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德

Qiqing Zhang

有片源
1996年
犬杀
犬杀

演员(饰 李若冰)/

导演:彭小莲/
类型:剧情/
导赏:影片《犬杀》的故事围绕着一起看似普通却又充满悬疑的“犬杀”事件展开,一场看似是疯狗失控的意外,引出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平静的、井井有条的大都市之中,然而,在这种平静和秩序的表象之下,却深藏着社会和人性的复杂。作为一部悬疑片,《犬杀》的导演技巧运用很娴熟,采用了线性叙事与回忆穿插的方式,逐渐揭开事件的真相,叙事节奏紧凑不拖沓,上海老弄堂里追逐戏的场面调度安排很流畅,音乐和环境的氛围烘托也很到位,观影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张弛有度。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几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几个典型但又鲜活立体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样本,工作雷厉风行但孤独生活的女警官滕丽、挣扎于想要完美扮演事业和家庭社会角色的欧阳冶芳、沉醉于浪漫爱和鲜花掌声的女舞蹈演员华媛媛、在婚姻中情绪困顿无处排解从而走向极端的刘天红,这些女性形象有欲望、有弱点、有行动、有性格,都是真实鲜活有主体性的人。彭小莲导演的电影作品常聚焦于女性在新时期个性释放的表达,这些影片也都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女性也成为她之后创作始终关注的主题。导演特别能细腻入微地传达女性的内心情感变化,诉说现代女性的欲望表达、情感诉求、社会困境,并且导演的性别视角不仅只局限于性别本身,还映射出与之紧密纠缠的阶级议题、权力关系议题等共同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结构性问题,深入地触及到了与此相关的社会根源性问题。对社会现实的关照,是彭小莲导演是一路从郑君里、谢晋这些大师传承下来上影厂这份光荣的传统。(编辑:许雨婵)
1989年
导赏:《开国大典》是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作品,也是两人的代表作之一。电影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前宽、肖桂云积极探索纪实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真实的纪录片和拍摄时假定性营造的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中人物的真实情绪和演员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一种风格。两者的结合在美学上产生巨大魅力,从而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升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电影《开国大典》对纪录片和故事片进行了很巧妙的结合,通过加入声音等元素,给珍贵的历史影像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主创们一改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利用场景造型勾画出历史背景和历史框架,在人物刻画上,摒弃了过去对领袖人物概念化的描写,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领袖人物更为贴近普通人的一面。古月、孙飞虎等特型演员正是在这种创作思路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并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殊荣。李前宽、肖桂云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动力,相继执导了《决战之后》《重庆谈判》《金戈铁马》等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为后辈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编辑:方舟)
剧情:日本军官伊藤大佐请来日本武士本田,在秋风楼摆下擂台,扬言若谁能战胜本田就可登楼毁掉日本国旗。中华各路武林高手闻讯赶来,决心一比高低。山东姑娘美玉,为给师傅报仇,女扮男装一路跟随本田,在滨城附近的黄土坡上与本田交手。当本田举刀劈向美玉时,坡上飞下一人将美玉救走。此人是来滨城寻找云中燕的武林高手李铁头。美玉为报救命之恩,拜李铁头为义父。二人来到滨城,看到广场吊着因毁日本国旗而遭毒打的一男一女。美玉敬仰他们的勇武之举,毅然前去敬酒,本田钦佩美玉的勇敢,放了那两个人。在林间小路上,李铁头和美玉被拦劫,美玉与对方交上了手,李铁头用气功分开三人。小浪蛟引来师傅云中燕,使李铁头和云中燕相认。他们在一起共议比武之事。次日,他们来到比武场,云中燕和李铁头武艺高强,越战越勇,终于战胜本田。云中燕飞起劈旗,日本人却撕毁协议,开枪打死了二位好汉,随后开始捉拿美玉、小浪蛟等人。几个年轻人在被追赶的途中,被隐居多年的霓裳子道长救下。霓裳子亲自出面为李铁头和云中燕举行隆重的葬礼。惊慌失措的伊藤命令枪口对准人群。伊藤对云中燕之女琼玉早有歹意,命人去劫持琼玉,琼玉拼命反抗,终于被送到“悦春院”看管起来。小浪蛟、美玉和霓裳子的徒弟小金蟾,乔装来救琼玉,与日本武士交手,因寡不敌众,小金蟾被刺而死。本田的徒弟坂田将抢来的琼玉文送到伊藤面前,正当伊藤犹豫时,与云中燕有点痣之怨的罗浮剌和霓裳子救走琼玉。罗浮刺、霓裳子带领几个年轻人来到“长春观”与在此等候多时的长谷川二、坂田交战。霓裳子将保存多年的《太圣无功大谱》交给美玉,嘱托美玉将此功长传下去,然后,用性命保护了三个年轻人。长城之上,美玉、小浪蛟、琼玉各显神通,讨还血债。逃出虎口后,美玉落发为尼,小浪蛟抱起身负重伤的琼玉向河滨走去。
1987年
1984年
1983年
导赏:《女大学生宿舍》是史蜀君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改编自喻杉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群同宿舍的女大学生之间的青春故事。影片纪录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昂扬风貌,兼具真实感与艺术化的情感表达,真诚地呈现出青年人的朝气与火热情怀。影片成功塑造了几位差异化的女大学生人物形象,带着不同过去经历的她们在影片的当下时空相遇,在彼此交汇的人生中互放光亮。匡亚兰是个孤儿,却并不柔弱或顾影自怜,她自尊自爱,坚强又高傲地撑起自己的生命天地。辛甘从小被娇惯长大,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有时莽撞而缺乏同理心。宋歌是个好学生,热爱劳动,学习认真,却喜欢凭主观臆断他人的想法,并经常对上级请示汇报。骆雪性格温存,夏雨则经常沉浸在诗意的想象之中。每个人物都体现出人性的复杂面向,她们处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望向未来时眼中交杂着迷惘与热切的期待,用坚韧执着的女性力量迎接人生的挑战。影片通过对几名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捕捉,纪录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的真实场景,学生们对知识如饥似渴,时时交流着学习感悟与人生理想,生活充实而激昂,人人身上都洋溢着青春活力。史蜀君认为这部影片应当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诗,一曲感情真切的校园歌。本片吸收了《青春万岁》《沙鸥》《逆光》等同时期影的长处,追求情感上的真实纪录。影片在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实地取景,群众演员一律是在校大学生。导演有意通过偷拍、抢拍等拍摄手法制造随意性,并维持画面的动态呼吸感,避免使其陷入呆板静止之中。也常故意“走神”将特写镜头给到影片中不知名的群众角色,模仿人在生活中的自然注意力时长。同时,影片注重捕捉人物的细节情绪,渲染青春、自由的整体氛围,多捕捉人物的身体、面部表情特写,并以植物作为前景,使人物在自然环境的映衬下更显朝气蓬勃。《女大学生宿舍》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活场景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这部由女性导演、女性主演的电影既致敬了青春,也显现出女性的力量。(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