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祥

Shixiang Ma

有片源
1996年
导赏:这是一部真正意义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的影片,长征中的所有重要事件、重要战役都一一表现。例如湘江之战,在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很少被表现,该片开篇就是湘江之战的惨烈场面,把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呈现出来。该片也直面了中共党内的分歧和斗争,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毛泽东的作用并将红军的领导权交还他,而后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过程,难能可贵。影片在影像处理上也非常出色。激烈的战斗、行军场景,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史诗性的格局,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中,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温婉细腻的人物情感相穿插,伟大领袖领导艺术的卓尔不凡与无数普通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相辉映,刚中带柔、苦中掺喜。该片没有一味向观众兜售战争的苦难与悲壮,而是用大篇幅诠释每一个角色作为普通人在特殊时期以怎样最真实、最寻常的方式活着。影片对平凡人日常表现的刻画,让观众一改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铁血生硬甚至教条刻板的冷印象,即使是孩童去观看,也不会有抵触感和排斥感。这正是影片最难能可贵之处。铁血男儿、温情女性,革命领袖、普通战士,都是《长征》的主角。电影没有刻意突出领袖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分外强调英雄主义,而把大量的镜头放在长征中的普通红军战士身上,让观众深深体会到,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伟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无数红军战士的忘我牺牲和不懈坚持。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我要求的是史与诗的结合。影片中的“史”是为了全景式地表现长征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类壮举,因为我想以后象这样大规模拍长征的机会不会多了,既然我有这个机会,就有责任表现出长征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而“诗”,则是将历史升华,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或者说,史与诗是一种实与虚,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别样的韵味。
1990年
浴血疆城
浴血疆城

演员(饰 Yan Sipeng)/

导演:阿布尔/
播放正片
1989年
剧情:  1949年底,原国民党中将王约翰在其香港寓所被人杀害,这引得记者蜂拥而至。《民报》记者、美籍华人麦克锋受报社委派也来采访这一案件。他发现一张王约翰与其早年军界密友、现任国民党临城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克强的合影,可宋克强旁边的另一人给剪掉了。第三个人是谁?麦克锋决定从这张照片入手。麦克锋从王夫人口中得知第三个人为杨先生,杨通过王约翰与宋克强相识,她还告诉麦克锋照片底片在照像馆郑老板手里。当麦克锋来到照像馆时,郑老板已被杀害。他找到底片,而王夫人却失踪了。麦克锋从警察署莫琳帮办那里得知杀人凶手是受命于西南同心会会长庄天啸及其手下,现已逃回临城。麦克锋深入临城采访,遭到军统保密局临城站长孟羽黄的干涉。麦克锋去见关押在狱的庄天啸,然而,此时的庄天啸已是一个神智颠倒的疯子了。麦克锋从他的胡言乱语中得到一些暗示。他决心当面采访宋克强,结果一无所获。返港后,麦克锋找到了庄天啸的孪生兄弟庄天龙,获取了一份宋克强签署的密杀令真迹和庄天啸供停作案始末的录音带。莫琳帮办受托前去临城引渡凶手庄天啸,不料,庄已被孟羽黄以企图越狱为借口击毙。宋克强接到蒋介石的密令,要他密裁前国防部高级专员刘一谋,宋克强违令没有执行。孟羽黄以宋克强的名义对200余名在押政治犯进行了集体大屠杀,使刘一谋再也不能保持缄默,他将毛人凤亲笔签发的、真正的密杀令和军统制定的杀王详细计划副本交给了麦克锋,希望他写出独家新闻来。孟羽黄奉命逮捕宋克强,结果反丧身于宋克强卫队的枪口之下。麦克锋回香港后,等待他的竟是禁止发稿的解雇。不久,他又目睹了取道香港去美国的刘一谋的惨死,他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血案真相公开于众。然而,唐丽媛之父唐茂祥作了假证,唐丽媛也遭绑架。麦克锋被迫向记者们宣布,刚才所讲的一切纯属虚构。疲惫无奈的麦克锋准备与唐丽媛离开香港回旧金山,谁知,刚出大门,迎面射来一排如雨的子弹,麦克锋无声地倒在地上。唐丽媛在麦克锋身边驻足片刻,而后悄然走向远方。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