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丽玲

Liling Long

有片源
1985年
剧情: 我海军某潜艇支队980艇正在海洋上进行军事演习,突然接到司令部命令,要在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的前夕,秘密远航赤道进行敌情和气象侦察。恰好水手长于泽亮的妻子朱玉萍正要来部队探亲,两人未见面,舰艇就出航了。全艇官兵带着特殊使命向浩瀚的大海驶去。 潜艇刚刚潜入水下,突然警报铃声大作,水兵们一跃而起,艇长武仲毅在扩音器里发出命令:"战斗警报,在舷45度敌舰一艘,向我发动攻击,一级战斗部署!"水兵们飞快奔向各自的战斗岗位,熟练地操纵着机械仪器,严阵以待,各舱传来准备完毕的报告。武仲毅待报告完了,宣布演习结束,开始讲评。武仲毅艇长就是这样以实战的观念训练自己的水兵。 他表扬这次演习雷厉风行,符合要求。而新政委周群有些生气地质问武仲毅这样重要的演习为什么不事先打招呼!武仲毅反问:"敌人来了,谁向我打招呼?"周群被问得哑口无言,当潜艇潜入公海时,突然艇外传来敲打声,可能是敌人的声纳,于泽亮主动要求出舱侦察,排除障碍,可周群认为他是刺儿头,不相信他能完成任务,而武仲毅最了解自己的战士,同意于泽亮出舱侦察。 原来是一条大鲨鱼在作祟。于泽亮手持匕首机警、沉稳地杀死了鲨鱼,完成任务返回舱内,周群这才改变了态度。机电兵陶五福是农村来的,异常孝敬老人,发的罐头舍不得吃,要积攒起来寄给母亲,而周群认为这是违反纪律,硬逼着小陶吃,陶五福非常难过。这样,战士们同周群政委产生了隔阂。 军医卢沛将棉纱及纸屑丢入海中,暴露了目标,980艇被敌人咬住了,遭到猎潜艇及直升机的攻击。武仲毅决定不出击,沉入海底隐藏蔽。舰队与基地司令部失去了联系,司令部误认为出了事故,准备救援。水兵们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政委周群以乐观情绪与大家一起包馄饨。 武仲毅临危不惧,果断地指挥舰艇迎着雷击艇开去,在其肚皮底下与它同速航行,巧妙地摆脱了敌舰的监视。接着,长波天线被炸断,又是于泽亮与陶五福主动出舱,冒着十级风浪修复了天线,恢复了与司令部的联系,小陶不幸牺牲、于泽亮负重伤。980艇终于闯入零点海区,完成了侦察任务,保证了火箭的成功发射。他们凯旋归来,举行了升旗仪式祭奠为海防建设献身的战友! 
1984年
剧情: 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点燃了夜光靶,火光映红了天际。陆晓光在熊熊火焰的映照下,双眼炯炯放光,神情坚定自信,听着接踵而至的飞机的轰鸣声,望着观察所外被飞机轰炸得硝烟弥漫的靶岛,他兴奋、激动,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一艘登陆艇在破浪疾驰。入伍一年多的陆晓光就要上靶岛接班了。他站在甲板上,欣赏着大海的风光,聆听着美妙的渔歌,被周围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几天后,老靶标兵王年被上级部门送到海军学校去上学,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只剩下陆晓光一人,和他作伴的只有那只听话的狗--"方方"。在一个狂风四起、惊涛拍岸的夜晚,他第一次感到孤岛上的荒凉、冷落,尝到了孤独恐惧的味道。尽管如此,他起初的生活节奏是明快的:起床、出操、修靶标、布置和建设周围的环境、与基地定时用步话机联系。如此的生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皮肤晒黑了,工作熟练了,可情绪日渐低落。孤独、寂寞向他袭来,几乎不能忍受。他渴望见到人,他甚至在岩石壁上画了许多人、车辆和街道,来发泄自己的感情。每周一次的划着小船唱着渔歌经过靶岛给灯塔老人送东西的渔家女歌声,可算是对他心理上的莫大安慰。一次,靶岛一连下了7天7夜的苦雨。飞机不能来打靶,陆晓光更感到无限的寂寞。当天气放晴,特别是听说一批新飞行员要上岛熟悉地形时,陆晓光十分兴奋,他用靶岛特有的大螃蟹招待客人,并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情况。可这一切又是那样的短暂。这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陆晓光发现靶标上的反射斗有被风吹落的危险,急忙冒雨划着舢板前去抢修。他刚奋力将反射斗固定好,小舢板载着"方方"被暴风雨卷进了大海。失去了生活的伙伴,他难过、痛苦,感到心像被撕扯着。正在他愁苦不堪的时刻,海军学校毕业当了指导员的王年驾小艇上岛来看望他。陆晓光像见到久别的亲人,向指导员诉说着满肚子的委屈。王年耐心地帮助他,教育他,使陆晓光看到了靶标兵工作的意义,认识了自己的作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三年后,经过陆晓光的手,靶岛已被打扮得更加迷人。战友送来的鸽子已在岛上繁衍后代,小岛充满了生机。春节到了,战友们和灯塔老人给陆晓光送来了过年的礼物,别人在合家欢乐,而陆晓光自己也在孤岛上过了一个愉快而"热闹"的春节。随着年岁和军龄的增加,陆晓光已超期服役了,陆晓光的同学杨玲来信劝他早日复员。是走是留,他思想上又掀起了波澜。此时,他想到了灯塔老人,想到了指导员王年,想到了飞行员们的成长,特别是灯塔老人临终前的嘱托。
1983年
1982年
牧马人
牧马人

