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程晓英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1年
舞恋
演员
/
导演:
吴文伦
/
主演:
张纪中
/
程晓英
/
播放正片
剧情:
在通往梁山地区的列车里,舞蹈编导向峰想起了曾经的一幕一幕。20年前,向峰结识了很有舞蹈才华的彝族姑娘曲木阿芝,并产生了真挚的爱情。曲木阿芝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而向峰由于软弱、不敢和她站在一起给她以支持和安慰……向峰意外发现曲木阿芝还活着,可却遭到了她的拒绝。曲木阿芝从向峰创作的舞蹈中看到了他内心的悔恨和痛苦,并发现向峰对舞蹈事业没有失去爱和追求,于是开始原谅他了。
子夜
演员(饰 林佩瑶)
/
导演:
桑弧
/
傅敬恭
/
主演:
李仁堂
/
乔奇
/
程晓英
/
顾也鲁
/
张伐
/
李小力
/
张闽
/
梁波罗
/
郭凯敏
/
张先衡
/
类型:
剧情
/
经典
/
导赏: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子夜》由桑弧导演,其改编曾获原著作者茅盾先生的首肯,导演以精妙的镜头语言将作家的如椽巨笔搬上银幕,高度概括、生动描摹了三十年代初我国社会的历史图景:彼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各路军阀连年混战使得民不聊生,且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危机、洋货倾销、国际金融资本入侵,民族工业一片凋敝。在忠于原著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编剧对长达35万字的小说进行了合宜的删改。原著情节多线并进,分别展现了民族资本办厂的艰难险阻,做多头、空头的金融商战,农村革命运动,工人罢工,以及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根据茅盾关于农村革命运动部分描写并不成熟的自述,电影删除了这一支线,还通过表现几段男女关系的不同发展,对腐朽上流社会进行了更加擘肌分理的剖析。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技法,使得现实主义题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形成更加强烈的心理震撼:当丝厂女工努力抽丝剥茧,手指被热水烫得红肿时,交际花徐曼丽正在美容院涂上鲜红的指甲油,两只手通过交叉剪辑并置,其内涵不言而喻。同样,当富人的轮船在黄浦江上撞翻了工人坐的舢板,一边是舞女狎昵地单腿高立在餐桌上,而另一边落水的工人在无望挣扎中沉入江底,令观者无不出离愤怒。《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复杂性格由演员李仁堂生动演绎,一方面他纵横捭阖,为了筹资办实业连续并购多家小规模企业,敢于参与金融冒险,另一方面他又冷酷地剥削工人,甚至不惜借助反动武装力量镇压工人运动。最终破产惜败,其悲剧诱因并非性格缺陷或宿命安排,而是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客观环境所必然导致的。总体而言,本片兼具艺术与现实价值,生动描绘了“子夜”这一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编辑:曾奕琦)
1979年
樱
演员(饰 Koko Morimoto)
/
导演:
韩小磊
/
詹相持
/
主演:
程晓英
/
高伟
/
江韵辉
/
Lin Li
/
Ruqiu Ouyang
/
Bin Xu
/
许还山
/
剧情:
1945年,日军侵华战争失败,大批日本难民撤离回国。 高崎洋子背着未满周岁的女儿森下光子,在贫病交加中来到长城脚下,将光子留给了善良的陈嫂。陈嫂以手镯为信物交给高崎,让她日后以手镯为凭会女儿。 几年后,高崎洋子从日本致信另政府,要求认回女儿,并寄来了手镯。光子这时方知自己的身世,紧抱着母亲陈嫂不忍离去,哥哥铁柱捧着雪白的鸽子送给心爱的妹妹……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已成为工程师的铁柱--陈建华因为有个日本妹妹被揪斗,下放干校,陈嫂一家人四散分离。1975年,为了完成一项由中央批准、日本专家协助设计施工的大型化纤工程,杨主任把正在干校喂猎的陈建华调回设计院。 日本专家小组来到北京,森下光子就在其中。她那流利的中国话、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腕上的镯子使陈建华意识到她就是自己的妹妹。光子也恍惚觉得,陈先生就是她日夜盼望找到的哥哥。 为了不致再被扣上日本特务的帽子,陈建华回避着妹妹。光子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她来到陈建华家,见到了早年的一张全家福,激动万分。她在无意中听到陈建华与妻子的谈话,知道母亲因为自己被赶回了农村,哥哥也成了日本特务,现在如果相认,恐会给他们招致大祸,无奈她只能伤心地离开了陈家。工程由于"四人帮"的破坏被迫下马。光子造访石佛村,留下了手镯悄悄离去。 当陈嫂得知她就是自己的女儿时,光子已登程回国……晴空万里,光子踏上粉碎"四人帮"后的故国,终于与前来迎接她的母亲和哥哥幸福团聚。 影片旨在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及“四人帮",歌颂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该片力求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获得新意,强调真实的感情,真实的环境,真实的表演。该片采用“迂回式"手法,把人物的命运以及亲人相见不能相认的痛苦调怅心理展现出来,着力于对人的灵魂的揭示和对人情的抒发。它还采用一些新的手法和技巧,用以延伸、渲染和发展戏剧矛盾,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