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雄

Guanxiong Liu

有片源
2003年
剧情: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借找工作之名来到矿井下干活,结识了长期受尽欺凌、怨声载道的路矿工人。可是向来逆来顺受的工人们不敢与洋矿主、土监工们作斗争。毛泽东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与李立三决定将“安源这锅冷水烧热”。首先他们拜访了矿长林之轩,以兴办平民教育为理由,开办了安源路矿工人夜校,很快就发展了几名党员和200多个积极分子。刚刚从俄国学成归来的刘少奇,也马上加入到安源的工人运动中来。三个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着自己的信念、理想与激情,先后在安源开办了工人俱乐部、矿工合作社和剧社,鼓励工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堂堂正正地做人,同时筹划着罢工运动。资本家和洋买办们意识到矿工们越来越团结,为了削弱工人俱乐部的影响,以萍乡县公署的名义发布了取缔俱乐部的训令,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决动提前罢工。1922年9月14日,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矿工全权代表的安源路矿工人总罢工开始了。随之长沙、湘北、湘南等地的工人罢工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湖南省长办公室,毛泽东义正辞严地为工人们争取劳动保障等权利;而在安源这里,刘少奇带着17个复工条件与资本家们谈判。内外压力下,资本们家终于答应了工人的条件,安源路矿工人总罢工在未伤一人的情况下,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运动。
2000年
导赏:和以往反映科学领域的电影有所不同,《超导》把一个深刻的物理课题生活化、哲理化了。“超导现象”实际上是指电流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无阻力、自由畅通的状态,其工业意义十分巨大。片中科学家在研究“超导现象”的同时也在深情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的“超导状态”,渴望人们也能达到无障碍的沟通。影片把科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阻力和与之抗争的过程升华为人类科学现象的发现过程,让人们在深入浅出之中产生共鸣。拉近深奥的科学领域与普通人的距离。虽然采用现实素材,电影讲的却不是科研本身。老科学家林亚眠提出研究一种全新超导材料的思路,却不被科学界主流认可。几个相信他的年轻人团结起来,四处筹款,组建“低温俱乐部”,准备向“常温超导”进军。不过林亚眠只是配角,他的作用在于向观众解释超导是什么,研究超导的重大意义又是什么,王志文扮演的年轻科学家贝小知才是主人公。他在剧中的任务就是向四面八方开口,与领导谈,与专家谈,与把“超导”理解成超级导弹的民营企业家谈。甚至为此游走在法律边缘。贝小知更象一个项目负责人,而不是科研人员。把他树为主角,意味着电影对科学的讲述从台前进入幕后。在这个向各方伸手的过程中,影片着力表现人与人沟通的障碍。具体来说,是理论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障碍。“超导”一词在电影里不光是物理概念,也象征着一种渴望,就是人与人之间能达到无障碍的沟通。借此,本片首次把科学家的形象个性化,如王志文扮演的男一号,“超导”研究室的发起人贝小知,就是一个现代味道十足的青年学者,他机智、幽默、自负、好强,他的身上散发的是人格的魅力,他不再是只知道自己的课题而毫无生活情趣的书呆子。而他的搭档形象怪僻、倔强却才华横溢,更是以往影视作品中难以看到的典型。另外,《超导》更是大胆地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的科学家,他们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或许只是此项研究的一块奠基石,可是正是他们的投入、奉献才让人看到中国科学家的希望,中国科学领域后继有人。总之,本片可以说填补了我国电影在反映当代科学工作者方面的空白。他以一个讲述普通人生活的方式把一群生活在科学王国里的年轻人带给观众,必将在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反响。