演员(饰 逃荒姑娘)/

导演:谢晋/
类型:剧情/经典/
导赏:《牧马人》是第三代导演谢晋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张贤亮的《灵与肉》。与原作相应的,本片深切叩击特殊时期的社会历史问题,展现出中国社会在经历巨大动荡后对人性回归和社会重建的渴望。《灵与肉》是一部“伤痕文学”作品,它直面并反思了特殊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命运放逐,抒写着留在他们身体与心灵上的伤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悲观主义的泄愤之作,作者始终期望在引发思考的同时挖掘伤痕中振奋人心的力量,谢晋牢牢把握住了这一关键态度,并通过影像将之放大增亮。在对往日记忆的重新挖掘中,过去与现在彼此交集,许灵均下了苦海,又跳出了苦海,但他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土地紧紧站在一起,始终怀着赤诚的爱国主义真情望向未来。相较于谢晋其他沉痛批判与揭露现实的作品,《牧马人》更注重建立影片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这也符合小说结尾所认为的,“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基础,就全部是空洞的。”影片在拍摄手法上大量采用长镜头与大景深,并配以富有草原民族特色的乐曲,尽情展现着边疆牧场的辽阔与荒凉,在大大增强画面视觉冲击的同时,诗意地突出了壮阔自然对许灵均内心世界的影响。群众掩护许灵均上山等细节处理,体现出影片关于“自然环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心情变换”这一问题的思考,这种善良、智慧与豪迈深深地触动着许灵均,也直抵银幕前观众的心灵。影片对人物塑造的补充使整个故事大为增色。被打成右派后初至草原,许灵均心灰意冷,迷失在自我认同与政治导向的巨大漩涡之中。但他依然坚持阅读与学习,并在体力劳动中重新确定自我。影片用一系列的劳作场面展现时间流逝,许灵均通过在劳动中把握物质并为自己所用,恢复了作为人的尊严与自豪。另一个主角秀芝的人物塑造也极为成功。在原作中,秀芝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她突然闯入许灵均的生活,满足了男性情感寄托的需要。但影片却通过大量细节将秀芝塑造得极富光彩,她不厌贫寒,打坯垒墙,一个心灵淳朴、刚强有力、具有独特性的劳动妇女形象由此展现开来,而丛珊不带任何现代性特征的表演则帮助角色呈现出更加原始、纯真的美。(编辑: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