成长,归根到底是描写人性的电影。《非凡任务》再次证明了“麦庄组合”的创作能力,更说明主旋律题材也能改编出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电影,正如麦兆辉所说:“主旋律是宣传正面力量和想法,只要做好故事和人物,内地的警察故事也可以很好看。”(编辑:方舟)
2015年
导赏:《破风》是集结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等,采用中外合拍的青春热血影片。影片讲述了四个年轻人加入单车队顶级赛事,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收获成长的故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具有挑战性,自行车比赛作为一个体育竞赛项目,在国内是相对冷门的,电影中很巧妙的选择了自行车比赛中“破风”这样一个关键词进行切入,在一场比赛中便将破风手、冲线手这样的队员责任区分告诉给观众。即讲明白了规则又让观众对后续的发展产生好奇与兴趣。所谓破风手,即在比赛中骑行在冲线手前方,为冲线手解决风阻问题并为整个车队开路的车手,破风手在即将拼搏到终点时必须为冲线手让路,以确保冲线手取得最终的胜利。影片以“破风”命名,表现了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破风手复杂的心路历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对破风手最大的考验。仇铭与邱田在影片开头讨论的关于“兔子二次输给乌龟”的寓言就是在暗示破风手的命运。在比赛的最后关头让充当破风手的邱田冲到前面,将胜利的光辉拱手让给了邱田。体现了两人在历经波折后对彼此的珍惜之情。影片中的破风不仅是自行车比赛中破风手与冲线手之间的彼此成就,更是四个年轻人对自我困境的一种反思与破风。仇铭陷入退赛的风波,邱田无法突破的心率极限都是他们需要突破的破风点,无论是仇铭还是邱田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个人的命运,他们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也是对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黄诗瑶是影片中重点刻画的女性角色,她的勇气与坚韧吸引着仇铭和邱田,也是他们两人感情间隙的存在,他们三个人的故事虽然有着青春爱情故事的俗套,但也做出了新的亮点,仇铭在与黄诗瑶的相处中,不仅充当了她人生的破风手,还充当了情敌邱田事业上的破风手。帮助黄诗瑶缓解跟腱断裂造成的病痛,并找到新的职业生涯,也帮助陷入低谷的邱田重振旗鼓。影片在在香港、台湾、意大利、韩国等多地取景。自行车大赛的赛场从城市马路到高山赛道,再到腾格里沙漠,大量航拍镜头将几百人的大型赛事呈现在银幕前,以及对运动员面部和车轮的特写镜头,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视觉效果。《破风》没有拘泥于比赛的输赢,而是更着力表现年轻人的成长之路,影片中的人物从最初的争强好胜逐渐变成忽视输赢本身,而专注比赛本身,这也更加接近竞技体育的本质。(编辑:王晶)
2014年
导赏:《窃听风云3》利用个人恩怨与家族、社会大背景的深度结合,呈现了一幅复杂的香港社会画卷。影片延续了“窃听风云”系列的悬疑和高智商对抗,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悬疑动作。多重窃听视角的设置既增添了紧张感,又暗示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消逝。影片巧妙运用了香港新界\"丁权\"政策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但其探讨的主题却具有普遍意义。\"丁权\"政策涉及土地继承与利益分配,天然地与家族传承、商业发展产生碰撞,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戏剧性。而影片通过陆氏家族的故事,展现了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宗族伦理、父女亲情、兄弟情谊如何经受考验。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如何使用、传统价值观如何延续,都是当代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窃听风云3》在视觉呈现上也有不小的突破,精致的镜头语言将香港的城市风貌与复杂的情感冲突有机融合了起来,制造出充满压迫感和紧张感的氛围,增益叙事的发展。宏大的空镜展现新界乡村与城市摩天大楼的强烈反差,凸显城市化的冲击,表达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人物场景的高低角度拍摄同时展现权力关系。陆瀚涛在祠堂的仰拍镜头突出了其族长威严,而其死亡场景的俯拍则暗示权威的陨落。此外,多机位的剪接、画面分割等手法,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监控。特写镜头的运用捕捉到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展现出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窃听风云3》是“窃听风云”系列的完美收官,也是一次对香港社会现状和人性深刻的剖析。作为系列的最终篇章,它成功地为这一系列画上了一个浓重的句号,留下了无尽的回味,讨论空间十足。(编辑:颜诗雨)
2013年
导赏:《逃出生天》 是一部高水平的华语灾难类型电影,成功融合了灾难片的类型元素,成为华语电影史上首部3D火灾电影。该片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取景拍摄,借助3D技术,逼真地呈现了中国现代大都市、摩天楼的壮观和大火灾难的凶险。引发了关于现代人如何应对都市灾难的社会热点话题。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充满巨大的张力,情节设置富有强烈的悬念感,3D场面制作水准震撼人心,它没有落入以往灾难片的创作窠臼,没有采用高大全式的英雄叙事模式,也没有无节制地堆积各种商业元素,而是从作为一名消防战士职业操守来展现他们在火灾现场的姿态,在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和灾难奇观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救火的中心故事,写亲情与人性的救赎,写精神力量的感召,告诉人们如何面对生活、生命,如何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真挚诚信的价值追求面对个人情感。影片既满足了主流电影对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任务,又契合了观众对于“火灾”这一视觉奇观的渴求。《逃出生天》在追求影片主流价值和商业价值统一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影片呈现出中国主流电影的新面貌,电影将主流价值观与类型片手法、高新技术、电影市场成功结合,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具有社会道德内涵和文化内涵的大片。特别是在英雄塑造上的创新,片中的英雄更具现代感,更家人性化、情感化。每一个个体在这样的灾难中,每一个真正受难的人,通过他们的意志、信念、承诺、人性、人情,使自己得到了救赎。正是这种反常识的表达让影片显得格外真实而有力量,格外具有人性和道德层面的震撼力。《逃出生天》是新世纪以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灾难片代表,为此后的电影制作树立了一个标杆。(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