1986年
加州来客
加州来客

导演/

导演:刘冠雄/
主演:吴海燕/甘泽兰/
类型:剧情/
1985年
剧情:  银湖养鸭场场长陈颖来到南方大学,寻找上次在深海湾港偷拍她照片的南大研究生刘明远。当她经过校园展览窗时,却发现一幅名为"特区姑娘"的照片竟是自己,便将它撕了下来。正欲上前与她评理的南大学生孙诚,一眼认出她就是照片上的"特区姑娘"改嗔为喜,问清原由后,便带她去找刘明远。哪知找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刘明远的踪迹,陈颖只好留下一张字条走了。此时,刘明远正在图书馆研究他的论文。学院赵院长对他的论文备加称赞,鼓励他再去特区体验一下生活,以便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刘明远带着修改论文的任务来到喧闹、繁华的深海市。他如约在国际大厦找到陈颖,陈颖邀他去小天鹅海滨度假营游玩,一路上饱览了特区日新月异的绮丽风光。通过接触,陈颖对刘明远的精明能干,卓有见识非常敬佩,并对他产生爱慕之心。她大胆邀请刘明远到她们鸭场来工作,刘明远一时未能做出答复。这时,陈颖收到鸭场幼鸭得了传染病的报告,决定马上回场。刘明远此时对这位容貌美丽、事业心强的特区姑娘也有了好感,便要求一同前往。陈颖回场后,了解到幼鸭病情,果断地处理了造成事故的当事人,并决定立即派人去广州买药。刘明远欣然承诺了这件事。刘明远的行为遭到母亲的阻拦和反对,他没能及时返回鸭场,便托孙诚把药先送回特区。陈颖误认为刘明远对来特区工作产生了动摇,非常气恼。她下决心自己学管理,并向董事长林顺发借书,发愤苦读。这时候,刘明远又来到鸭场实习,陈颖对他十分冷淡,刘明远感到莫名其妙。他深入到职工中进行调查,了解到鸭场的实质问题是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差,建议创办职工夜校,自荐出任教员。陈颖在刘明远的课堂里得到启发,对刘明远改变了看法。正当刘明远在鸭场干得十分起劲儿的时候,他的妈妈却派人来劝说他去国际经济研究所工作。刘明远打算回广州去说服母亲,陈颖误以为刘明远又动摇了,对他大发雷霆。待她醒悟过后,刘明远已不知去向。陈颖怀着内疚的心情,到广州去找刘明远,没有找到。当她无精打采地回到鸭场,路过教室时,却发现刘明远正在给职工上课,这使她既兴奋惭愧。课后,两人漫步花坛间,一切误会全都消除了。林荫大道上,陈颖亲自驾驶摩托车送刘明远回广州完成论文。车子飞速地奔驰着,车轮把他们带向未来,带向美好的明天。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道教弟子许汉成,苦心学医。正当辛亥革命爆发时,一天他上街打油,被革命党人马昌剪了发辫。他来到剃头摊上剃头时,发现剃头匠为他头上剃破处止血的草药十分灵验,于是他毅然用一罐油换下草药返回道观。不料恩师老道怒斥他违忌落发,经他说明原委,老道才转怒为喜,并欣然送他一本名药折子,让他踏遍名山大川,实现他的夙愿。许汉成还谷民间,遵循恩师的教诲,历尽艰难,苦心钻研,终于首创了"白药"。一天他赶街卖药,偶然发现马昌被官府绑赴法场问斩。他见马昌临危不屈,深为敬佩,突然法场被劫,马昌被人抢走。一小妹无辜受伤,生命垂危,许汉成奋力将她救活,分文未取。从此"白药"的神奇功效和许汉成的高尚医德名扬四方。此后不久,他和一位靠绣花度日的寡妇李兰英结为夫妻,结束了他游乡串寨的郎中生涯,建起了乡村医室。许汉成明确表示不与都督、衙门来往,回绝了县府衙门的多次邀请。可当马昌妻子陈玉姑的落难中来求助于他时,他却昌着生命危险赶至山神庙,彻夜为马昌医治枪伤,不巧被在衙门里混差的张老三发现。张老三企图趁机敲诈许汉成钱财。许汉成生性不畏邪恶,绝不屈从,结果被张老三以私通奸党罪告官,投入监狱。在已经落草为寇的马昌夫妇的帮助下,许汉成获释,夫妻俩对马昌夫妇的患难相助万分感激。张老三由于受贿,被革掉了衙门的差事。一身病痛,一天恰好在山林里遇见正在采药的许汉成,含辱求医。许汉成一见此人,往日的仇恨的眼前的怜悯不禁齐涌心头。他急中生计,把张老三吊上一棵歪脖树下狠狠鞭打了一阵,一治张的病痛,二治张的为人。张老三病愈后投靠了马昌。马昌的武装被护国军唐继尧收编,马昌当上了旅长,张老三升为他的贴身副官。俩人几经周折把许汉成接到军中共事,但他终因不忍看到中华同胞相互残害,愤然离开了军队。许汉成在省城办起药房,给穷人治病传名,在富人身上赚钱,大药房越来越兴旺,后因马府被炸,药房遭劫,许汉成的事业遭到严重打击。