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秋

Liqiu Yan

有片源
1989年
导赏:《庭院深深》是大陆第一部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的影像化作品,影片在保留文学性的同时也进行结构性的创新,影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交叉叙事结构,将回忆与现实相互交织,通过蒙太奇的叠加画面剪辑手法将男女主人公的生死恋情一层层展开,由此交代两位角色情感波折的前因后果,构建出情节的传奇性。与此同时情感叙述与情节叙述的交错使用谱写出复杂的人物关系,表明封建等级观念是造成情人离散、庄园被毁惨痛遭遇的罪魁祸首。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庭院深深》延续了八十年代诗电影的创作手法,在画面上追求意境之美,通过含蓄的拍摄手法和蒙太奇的处理效果使画面具有诗意的韵律感和美感,从而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影片开头方丝萦闯入废墟之中,悠扬的音乐、庄园废墟的寂寥画面和人物旁白三者结合奠定了影片含蓄隽美的基调,通过“留白”手法的使用给观众无限遐想。而在影片中段章含烟准备投河自杀之时,奔腾的洪水与章含烟走在泥土之中的蒙太奇叠加画面剪辑手法体现出情景交融的诗意美学,奔腾的洪水不仅预示着危险的来临,也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形成对比,强调人物精神的无望和心理的死寂。史蜀君导演是一个具有女性观念的人,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带有自觉的女性话语,片中的女性往往自强自立,这样的形象塑造透露出的是导演的女性理想,也是导演自我形象的写照。《庭院深深》史蜀君导演在其中发挥了主体性,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柔和而畅达的温情来刻画人物的灵魂,营造诗与梦的格调,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表现爱与恨、生与死、复仇与宽恕、猜忌与理解等多种情感,将章含烟塑造成极具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从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有主见的教育工作者,并能够站在女性的角度理性思考自己与柏沛文、欧爱琳三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爱恋之中注重主体性和个体成长。(编辑:张苏慧)
导赏:《豆蔻年华》改编自程玮的小说《走向十八岁》,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表现来自农村的女孩姚小禾通过不懈努力考入省重点中学后的日常生活,她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美好与困惑后,收获满满地开启新的人生之旅。在高中三年的共处中,姚小禾与曹咪咪等同学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她俩从小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各异,一个意识开放、热情活跃,一个温和沉稳、淳朴自然,代表了农村与城市青春女性的缩影,两人风姿各异、相反相成,展示了进取的时代风貌。编剧通过对社会生活进行净化提纯,正面歌颂青春形象,不仅表现了姚小禾们活泼浪漫的青春气息,也密切地关心中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涉及同伴冷落、竞争心理、父母不和等现象,紧贴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故事以校园生活的片断作为构架,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于平淡自然中彰显生活真谛。从叙事手法和视听风格上看,《豆蔻年华》以写意和抒情为主体格调,兼具写实性与意象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以四次出现的红气球寓意青春的朝气蓬勃;酣畅淋漓的拳击赛则可以看作对自由竞争时代精神的隐喻;阴雨场景既映衬少女心境,又暗含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本片是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细腻、真实地塑造了社会变革时期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师生形象,通过高中生的纯真视角,展现了盖平、严琼、夏雨、章奶奶等角色的人生际遇,发人深省、润物无声,以田园牧歌般的清新情调对青春生活进行礼赞,曾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并获得第十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荣誉。(编辑:曾奕琦)
1987年