许汉成收容了兵变中断臂致残的张老三。当初被救的小妹领着丈夫和孩子也来投亲,给许带来止血生肌的新药"鹿衔草"。许汉成又亲自在鹿身上试验成功,重新配出白药奇方,使省城大药房又进入了兴盛时期。云南白药的驰名天下,引起官吏们的垂涎。正在这危难之时,隐居深山削发为僧的马昌来探望许汉成,劝他忍耐求生。可是许汉成难忍恶气,把全家托付给马昌,把药方交给妻子,决心去告状评理。然而告状的结果,却是许汉成自己被软禁在高等法院里,最后惨死在狱中。狱墙上留下了他向黑暗腐败的社会提出强烈抗议的遗诗。 版本二 一天他赶街卖药,偶然发现马昌被官府绑赴法场问斩。他见马昌临危不屈,深为敬佩,突然法场被劫,马昌被人抢走。一小妹无辜受伤,生命垂危,许汉成奋力将她救活,分文未取。从此"白药"的神奇功效和许汉成的高尚医德名扬四方。此后不久,他和一位靠绣花度日的寡妇李兰英结为夫妻,结束了他游乡串寨的郎中生涯,建起了乡村医室。许汉成明确表示不与都督、衙门来往,回绝了县府衙门的多次邀请。可当马昌妻子陈玉姑的落难中来求助于他时,他却昌着生命危险赶至山神庙,彻夜为马昌医治枪伤,不巧被在衙门里混差的张老三发现。张老三企图趁机敲诈许汉成钱财。许汉成生性不畏邪恶,绝不屈从,结果被张老三以私通奸党罪告官,投入监狱。在已经落草为寇的马昌夫妇的帮助下,许汉成获释,夫妻俩对马昌夫妇的患难相助万分感激。张老三由于受贿,被革掉了衙门的差事。一身病痛,一天恰好在山林里遇见正在采药的许汉成,含辱求医。许汉成一见此人,往日的仇恨的眼前的怜悯不禁齐涌心头。他急中生计,把张老三吊上一棵歪脖树下狠狠鞭打了一阵,一治张的病痛,二治张的为人。张老三病愈后投靠了马昌。马昌的武装被护国军唐继尧收编,马昌当上了旅长,张老三升为他的贴身副官。俩人几经周折把许汉成接到军中共事,但他终因不忍看到中华同胞相互残害,愤然离开了军队。许汉成在省城办起药房,给穷人治病传名,在富人身上赚钱,大药房越来越兴旺,后因马府被炸,药房遭劫,许汉成的事业遭到严重打击。许汉成收容了兵变中断臂致残的张老三。当初被救的小妹领着丈夫和孩子也来投亲,给许带来止血生肌的新药"鹿衔草"。许汉成又亲自在鹿身上试验成功,重新配出白药奇方,使省城大药房又进入了兴盛时期。云南白药的驰名天下,引起官吏们的垂涎。正在这危难之时,隐居深山削发为僧的马昌来探望许汉成,劝他忍耐求生。可是许汉成难忍恶气,把全家托付给马昌,把药方交给妻子,决心去告状评理。然而告状的结果,却是许汉成自己被软禁在高等法院里,最后惨死在狱中。
1982年
导赏:《陈奂生上城》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由王心语导演。影片的主题深刻而多元,聚焦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人际关系与不正之风,通过陈奂生这一角色的经历,展现了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挣扎与成长。陈奂生作为村办厂的采购员,进城采购原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影片在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与农村的宁静与淳朴进行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音乐配乐与剧情紧密结合,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感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之中。剪辑手法流畅自然,通过镜头的切换和拼接,将故事的节奏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陈奂生这一角色立体而饱满,既有善良、淳朴的一面,也有受环境影响而展现出阿Q气的一面。其他角色的刻画也同样出彩,无论是林真和的巴结、刘玉梅的世故,还是吴楚的正直,都通过细腻的表演和镜头语言得以展现。《陈奂生上城》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佳作。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影片不仅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坚守道德底线,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更让我们反思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
剧情:1932年春的一个夜晚,我党金奉县委干部汪国池被捕叛变,供出了县委当晚在砖瓦窑开会的情报。伪警察局长骆百千立即带领队伍,押着汪国池前去围捕。打入警察局任巡长的我地下党员江万和在途中乘敌人过桥时,向地下党员小浦东示意,小浦东冷不防将汪国池推入江中,警察们急忙开枪,将汪国池击毙,县委干部听到枪声后撤走。江苏省警察厅连忙派侦缉处长秦邦业前去侦破。狡猾的秦邦业先让自己的替身到达金奉,在县党部书记长张谦和骆百千的陪同下,巡视了警察局,然后大摇大摆地返回省里;秦邦业自己则扮成伙夫老孙头来到金奉,在警察局表面烧火做饭,却在暗地里监视江巡长。警察局打靶成绩不佳,骆局长命江巡长、王队长和阿胡子去军火库秘运新枪。秦邦业命张谦派县党部文书肖一竹尾随,命江巡长将水运改为陆运。江巡长趁王队长与阿胡子未回,将肖一竹秘密处死,配合游击队施计,截走了枪支。等张谦和骆百千先后赶来时,江巡长趁机嫁祸于阿胡子,果然从他身上搜出了钢洋和一张收据。骆百千命令将阿胡子捆起。押回严办。秦邦业却不轻信,他让肖一竹的同胞兄弟肖天竹扮成负伤的肖一竹,扬言并未打死。江巡长来到大殿,发现有特务埋伏,特别警惕。他一眼看出肖一竹是假的,随将计就计,既保护了自己,又使冒充九兄弟的李渊风等,趁机撤离。警察局一再失利,秦邦业对江巡长和徐记舅货店更加怀疑,不得不亲自指挥。他让一警官扮成县委交通员,并用负伤逃跑、口吞纸条等手段骗取徐寿林的信任,以假情报将李渊风诱向聚丰楼,妄图把县委和各地武装一举消灭。在这危急时刻,江巡长果断地冲上聚丰楼,只身迎战群魔。不久,李渊风等走上楼来,被特务们包围。江巡长双枪逼迫骆百千命特务让路,待李渊风等人刚走,便将企图反抗的骆百千打死。此时,秦邦业带领大队来到聚丰楼下,江巡长为掩护同志转移,用最后一粒子弹将秦邦业处决后,终因弹尽,落入虎口。江万和英雄壮举,保证了我党金奉县地下武装准时暴动,使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1981年
导赏: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子夜》由桑弧导演,其改编曾获原著作者茅盾先生的首肯,导演以精妙的镜头语言将作家的如椽巨笔搬上银幕,高度概括、生动描摹了三十年代初我国社会的历史图景:彼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各路军阀连年混战使得民不聊生,且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危机、洋货倾销、国际金融资本入侵,民族工业一片凋敝。在忠于原著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编剧对长达35万字的小说进行了合宜的删改。原著情节多线并进,分别展现了民族资本办厂的艰难险阻,做多头、空头的金融商战,农村革命运动,工人罢工,以及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根据茅盾关于农村革命运动部分描写并不成熟的自述,电影删除了这一支线,还通过表现几段男女关系的不同发展,对腐朽上流社会进行了更加擘肌分理的剖析。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技法,使得现实主义题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形成更加强烈的心理震撼:当丝厂女工努力抽丝剥茧,手指被热水烫得红肿时,交际花徐曼丽正在美容院涂上鲜红的指甲油,两只手通过交叉剪辑并置,其内涵不言而喻。同样,当富人的轮船在黄浦江上撞翻了工人坐的舢板,一边是舞女狎昵地单腿高立在餐桌上,而另一边落水的工人在无望挣扎中沉入江底,令观者无不出离愤怒。《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复杂性格由演员李仁堂生动演绎,一方面他纵横捭阖,为了筹资办实业连续并购多家小规模企业,敢于参与金融冒险,另一方面他又冷酷地剥削工人,甚至不惜借助反动武装力量镇压工人运动。最终破产惜败,其悲剧诱因并非性格缺陷或宿命安排,而是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客观环境所必然导致的。总体而言,本片兼具艺术与现实价值,生动描绘了“子夜”这一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